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檢第十檢察廳對一起重大惡性故意傷害致死申訴案舉行公開聽證

解法結 化心結 系情結

最高檢第十檢察廳對一起重大惡性故意傷害致死申訴案舉行公開聽證

“感謝黨和政府,感謝檢察機關對我們老兩口和外孫女妮妮(化名)的關心幫助。”11月15日,最高檢在重慶市永川區檢察院對一起重大惡性故意傷害致死刑事申訴案舉行了公開聽證會,65歲的申訴人宋某如是說。宋某的老伴、妮妮的爸爸(法定監護人)也表達了他們真誠的感謝。

2015年4月,宋某的獨生女宋月(化名)被前夫王某故意傷害致死。案件經歷了法院一審、二審及申請檢察機關監督,老兩口均對處理結果不服,於今年5月向最高檢來信申訴。

最高檢第十檢察廳受理案件後,考慮到宋某夫婦年紀大,為方便當事人,經與重慶市檢察院九部研究後特意把這次聽證會安排在了申訴人所在地永川,並協調當地司法局選派律師為其提供法律援助,全程參與公開聽證、示證,以公開審查的方式解法結、化心結、系情結。最高人民檢察院第十檢察廳廳長、一級高級檢察官徐向春擔任聽證會主持人。

據悉,由四級檢察院檢察官共同參與涉及重大犯罪的刑事申訴案件公開聽證,這在全國尚不多見。那麼,這項舉措的背後,又有怎樣的故事呢?

一封薄薄的來信

“召開這次聽證會,是因為一封群眾來信。”最高檢第十檢察廳主辦檢察官馬曉敏說,今年5月,該廳收到宋某來信,只有薄薄的一頁紙,但“殺人償命”的訴求很快引起該廳的重視。

經最高檢第十檢察廳檢察官助理楊軍偉審查,王某、宋月於2013年10月28日結婚,2014年2月20日離婚。離婚後,宋月與他人確定了戀愛關係,但與王某仍有來往,有時住在王某家中。2015年4月23日,因宋月前一晚留宿在其男友家中,沒有回到王某家,王某非常生氣,用拳腳和皮帶對宋月進行毆打,致宋月創傷性休克死亡。

2015年12月22日,重慶市第五中級法院以故意傷害罪判處王某無期徒刑,並判決王某向宋某夫婦及宋月的女兒妮妮支付喪葬費、贍養費、撫養費等費用共計39萬餘元;已賠償4.5萬元,王某還應賠償35萬餘元。

宋某夫婦及妮妮不服一審附帶民事部分判決,提出上訴,重慶市高級法院裁定維持原判。申訴人又向重慶市檢察院申訴。重慶市檢察院經過認真審查,認為申訴人的申訴理由不能成立,依法不予支持。

“宋月是我們老兩口唯一的女兒,失去女兒的痛苦帶來的精神壓力難以想象。我覺得量刑過輕,應該判處王某死刑。這個案子雖然判處賠償30多萬元,但賠償一直沒有全部落實。”申訴人在向最高檢的來信中明確提出了兩點申訴理由。

多次深入的調查

根據最高檢“群眾來信件件有回覆”的規定,馬曉敏、楊軍偉在很短時間內就回復宋某已受理其刑事申訴案。經對全案進行審查分析,本案案情雖不十分複雜,但引發的矛盾糾紛很大,定罪量刑方面需要結合案件事實證據進一步核實考量,特別是對申訴方進行充分解釋;同時,申訴方既有年過六旬的老人,還有未滿10歲的未成年人,這引起了最高檢第十檢察廳的高度重視。

今年9月,最高檢第十檢察廳要求重慶市檢察院協助調取重慶市第五中級法院的執行卷宗。經調卷審查,法官在執行中實地前往王某的住所地調查,經查詢房產登記交易、工商檔案、股票等有價證券、不動產、機動車輛登記、銀行存款、互聯網金融等相關信息,發現王某沒有可供執行的房產和其他財產。該院終結本次執行程序。

“根據調查情況,賠償金額確實不能執行到位,法院裁定終結本次執行程序是正確的,那還有沒有其他途徑能為申訴人提供一點幫助?”申訴人的代理律師向最高檢提出。

今年10月、11月,最高檢第十檢察廳先後兩次派員到重慶調卷審查,全面評析案件事實證據和法律適用問題,赴永川當面聽取申訴人的申訴理由和意見,調查詢問申訴人的家庭經濟情況,與永川區婦聯、學校、街道等負責同志座談,共商幫扶方案。其間,重慶市檢察院九部副主任鍾華、永川區檢察院六部主任楊德志多次家訪,瞭解申訴人生活和心理狀況。

宋某老兩口現住在公租房裡,每月需要支付房租費、生活費和醫藥費等費用,宋某剛住院動了手術,老伴體弱多病,家中80多歲的老父親需要贍養,外孫女也需要他們撫養,生活十分困難。根據最高檢下發的司法救助工作細則和對未成年人加強司法救助的意見,宋某一家的情況符合申請司法救助的條件。

“我們失去女兒已經很痛心,既然法院判決、裁定已經下達,我們要求賠償執行到位,也不想給司法機關添很大的麻煩。”善良的宋某表示。“到目前為止,我們沒有聽到對方的一句道歉。”宋某老伴寒心地說。

最高檢承辦人非常關注王某的服刑改造情況、現實表現、思想狀況和對申訴的反映。為此,馬曉敏、楊軍偉專門趕赴王某服刑的監獄向監獄監管民警調查瞭解其服刑表現,對王某進行了調查訊問,並在徵得他本人同意後錄製了訊問視頻。

一場專業的聽證

“根據《人民檢察院複查刑事申訴案件規定》和《人民檢察院刑事申訴案件公開審查程序規定》,邀請有關部門和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專家學者等召開一次公開聽證會,給申訴人充分表達訴求的機會,通過聽證員提問評議、檢察機關承辦人解釋回應,解開申訴人心中的疙瘩,幫助他們迴歸正常的生活,從而減少社會戾氣和對立對抗,即使麻煩一點也是值得的,這也是在落實張軍檢察長把化解矛盾糾紛的工作做到極致的要求。”徐向春說,以前複查結果只是發個函,出個文書,結案就了事,申訴人服不服不大管。讓第三方來評價,更容易說服申訴人,有助於案結事了。

11月15日,經過一個多月的籌備,一場有專家學者、司法行政部門和人大代表、人民監督員等第三方參加的刑事申訴案公開聽證會如期舉行。參加聽證會的不僅有申訴人及其代理律師鄧玉建、申訴人妮妮的法定監護人,還有來自重慶市檢察院第五分院原案公訴人鄭傑和重慶市檢察院原申訴案件承辦人陳雲松。七位聽證員則分別來自社會不同行業:有法學專家、人大代表、監獄民警、婦聯工作人員、學校教師和2名人民監督員。

在徐向春的主持下,原案公訴人闡述了指控犯罪和對法院裁判審查情況,原申訴案件承辦人闡述了申訴審查情況。聽證會還播放了王某的調查訊問視頻。在視頻中,王某對因自己的罪過給被害人家屬,包括自己的家庭造成的難以彌補的傷害,表達了真誠的懺悔,並表示要認真服刑改造。

“王某還表示,願意給宋月父母進行賠償,希望有一天走出監獄後,通過打工來贍養宋月父母。”監獄監管民警介紹。申訴人認真地聽著看著,內心得到了一些安慰。

這次的聽證會,聽證員提問環節真刀真槍,更有點法院開庭的味道。七位聽證員和代理律師就案件事實認定、法律適用、定性量刑等相關問題輪流發問,提出了20多個非常尖銳和專業的問題,原案公訴人、原申訴案件承辦人、最高檢申訴案件承辦人一一擺事實、釋法理、解疑惑。

在經過聽證員的評議後,聽證員召集人、西南大學法學院院長張步文發表了評議意見:從我國目前的刑事政策和司法解釋來看,對於發生在鄰里之間、婚姻家庭之間的故意傷害案、故意殺人案,一般不適用死刑。因此,本案事實認定不偏不倚,量刑沒有超出法律幅度,屬於頂格處罰。申訴理由不足以影響事實和定罪量刑的認定,達不到抗訴和再審的標準。

三個小時的聽證會,申訴人充分表達了申訴主張,承辦人闡明瞭案件事實、法律適用,展示了案件證據,聽證員在全面瞭解案情的基礎上,進行了充分的評議,並形成了聽證評議意見,法學專家也在現場進行了答疑解惑。這場專業的聽證會,讓申訴人及其代理人感到滿意。

“感謝黨委、政府和各級單位的關懷。”宋某動情地說。申訴人的代理律師也表示:“感謝最高檢,感謝聽證員。”

各方長遠的救助

記者注意到,在這個聽證會上,一位“當事人”缺席了,她就是申訴人妮妮。

在聽證會前,馬曉敏、楊軍偉兩次來到永川,深入妮妮家中走訪。“妮妮和奶奶一起生活,不愛說話,與同齡人相比有點過分內向,喜歡獨自一人畫畫,常用畫筆表達自己的內心。”談起與妮妮奶奶見面瞭解到的情況,馬曉敏記憶猶新。為儘可能不打擾刺激到這個孩子,最高檢案件承辦人趁孩子上學時段到家中進行了走訪調查。同時,堅決避免“給錢了事”的簡單做法,主動聯合婦聯、學校、家庭等各方力量,共同研究對未成年人妮妮的多元方式救助。在檢察機關的積極調動下,永川區婦聯和孩子所在學校均制定了針對性強的長期幫教方案,努力給未成年孩子營造健康快樂的成長環境。

聽證會上最暖心的一幕,是對“缺席”妮妮的幫教計劃。

“我們確定一名社區工作人員作為愛心媽媽,督促愛心媽媽每週與孩子見面瞭解情況,每半個月與孩子談心一次,每月與監護人交流一次,每季度與其班主任溝通一次,每學期陪伴參加一次親子活動,每年陪孩子過一次節,在日常生活中給予其關心關愛。”重慶市永川區婦聯副主席魯麗君介紹。

“10月22日,我們與婦聯共同到妮妮所在的班級開展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對妮妮進行了心理疏導。通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妮妮感受到了學校、集體的溫暖,內向、不愛說話的性格有所改善,成績穩步提高,名列班級前茅。下一步,我們將持續為孩子提供免費的營養午餐,繼續培養她畫畫的興趣愛好,保持與孩子爸爸的聯繫溝通,定期家訪掌握瞭解孩子所思所想所行。懇請社會各界對妮妮的關心持續恆久、自然無痕,為其幸福人生奠定良好基礎。”妮妮所在學校負責人表示。

“妮妮是你的女兒,作為法定監護人,撫養她成長成才是你必須履行的法定義務,也是你人生最大的事業。”“你再忙也要每天和女兒視頻通話。”“學校會經常向你反饋孩子的學習情況,請你保持與班主任的緊密聯繫。”聽了馬曉敏、楊軍偉的懇切囑咐,聽證員的真誠希望,妮妮的爸爸非常感動,也深受教育,承諾一定做一個好爸爸。

作為孩子的外公外婆,宋某夫婦面對來自社會各方的幫扶救助,也連連點頭稱是。臨走時,一一和大家告別致謝。

“本案由婚姻家庭矛盾引發,被告人和被害人曾經結為夫妻。曾經共同生活的親人,現在陰陽兩隔,不禁令人扼腕嘆息。衝動是魔鬼,王某一時的衝動不僅釀成了不可挽回的惡果,也讓自己身陷囹圄。但是,法律無情人有情,通過今天的聽證會,我們相信四級檢察機關的合力行動能夠為申訴人打開心結,並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他們的生活困難。在此,我們呼籲並聯合婦聯、學校等單位進一步加強對妮妮的關心和保護,盡最大努力把優質的檢察產品提供給申訴人,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成果分享給申訴人,把黨和國家的溫暖傳遞給申訴人。”徐向春表示。

一封普通的群眾來信,一起因重大惡性故意傷害致人死亡引發的案件,最高檢第十檢察廳紮紮實實開展刑事申訴案件審查辦理工作,打出了件件回覆、公開聽證、司法救助等組合拳,讓兩位年過六旬的失獨老人,一個失去母親的未成年孩子感受到了司法的溫情,看到了可以期許的未來。

(本報記者李立峰 通訊員鍾華 李柏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