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民企100強,為什麼這麼弱?

大鵬視野戰略策劃中心 主任

河南民企100強,為什麼這麼弱?

自古,中原孕育華夏文明,而今,中原更是中國縮影。讀河南,懂中國。

之前,分析過全國民營企業500強,而今再分析河南民企100強時,發現兩者間具有極強的相似性。河南民營經濟佔全省GDP比重超六成,納稅佔比超六成,吸納城鎮就業超九成……已成為中原經濟區建設中最活躍的一支力量。

河南民營企業100強榜單中,榜首的中瑞實業營收總額僅佔全國民企老大華為的1/15,尚未進入全國民企100強;河南民企100強全部營收總額僅比華為一家高出24%;河南民企整體上榜全國民企500強的數量遠低於浙江、江蘇等地。究竟為何?

位列全國經濟第一方陣的河南,未來的民營經濟該何去何從?

河南民企100強,為什麼這麼弱?

先看2018年情況:

一、百家爭鳴

1、“金字塔”型結構

河南民企100強,為什麼這麼弱?

2018年河南民營企業100強總計營業收入總額8965.74億元,入圍門檻18.19億元,戶均89.66億元,企業數量分佈整體呈現“金字塔型”結構。

其中,有13家企業營業收入總額超過200億元,13家營收之和佔河南省民企100強全部營收之和的44.27% 52家企業營業收入低於50億元,營收之和僅佔民企100強全部營收的17.14%

河南民企100強,為什麼這麼弱?

鄭州中瑞實業以495.41億元的營業收入總額位居榜首,

河南雙匯、鄭州宇通分別以489.32億元和436.74億元的營業收入總額緊隨其後。河南森源和天瑞集團分別以408.38億元、377.20億元排名第四、第五位。今年榜單中,前十名企業共有4家營業收入總額突破400億元,但未能有企業營業收入總額突破500億元大關。

2、以能源和資源驅動為主

河南民企100強,為什麼這麼弱?

從2018年民營企業100強入圍企業的行業分佈來看,以資源能源加工、裝備製造、現代農業、房地產業和以其為主體的建築業為主,整體資源驅動型特徵明顯。

能源加工業數量最多,其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和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分別佔10家和8家,裝備製造業中汽車製造業數量較多,有7家,通用設備製造業4家,電子機械和器材製造業3家,專用設備製造業1家。作為農業大省的河南,食品製造業和農副食品加工業也相對較為發達,共入圍7家。同時,房地產業和以其為主體的建築業入圍數量也不低,分別有6家和11家。而類似於互聯網和相關服務、保險業等知識性密集行業則沒有企業入圍。

聚焦於民企20強,河南工業大省的特徵更為凸顯,超過50%的企業與資源能源加工相關。具體而言,基於資源優勢的礦產資源加工和銷售的企業高達11家,醫藥和汽車製造及銷售類5家,現代農業和房地產業各2家。其中,中瑞實業雖然涉足領域更加廣泛,但是煤炭貿易仍是主營業務。而龍成集團、金輝不鏽鋼和濟源鋼鐵等均屬金屬冶煉加工。輔仁藥業和海王均與醫藥相關,宇通、森源和威佳汽車業務多與汽車製造和銷售關聯,雙匯、牧原則從事現代農業,建業和正商屬於房地產類。

3、空間分佈不均衡,“簇群化、軸帶化”特徵明顯

河南民企100強,為什麼這麼弱?

從空間分佈來看,地區分佈不均勻,整體呈現“西多東少、北多南少、中部領先”的特徵;大體沿京廣線和隴海線為界,河南民企100強大多集中在豫西、豫北沿太行區域以及豫中地區,豫東、豫南數量相對較少。

鄭州、南陽、安陽、許昌為民營企業100強主要集中地。鄭州市入圍企業數量為17家,南陽市入圍企業數量12家,安陽市、許昌市入圍企業數量分別為11家、10家,其他地市入圍企業數量均相對較少,黃淮四市(駐馬店、周口、信陽和商丘)均不超過4個,開封市、鶴壁市則沒有企業入圍。

河南民企100強,為什麼這麼弱?

從市域營業收入總額看,豫中地區遙遙領先,尤其是鄭州和許昌,

兩市分別以營收總額2346.12億元和1220.63億元、佔比26.17%和13.61%位列市域前兩位;豫北地區分量較重,尤其是濟源、安陽、新鄉和焦作,濟源以營業收入740.45億元排名第三,其餘三市營收總額分別是509.66億元、394.73億元和331.81億元;豫東地區營收佔比則相對較小,比如周口、商丘,營收佔比僅有1.86%和1.81%;而豫西南地區雖然數量較多,但是營收總額不佔優勢。

從2018年河南民企100強縣級分佈來看,位於市區的企業較多,共有47家。就市區而言,鄭州市區數量最多,高達14家,洛陽和駐馬店市區入圍民企100強的企業數量也較多,均為4家。而就各區縣而言,林州作為中西部區域中首個獲批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縣域,其民營企業上榜數量也是最多,共7家。而“民營企業之都”的長葛和河南唯一直轄縣級市的濟源民營企業上榜數量緊隨其後,均為6家。豫東地區的大部分區縣的民企入圍數量幾乎為0.比如,信陽下轄的八個縣域中僅有新縣的民企入圍。

河南民企100強,為什麼這麼弱?

從民企20強分佈地域來看,整體沿京廣線分佈的特徵更為明顯,且豫中地區依舊佔據“不可撼動的老大地位”。豫中地區共9家入圍,將近一半,且全部集中在鄭州市區和長葛市;豫西山區7家,其中濟源3家;東部地區入圍數量較少,且較為分散,每市僅有一家。

河南民企100強,為什麼這麼弱?

4、中高端產業在中部,“東農業、西能源”分佈明顯

河南民企100強,為什麼這麼弱?

從行業的空間分佈來看,整體上,“東農業、西能源、中高端”的空間特徵明顯,基本上京廣線以輕工業為主,隴海線尤其是鄭州至三門峽段重工業企業為主。

現代農業相關的例如食品製造加工及農林牧漁業主要分佈在豫東地區,且沿京廣線和隴海線分佈,

雙匯、華星粉業、王守義十三香等均位於此;能源加工產業主要分佈在西部山區,尤其以濟源、三門峽陝州區、南陽西峽、平頂山汝州、安陽林州為主;裝備製造業和資本密集型企業則以豫中地區為主,其它地區分佈零散,其中,在永威超市、蘇寧易購等企業的帶動下,鄭州批發和零售業發展勢頭良好,2018年入圍河南民營企業100強5家。房地產業主要分佈在鄭州,建築業則鄭州和以中外聞名的全國“建築之鄉”——商丘林州為主,汽車製造業則主要分佈在南陽和鄭州,其中鄭州的宇通汽車更是入圍全國民營企業500強。

5、上市企業數量少,現代企業治理水平有待提升

河南民企100強,為什麼這麼弱?

2018年民營企業100強中上市企業數量較少,僅有20家,其中深交所主板A股有1家,為河南雙匯投資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位於漯河;中小板A股有10家,主要分佈為焦作3家、鄭州3家、南陽2家;另外風險警示板A股有1家,為海馬汽車有限公司。上交所主板A股有7家,主要分佈為鄭州4家;風險警示板A股有1家,為輔仁藥業集團有限公司。另外新三板掛牌公司有1家,為河南伊賽牛肉股份有限公司,位於焦作。總體來看,家族式企業佔比較高,現代企業治理水平有待提高。

河南民企100強,為什麼這麼弱?

再看近年來變化情況:

二、大浪淘沙

1、企業實力穩中有升

河南民企100強,為什麼這麼弱?

從經營規模來看,除卻2013-2014年入圍門檻的小幅度下降,2012-2018年,河南民營企業100強每年入圍門檻均有所升高。

從2012年入圍門檻營業收入總額9.05億元,增長至2018年18.19億元,增長率為100.99%。其中2016年入圍門檻增長率最高,達到42.39%。

河南民企100強,為什麼這麼弱?

從歷年榜單來看,2012-2018年榜首企業營業收入穩步上升。其中,金龍精密銅管集團和雙匯曾連續兩年位居榜首。2016年雙匯更以539.04億元的營業收入總額創下2012-2018年榜單營業收入總額的最高記錄。近幾年作為以大宗商品供應鏈管理為核心業務的鄭州中瑞實業表現雖可圈可點,可從影響力和企業積澱等綜合實力來說,河南雙匯仍然可稱之為河南民營企業的“老大”。

河南民企100強,為什麼這麼弱?

2012-2018年河南民營企業100強榜單營業收入總額呈現良好增長態勢,從2012年4295.90億元增至2018年8965.74億元,淨增長4669.84億元,年均增長率為13.61%

2、傳統產業為主,高端產業相對薄弱

河南民企100強,為什麼這麼弱?

從歷年河南民企100強所屬行業變化來看,傳統制造業和能源加工業一直佔據主導地位,高端產業對經濟的拉動作用逐步增強,但整體較弱。

以製造業為主的企業數量不斷減少,建築業入圍數量快速增加。 2013年時製造業入圍數量最多,高達80家,但2018年減少至64家,營業收入則從3570.15億元增加至6072.69億元。建築業和批發零售業入圍企業數量也在增加,尤其是建築業,由2012年的2家增加至2018年的12家。與此相反的則是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近幾年入圍企業數量略有減少。而房地產業和農林牧漁業、採礦業雖然一直波動,但是營收持續增加。

就製造業本身而言,能源加工一直是河南民企100強的重中之重,但高端製造業如醫藥製造業和汽車製造業數量不斷增加。其中,能源加工相關行業數量一直較高,約30個左右,營業收入總額雖然逐漸增多,但是佔整體100強比重不斷下降,而食品加工類企業數量雖然一直較多,但不斷下降,南陽娃哈哈昌盛飲料和賒店老酒直接跌出榜單。與此相反,醫藥製造業和汽車製造業數量略有增加。

3、空間格局演變:軸帶集中、北強南弱、中部集聚化、東部空心化

河南民企100強,為什麼這麼弱?

就河南民企100強歷年空間變化而言,整體呈現“軸帶集中、北強南弱、中部集聚化、東部空心化”的空間變化趨勢。沿京廣、隴海空間廊道集聚分佈的特徵越發明顯。

中部地區入圍數量不斷增加, 2012年-2018年期間,鄭州大都市區整體數量都較高,其中許昌和新鄉數量保持穩定,鄭州和焦作入圍企業數量不斷增加,且上榜企業排名逐步上升,質量不斷提高。比如鄭州的建業集團,2012年在榜單中排名19位,2018年上升到第7位,成為河南房地產業的“老大”。

反觀東部區域,入圍數量不斷下降,入圍企業營收總額佔比也在減少。其中,周口2012年入圍5家,2018年僅入圍1家。駐馬店在2013年和2014年均入圍7家,但2018年跌至4家。2012年黃淮四市入圍民企100強的企業營收總額佔100強整體營收總額的10.22%,但2018年僅佔6.81%

相對而言,西部地區入圍數量較為穩定,但質量不斷下降,濟源穩定在5家左右,焦作約6家,三門峽則僅有1-2家。濟源的恆通化工2012年在民企100強中排名44位,逐漸降至2018年的72位。再比如三門峽的開曼鋁業,2012年排名24位,2018年竟至48位,下降一半之多。

就南北對比而言,豫南地區數量不斷較少,豫北則略有增加。其中,南陽減少數量最多,從15家減至12家。駐馬店緊隨其後,2013年時多達7家,2018年減至4家。北部區域中安陽增加最多(4家)。

4、“高精尖”產業朝豫中集聚,豫東地區下滑明顯

河南民企100強,為什麼這麼弱?

從2012-2018年入圍企業行業分佈變化來看,現代農業京廣線沿線集聚,高端製造業和服務業向中部尤其是鄭州大都市區靠攏,能源加工業則集中於南太行、伏牛區域。

就區域分佈而言,豫中地區高端製造業和服務業企業入圍越來越多,隨著鄭州“米字型”交通的開通,帶動批發和零售業逐步發展,入圍企業數量增加一倍之多,

永輝超市、海王醫藥批發等企業走向大眾視野。

豫西地區變化不甚明顯。其中,洛陽雖然入圍企業數量和行業變化不甚明顯,但入圍的批發和零售業排名不斷下降。漯河則主要以房地產業為主導的昌建控股和農副食品加工業為主的雙匯實業為民企龍頭,多年變化不大。濟源、焦作、三門峽則在研究期間入圍企業的行業變化不大,但濟源和三門峽均以能源加工為主,入圍企業排名逐步下降,焦作則涉及行業較多,如汽車製造業的中原內配、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製造業的多氟多實業、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的超威能源等,排名較為波動。

豫東地區現代農業相關企業入圍數量減少,其中周口減少數量最多,轄內財鑫集團、金絲猴食品和普愛飼料均跌出榜單。

就南北對比而言,北部中安陽變化最為明顯,南部則數南陽為最。其中安陽建築業增多,能源加工業影響力逐漸下降。原以安鋼集團、利源煤焦集團、鳳寶特鋼、沙鋼集團為主導的金屬加工變成以大成建設、林州二建集團、瑞華建築等房屋建築業為主導,奠定了林州“全國建築之鄉”稱號。

隨著其它地區道路運輸的快速發展,南陽的道路運輸業逐步式微,宛運集團排名逐年下降,直至2016年跌出榜單。

5、企業普遍面臨代際傳承,現代企業治理漸次推進

由於河南民企100強上市公司企業數量較少,信息披露不完整,為研究河南民企基本情況,根據公開資料,整理了2012-2018年民企100強中93家實控人的基本數據,分別是年齡、學歷及接班情況。

河南民企100強,為什麼這麼弱?

河南民企100強當家人僅有不到三成低於50歲,正值壯年,超過七成的當家人年過五旬,未來5-10年面臨企業交接班問題。多數現任當家人年齡集中分佈在51-60歲之間,共有41人,佔樣本總數的44.09%,如眾品當家人朱獻福(56歲)、牧原實業集團創始人秦英林(54歲)、鄒鷹農牧創始人侯建芳(53歲)、思念食品的李偉(51歲)等;年齡分佈在41-50歲階段和61-70歲階段的數量相近,均22人,例如藍天集團當家人李新華(44歲)、三全食品當家人陳南(50歲)、森源集團楚金甫(63歲)、建業集團胡葆森(64歲)等;年齡低於40歲和高於70歲的掌門人較少,均有4個,各佔樣本數量的4.30%,比如羚銳製藥董事長熊偉(35歲)、雙匯董事長萬隆(79歲)。

河南民企100強,為什麼這麼弱?

就受教育水平而言,74個樣本中近八成掌門人接受過大學教育。其中接受本科教育的共有25人,碩士教育的28人,博士教育的共5人。大多數掌門人是在工作之後由於自身需要繼續攻讀工商管理及研究專業相關知識提升管理技能。如森源集團的掌門人楚金甫,1957年出生的他於2004年就讀清華經管學院EMBA,又如廣安生物科技的高天增,1960年出生的他36歲時就任河南廣安生物科技的董事長,於40歲時在中國農業大學攻讀博士學位。

就企業管理權交接而言,部分企業未提上日程,極少企業選擇職業經理人的模式,讓自家人接班仍然是第一代創業者的首選。建業是河南民企中將選擇職業經理人模式的一個,雖然近期高層人士略有變動,但其創始人胡葆森之前表示未來不會讓女兒接班,將聘請職業經理人或者將企業交給一個團隊。而藍天集團、許昌恆達、三全食品等則是“子承父業”。藍天集團創始人為李萬枝,2006年因病逝世後藍天董事長之職就由其子李新華就任,李新華上任後便對企業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整合,將原來的20多個子公司整合為化工、燃氣、實業、茶業四大專業集團和中原電力、豫南高速2個子公司,對一些非核心產業進行合、轉、並、停,戰略重組後的藍天集團實力大增,2018年在河南民企100強中排名第30位。同樣將企業在父輩基礎上發揚光大的還有許昌恆達的李小冰,其父親李東法作為許昌恆達集團老掌門人,靠自己的努力將恆達集團打造成為許昌知名的地產品牌,李小冰則在李東法創立基業的基礎上,實現了上市,進入國際資本市場。同樣把管理權交給子女的還有三全食品創始人陳澤民,作為我國速凍湯圓、速凍粽子等產品的發明人,被全國工商聯推薦宣傳為百名傑出民營企業家,其子陳南於2008年擔任公司董事長。鄒鷹農牧雖未提及繼承人,但公司核心領導人由家族成員擔任。

6、入圍企業迭代頻繁,“常青樹”型企業少

河南民企100強,為什麼這麼弱?

2012-2018年一直在榜企業名單

2012-2018年間,超過一半的企業沒有連續在榜,僅“風光一時”。2012年農副食品加工業和紡織業的上榜企業則“堅守能力”較差,財鑫集團、中鶴斯美特食品、華鵬棉業、海華紡織等紛紛跌落榜單。

2018年新上榜企業中多以建築業、批發和零售業為主,比如以房屋建築為主的國基建設集團、大成建設工程、林州二建集團和以醫藥批發為主的海王醫藥、九州通醫藥以及以零售見長的西亞和美、永輝超市、蘇寧易購等。連續多年在榜的企業中製造業最多,尤以能源加工為主,批發和零售業也有三家,分別為中浩德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中偉業控股有限公司)、藍天集團和大張實業,房地產業中建業和昌建也一直在榜(2012年正商尚未參評)。

三、豫商之問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

1、整體實力較弱

近年來,河南民企100強龍頭企業、入門門檻、營收總額、入圍全國民企500強數量都在增強,但是對比全國其他省份,河南民企弱而不強的特徵十分明顯。

河南民企100強,為什麼這麼弱?

就入門門檻而言,2018年河南省民營企業100強入門門檻18.19億元,而安徽民營企業100強的入門門檻是30.96億元,民營經濟較為發達的江蘇省和浙江省則達到161.99億元和109.67億元,遠遠超過河南。而全國民企100強的入門門檻達到673.39億元。就民企100強營業收入總額而言,河南省民營企業100強營業收入總額8965.74億元,湖北民營企業100強的營業收入總額則達到10832.09億元,“民營經濟搖籃”的浙江則達到42269.67億元,是河南的4.7倍。全國民企100強的營收高達156535億元,高於河南16倍之多。

河南民企100強,為什麼這麼弱?

就榜首企業而言,河南民企100強的榜首鄭州中瑞實業營業收入495.41億元,在全國民營企業500強中排名145位,未進入全國民企100強,安徽民企榜首全威(銅陵)銅業科技有限公司748.08億元,四川民企榜首新希望集團則達到1312億元,在排名31位。廣東民企“老大”也是全國民營企業500強榜首的華為則營收收入高達7212億元,是中瑞實業的14.6倍。

河南民企100強,為什麼這麼弱?

就整體而言,河南省民營企業進入全國民營500強榜單的數量僅有13家,入圍企業數量在所有省(市、自治區)中排名第10,低於福建(22家)和湖北(18家),更是遠遠低於浙江(92家)和江蘇(83家)。

面對和其他省份的差距,河南既不能妄自菲薄,更不該妄自尊大。應當積極調整思路,積極發揮其人口優勢、區位和交通優勢,彌補其在教育科研、工業基礎和服務業的劣勢。同時,樹立世界眼光和戰略思維,把激活內力和藉助外力更好結合起來,主動對接國家戰略,積極拓展發展空間,努力在更大範圍、更寬領域和更高層次上提高經濟水平。

2、過於“本土化”,缺乏國際化

河南企業更多聚焦於本土化,“走出去”的企業較少。以房地產為例,全國地產龍頭例如恆大、碧桂園和萬科等,業務涉及省份高達幾十個。據企業官網顯示,目前恆大業務已經分佈在25個省(市、區)280多個城市。碧桂園則不僅在全國多地佈局,在海外如馬來西亞、澳大利亞也有項目。

而河南房地產龍頭的建業和正商省外業務較少。根據其官網顯示,正商的省外業務僅侷限在海南文昌、山東青島、北京和湖北武漢四地,建業的業務則全部在河南。

3、傳統產業有待升級,科創產業短板突出

和全國民企500強行業分佈相比,河南民營100強雖然高端產業對經濟的拉動作用逐步增強,醫藥製造業和汽車製造業等高端製造業入圍企業數量不斷增加,但整體來說,仍然處於資源能源加工、農業和汽車製造業為主的產業結構中,亟需優化調整。

受到整體經濟格局的侷限和影響,河南民企100強創業的領域大多集中在低端製造業,普遍屬於勞動密集型產業,科技含量低。

同時,河南是農業大省,農業生產在整個國民經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糧食生產在全國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同時河南也是工業大省,礦產種類多,資源儲備條件較好,開發條件優越。基於以上情況,未來河南在一定時間內還需依託自然資源優勢,發展現代農業和能源加工。

但也得看到,河南人口紅利依然存在 ,交通優勢越發明顯,未來不僅可以以特色優勢為重點推動高端裝備製造業突破發展,以知名品牌為引領增創食品工業新優勢,以高端有色金屬材料精深加工為牽引積極延伸產業鏈條,還可藉助區位交通優勢以及人口城鎮化紅利發展物流、旅遊及其他相關產業,從而帶動全省民營企業規模壯大、結構躍升。

4、區域間失衡加劇

從目前研究來看,河南民企100強空間分佈朝中部和京廣線交通沿線集聚,空間分佈愈發不均衡。目前,現代農業相關企業主要集中在豫東地區,礦產資源加工和銷售主要分佈在豫西地區,豫中地區尤其是大都市區則產業規模逐步增加,結構也在調整。

從中可以看出,目前的河南民企主要依賴於農業和能源的資源稟賦優勢以及人口城鎮化的紅利。但,自然資源通常是給定的,勞動力增加的速度取決於人口的增長率,所以,礦產資源難以持續快速增長是不可避免的,房地產類企業成長性也受區域人口“天花板”的限制。

因此,要想達到區域協調發展,各地區必須充分挖掘自身優勢,揚長避短。

  • 豫東地區必須及時解決涉農企業規模偏小、競爭力不強、產業鏈較短、農產品附加值低等相關問題,從而發揮其農業大區、糧食大區的優勢。
  • 豫西地區藉助其豐富的礦產資源,利用計算機技術和信息管理技術,向信息拓展、智能決策的方向發展;同時積極謀求轉型,例如藉助其豐富的自然和人文資源,整合旅遊產品,從而為經濟提供新的增長點。
  • 豫中地區應當藉助鄭州大都市區的交通樞紐優勢以及發展機遇(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三區一群戰略疊加),調整優化物流設施和配套服務設施佈局,促進傳統產業改造,構建競爭優勢明顯的先進製造業體系,同時培育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等城市創新空間,推動產業智慧化發展。

5、企業家隊伍薄弱,代際傳承面臨挑戰

企業經營者居多,企業家數量較少,尤其具有國際和全國影響力的企業家更少。2018年全國工商聯推薦宣傳百名傑出民營企業家中,河南僅有4名企業家入圍(雙匯董事長萬隆、黃河實業董事長喬秋生、三全董事長陳澤民以及圓方集團總裁薛榮),遠遠低於“潮商”聞名的廣東(入圍9人)、浙商眾多的浙江(入圍9人)等省份,也低於周邊的湖南(入圍5人)。

這裡其實不僅僅有經濟發展的影響,文化的影響也是非常重要的。以潮汕商人為例,很多潮汕人在“餓死不打工”的氛圍中長大,吃苦耐勞,靈活應變,而且比較團結。而河南則是農業大省,小農意識深入人心,小富即安觀念濃厚,缺乏冒險精神、創新精神、市場意識,同時比較封閉和分散,力量較為脆弱。“一方水土一方人”,河南培育大企業家的土壤自然不如潮汕、浙江等地肥沃。未來,河南可組織相關企業經營者外出學習潮商、浙商的先進經驗,破除思想上的“自閉症”,跳出河南看河南,主動與發達地區對標,勇於向更高目標衝刺。

同時,目前河南民企中超過七成的當家人年過半百,未來5-10年面臨企業傳承的問題。受文化思維影響,“子承父業”在河南民企中不在少數。但是,《中國家族企業發展報告》顯示,家族企業二代中有接班意願的僅有35%,其他約65%的受訪二代財富繼承人則希望以引入職業經理人或者只擔任股東的方式延續家族企業的經營,抑或轉賣並退出企業。所以,未來企業是交給子女還是企業經理人是擺在創始人面前無法逾越的問題。

根據以上分析以及之前對全國民企500強的分析,不難看出,河南民企與全國民企面臨問題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民企實力與同等級別對比實力差別較大;產業結構不甚合理,新經濟尚未形成規模;區域之間差距拉大,資源越發集中;企業傳承面臨挑戰。

河南民企100強,為什麼這麼弱?


李俊鵬

大鵬視野戰略策劃中心 主任

國家註冊城鄉規劃師、高級工程師

聚焦區域和城市發展戰略、國土空間規劃、鄉村振興、文旅項目策劃諮詢、相關規劃技術諮詢,從業10餘年,操盤各類實戰案例100多項。

-----往期推薦 ----

  1. <strong>
  2. <strong>
  3. <strong>
  4. <strong>
  5. <strong>
  6. <strong>
  7. <strong>
  8. <strong>
  9. <strong>
  10. <strong>
  11. <strong>
  12. <strong>
  13. <strong>
  14. <strong>
  15. <strong>
  16. <strong>
  17. <strong>
  18. <strong>
  19. <strong>
  20. <strong>

長按二維碼關注“大鵬視野”

河南民企100強,為什麼這麼弱?

歡迎添加“李俊鵬”個人ID

河南民企100強,為什麼這麼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