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被“富養”的女孩,最後都“養富”了嗎?

前段時間看到這樣一個“詢問帖”:你們“富養”的女兒,現在都怎麼樣了?後面的跟帖比較亂,有人認為“富養”的效果挺好;有人覺得就不應該“富養”女兒;也有人覺得“富養”女兒是一種錯誤觀念。

那些被“富養”的女孩,最後都“養富”了嗎?

其中一位網友的分享,讓人感觸頗深:

“我家庭條件一般,為了富養女兒,從小給她買的衣服、玩具等等都是名牌。寒暑假會盡量抽時間帶女兒到全國各地玩玩,在金錢上從來沒有讓女兒吃過虧。我富養女兒,是希望女兒在物質上能得到充分的滿足,讓她不會感到自己‘低人一等’,長大後也不會受到外在金錢的誘惑。可是我發現,隨著年齡的增長,女兒花錢的速度已經大大超過我掙錢的速度。而且她在學校的朋友越來越少,同學普遍認為她喜歡‘裝’,自私、自利。到了大學,女兒身上的這種表現更加嚴重了,在家裡對長輩也特別地不禮貌,讓我感覺她就是個白眼狼。自己在孩子身上付出了這麼多,卻根本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太悲哀了。”

真是字字誅心啊,媽媽在物質上毫無保留地付出,希望女兒能獲得尊貴的人生體驗,沒想到女兒卻因此變得冷漠、無情,並淪為了金錢的“奴隸”。

那些被“富養”的女孩,最後都“養富”了嗎?

我們身邊有很多家長,為了把女兒“養富”,選擇“富養”女兒。可是,他們“富養”的女兒,最後都“養富”了嗎?

事實上有不少家庭,“富養”了女兒,不僅沒有把女兒“養富”,還把女兒給“養窮”了。究其原因,就是因為很多父母沒有搞清楚“富養”和“養富”這兩個概念。

相當多的家長以為“富養”就是給予全方位的物質援助,讓女兒不再為金錢煩惱。這種思維有明顯的缺陷,它只看到了“富養”的表面,而沒有考慮到“富養”的本質。“富養”的本質是培養孩子的大度,讓她們具有非凡的氣質;“富養”的目的是為了提升女孩鑑定事物的能力;“富養”是整體性的教育投資,而不是單純性的金錢投資。

“養富”不僅僅體現在物質財富上的增值,而是體現在生活各個方面的“增值”。被“養富”了的女孩,一定不貪小利、氣度非凡,她們有著很強的閱世能力,不容易被世間的浮華和虛榮所擊敗。她們的視野更加開闊、胸懷更加寬廣,她們懂得美、懂得欣賞、懂得自我保護。

那些被“富養”的女孩,最後都“養富”了嗎?

如果父母不理解“富養”和“養富”這兩個概念,就會走入無限制提供物質支援的誤區,孩子在物質上富裕了,心靈卻更“窮”了。

“眼裡只有錢,花錢無節制,貪慕虛榮,為了得到錢可以不惜一切”,這些女孩的出現與家長錯誤的“富養”觀念有很大關係。

而一旦懂得“富養”女孩的真正內涵,父母們就會專注於培養女孩的氣質、開闊她的視野、增長她的見識,努力讓她成為一個有獨立思考能力、有主見、有智慧、有韌性,對自己的未來有明確規劃,知道自己真正追求之所在的女孩。接受了正確模式“富養”的女孩,會有一個好的性格,能控制自己的情緒,對給予她幫助的人心懷感恩,她們知情、識趣、優雅。

那些被“富養”的女孩,最後都“養富”了嗎?

那如何做到“富養”?我認為最起碼要做到四點。

第一,陪伴。只有家長的長久陪伴,孩子的心靈才會“富裕”。當孩子遇到困難,猶豫不決的時候,父母要堅定地站在孩子的身邊,並告訴她:“你是我心目中最棒的孩子”,還要讓孩子知道,“只要努力了,盡力了,就夠了”。

第二,鼓勵。女孩的臉皮比男孩“薄”,與男孩相比,女孩需要更多地鼓勵,她們也更在乎別人對自己的評價,這是性別因素所決定的。在女孩的成長過程中,多說一句鼓勵的話、多做出一個鼓勵的行為,往往就會在不經意之間創造出教育奇蹟。

第三,疼愛。對女孩可以寵一點,但不能過於寵溺,過於寵溺會讓女孩的思想發生變質。父母對女兒的疼愛應該是剋制而自然的。女孩更容易從父母的疼愛中感受到溫暖,從而變得光明、堅定、樂觀。父母所說的令人幸福的話語、所做的令人幸福的行為會佔據女孩最初、最柔弱而單純的心靈,讓女孩的世界充滿愛與幸福。

那些被“富養”的女孩,最後都“養富”了嗎?

第四,負責。養女兒不能太過“順其自然”,要有一種“負責任”的態度。父母是否負責,決定了女孩以後是成長為一個一無是處、事事依賴別人的人,還是堅強獨立、獨當一面的人。

俞洪敏說:“我覺得實際上已經不存在窮養和富養這個概念,而是對孩子一種品格的培養和對於財富正確的價值觀的引導”。這大概是對“窮養”和“富養”的最好詮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