主力如何對散戶教育灌輸的,錢就是這樣虧沒的,看懂別瞎下車

  交易穩定獲利並沒有人想象的那麼簡單,但沒有人想得那麼複雜,想得更復雜的人往往離真實更遠一些,想得簡單的那些人大部分都是初學者,對市場毫無所知。能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從而把交易看得簡單的人,就是走向了盈利的大道。

  事實上,對於大多數交易者來說,交易的簡單性和複雜性更可以用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來概括,金錢,是所有問題的癥結。身處場外沒有誘惑與恐懼的羈絆。心態最是清明,理性可以發揮最大的作用。所以出現了很多有水平的分析師。進場以後,所有的決策都要為自己的慾望服務,所以一流的分析師也就只能從三流的交易員開始做起。

  在生活中,如果你想變得聰明,你必須和聰明的人呆在一起;如果你想成為富有的人,你應該經常和富人打交道;如果你想成為一名政治家,你必須與政客更多地交往;如果你想成為一個好的交易者,你必須接近好的交易者。這其實是一個非常簡單的事實。95%以上的交易者之所以最終的結果都是失敗,原因在於他們輕視了這個市場,他們認為股市是不需要任何準備和努力就可以賺到錢的地方。世界上真有這樣的地方嗎?

  投資這行,新手容易死在差生意裡,老手則容易折在難生意裡。新手是無知者無畏,被表面風光引入陷阱。老手是自恃勇者無懼,迷戀挑戰高難度引發危險。那為什麼不乾脆買好生意呢?對前者而言太難識別,對後者而言太難堅守。這兩者能力層面看似相差巨大,但卻同樣缺乏敬畏之心。

  主力的分類

  A股市場的主力如果按照操作主體的性質來分,主要有證金公司、基金、保險資金、券商自營資金、上市公司、QFI1、私募基金、投資機構和遊資大戶等。

  (1)證金公司:是指經中國證券監督主管部門批准,由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和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共同發起設立的證券類金融機構。其性質類似於常規的平準基金,但不具備平準基金的公開性、長期性和規模化。往往會在股市極度暴跌導致市場處於最危急的時刻,為了維護國家金融秩序的穩定,引導股市健康發展,成為“救市”的主力角色。如2015年7月股市在經歷暴跌後,證金公司成為多家上市公司持股比例較高的大流通股東。

  (2)基金:指投資基金及社保基金,投資基金指公募開放式基金及封閉式基金是當前實力較強的資金主力。社保基金,其投放股市的資金比例不得高於40%。

  (3)保險資金:目前保監會規定人市比例不得超過其總資產的10%。

  (4)券商自營資金:是市場最重要的力量之一。

  (5)QFI:是指合格的境外機構投資者。

  (6)私募基金:市場上無法追蹤的最為神秘的資金,炒作對象多為中小盤股及概念股。

  (7)上市公司:是當前市場一個重要力量,其規模較公募及私募基金力度小些。

  (8)遊資大戶:指通過豐富的操盤能力和巨大的資金優勢,操縱二級市場上市公司價格的個人超級大戶。

  揭露主力的神秘面紗

  主力的定義

  主力,就是股市的主要力量,一般指股票中的莊家,比如機構、炒作股票的大戶自然人,或者上市公司本身。價格的漲跌原本是因上市公司的業績不斷髮生變化而變化的,但由於主力大資金的介人,使得股票價格出現了很多人為的色彩。當主力介人一隻股票時,往往意味著價格其後將出現上漲;而當主力離開一隻股票時,則價格往往已經經過較大幅度的上漲,意味著價格將會出現下跌。

  

主力如何對散戶教育灌輸的,錢就是這樣虧沒的,看懂別瞎下車

  形態特徵

  圖中是日線圖,其形態特徵可以從以下四點分析確認:

  A。當主力介入一隻股票時,價格往往經歷了下跌,處於近期較低水平。當主力介人後,價格其後會出現上漲。

  B。當主力離開一隻股票時,價格往往經過了大幅上漲,處於近期較高水平,並出現下跌。

  C。當主力介入一隻股票時,成交量往往以陽量居多。

  D。當主力離開一隻股票時,成交量往往以陰量居多。

  實戰案例

  在2015年9月期間剛剛經歷了前期的下跌後的震盪,價格處於低位區,主力此時以流入為主,但成交量多為逐漸放大的陽量。但到了同年的12月底時,價格上漲幅度已經超過了100%,此時主力以流出為主,成交量多呈陰量。

  

主力如何對散戶教育灌輸的,錢就是這樣虧沒的,看懂別瞎下車

  要點

  1,主力進入一隻股票,既起到了穩定價格和活躍股性的作用,同時也令價格出現了上漲和下跌的大幅震盪。

  2,投資者應當在盤中根據成交量以陽性為多且價格在低位區時和主力一起建倉,而在價格經過大幅上漲後位於高位區,成交量多為陰量時選擇拋出。

  3,在應用中,投資者應當跟隨主力的腳步,與主力同步操作,而不要與主力逆向操作。

  主力是如何對散戶進行教育灌輸的?

  我說的這個題目,不少人可能覺得新鮮,沒聽說過這樣的事,主力還能對我進行教育灌輸?是不是維穩或者保障群眾財產性收入之類的。我說不是,其實你沒感覺,那就是主力的成功,主力不需要你感覺什麼,只要你按著他的指揮去做就行。

  主力有這樣的本事?那他叫我割肉我就割肉,讓我站頂我就站頂,那我的錢不都讓主力賺去了?對,情況就是這樣。

  那主力給散戶灌輸的是什麼呢?很簡單,熊市思維和牛市思維。只要你接受了這兩種思維中的一種,你到股市來基本上就是賠錢的,成了主力下酒的小菜。

  市場主力是怎樣讓散戶割肉的?

  一般人在被套初期總有這樣的想法,我就相當於存銀行了,我不拋,就是不拋,打死我也不拋,這個股質地又不錯,業績良好,憑什麼讓我拋?過幾年肯定會漲回來的。這時候被套10%,20%,40%,但到了最後70%或者80%以上時反而說了聲:“莊爺爺,偶怕你了,給你行了吧。”咔嚓一刀,割個乾淨。

  這種現象很奇怪,為什麼在套得少的時候不拋,結果到賬上所剩無幾時反而能痛下決心割乾淨呢?其實這就是市場主力的誘惑,因為幾年的牛市思維慣性,使你堅決相信牛市還存在,跌20%咱補倉,攤低成本,等它反彈到我不虧時我就出局。但情況卻不如你料想的,散戶大部分表現為兩種:一是到其成本位就不太願意出了,還想再賺一點;還有一種可能就是價格到不了他的成本位就又下去了,散戶的補倉不但沒有減少成本反而擴大了虧損。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操作建議。如自行操作,注意倉位控制和風險自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