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川市興慶區玉皇閣北街司法所楊巧玉:“巧”解鄰里“磕磕碰碰”

  “今天請你們過來是解決問題的,不是吵架的,大家都心平氣和地坐下來談談各自的想法。”11月15日,銀川市興慶區玉皇閣北街司法所專職調解員楊巧玉的一句話讓兩位當事人停止了爭吵。

  “租戶要求退房,說衛生間堵塞不暢持續一年多,生活非常不方便。”德勝一區梁女士說,找人來維修才發現是樓下的主管道被改了,她就聯繫樓下的王先生了解情況,可王先生三番五次推託,無奈之下樑女士便向街道人民調解委員會申請解決問題。在調委會多次聯繫王先生後,後者才來到調解現場。

  “改管道是聽從了裝修師傅的建議,我也沒想到把她家管道給堵了。”在楊巧玉的追問下,王先生道出了實情。

  “遠親不如近鄰,鄰里關係相處好了,能讓大家的生活更方便,你呀,做事只考慮自己不考慮他人。”看到雙方冷靜下來,楊巧玉乘勝追擊,兩位當事人握手言和。

  經調解,兩家達成協議,雙方各自維修自家管道,承擔各自費用。

  作為全國先進司法所,玉皇閣北街司法所堅持司法為民、公正司法,長期解決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

  一直以來,玉皇閣北街轄區的矛盾糾紛主要以鄰里糾紛為主,佔比高達74%。玉皇閣北街司法所專職人民調解員發揮人民調解“第一道防線”作用,在基層一線奔波,快速有效化解矛盾糾紛。

  不久前,因鄰里噪音鬧矛盾,東安小區兩位業主走進玉皇閣北街司法所。“兩家發生矛盾近兩年了,劉女士嫌樓上魏先生家裡吵鬧聲不斷,魏先生家中小孩玩耍時發出聲音或者家人走路、拉椅子聲太大,劉女士不是找物業就是找社區甚至報警解決此事,三番五次後兩家衝突不斷,嚴重的影響了兩家人的正常生活。”楊巧玉說。

  “鄰里之間要互相體諒,魏先生家孩子還小,誰家還沒個小孩呢!劉女士身體不好,你也要體諒她。”通過反覆溝通,楊巧玉瞭解到劉女士身體不好,後又與丈夫感情破裂,導致現在心理上有障礙。楊巧玉以情動人、以理服人幫劉女士疏解心裡的“死結”,又勸解魏先生多為對方考慮。

  “感謝你的調解,以後的生活中我們互相寬容、和睦相處。”兩位業主對楊巧玉表示感謝。

  雙方達成書面協議,以後劉女士與樓下魏先生家溝通不能用辱罵的方式,魏先生在家裡鋪上塑膠墊,讓孩子在上面玩耍減少噪音。

  一場僵持了兩年的糾紛最終圓滿解決,雙方握手言和。

  今年以來,玉皇閣北街司法所共調解各類糾紛140起。(記者 馬忠)

銀川市興慶區玉皇閣北街司法所楊巧玉:“巧”解鄰里“磕磕碰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