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溪公园,珠海最大的摩崖石刻群

珠海的山场村历史悠久,唐宋便有先民在此活动,不过在2006年,山场村便在城市改造的浪潮中被拆去,只剩下北帝庙,所幸村后保留有一处珍贵的文化遗迹——石溪摩崖石刻群,留有清代石刻30余处,现已被珠海市政府辟为公园,成为一个文化气息浓厚的风景区。石溪摩崖石刻群为清代进士、乡人鲍俊所营造,《香山县志续编·杂记》记载:

“邑恭常都石溪洞,飞瀑奔腾,风景绝佳。道光间,鲍太史俊尝筑台榭、聚名流,觞咏于此,因自号石溪生。诗多载《榕塘诗钞》中。今台榭久祀,遗址尤可仿佛。”

石溪公园,珠海最大的摩崖石刻群

鲍俊,字宗垣,号逸卿,自号石溪生,晚清诗人,著名书画家。鲍俊是道光二年举人,道光三年登林召棠榜,为二甲第二名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 改刑部山西司主事。返粤后主讲顺德凤山书院、惠州丰湖书院。鲍俊仕途并不顺利,一生未获得重用,而晚年在入京候补郎中途中,却患病折回,不久便离开人世。“官场上的失意,却造就了岭南一位杰出的书画家、诗人、学者。”

石溪公园,珠海最大的摩崖石刻群

鲍俊的诗词书画皆为人推崇,其中以书法最富盛名,鲍俊参加殿试时候,进呈皇帝御览的卷子中,鲍俊所写的小楷尤为道光皇帝所青睐,故赐其“书法冠场”四字以示褒奖。关于鲍俊的书法,同时期的张维屏(广东番禺人、官员、诗人)评价到:

“逸卿太史以工书名于时,既工小楷,而大小行书及擘窠大字,靡弗工。故远近求书者踵相接。”

当时建宗祠、神庙多向鲍俊求字,今天在珠三角等地,仍可以见到很多鲍俊题写的匾额书法。

石溪公园,珠海最大的摩崖石刻群

今天的珠海前山中学,校名为集鲍俊字所成

关于鲍俊对于故乡石溪的营造,清代举人林谦(字德光,一字若谷),香场乡大车乡人在其著作《石溪诗并记》中记载了事件的缘起:

吾邑环海而多山,其最著者曰五桂,盘礴百余里。东南为凤凰山,回翔云际,又南为香山场,宋置盐场于此,故名。场之北半里,有石溪,具林泉岩壑之胜,游迹罕至,志乘弗登,故石溪之名不显。清道光庚子,余馆前山,始闻其胜。明年徙馆山场,喜曰:可游石溪矣。

四月,鲍逸卿自省门归,遂偕游焉。日卓午,赤足当流,风振襟袂,涛声琴韵,不辩何来。逸卿谓余曰:“此地虽小,不足当罗浮诸大洞,独不可拟其次耶?丁亥(初三日),予既表其胜附于志,今将合同志,辟为亭,一泉一石,皆有品题,子其记之。”

石溪公园,珠海最大的摩崖石刻群

石溪的名气并不彰显,林谦也是到山场教书时候才知道石溪,后来鲍俊与林谦一起游玩石溪,鲍俊认为家乡的石溪虽然不足与罗浮山等洞府相比,但风光也足以在此开辟亭榭,组织雅集,品题泉石。后来便在石溪建“亦兰亭”,并模仿东晋时期的兰亭雅集,邀请众多文人留下题咏,在道光三十年一次较为盛大的雅集中,鲍俊仿王羲之写下“鹅”字,营造石溪的见证人林谦也参与其中,并留下留有诗刻形容石溪雅集的盛况:“兰亭遇右军,风流及泉石。福地待人开,信乎今犹昔。”

石溪公园,珠海最大的摩崖石刻群

右二首为林谦所题诗刻

现在发现石溪最晚石刻则为光绪五年鲍坤兴所书“激湍”,说明鲍俊去世后一段时间内,仍有文人于石溪游览,但清朝末期,整个国家进入多事之秋,文人们的雅集题咏似乎也变得不合时宜,石溪题咏的活动难以避免的开始没落,到民国时期已经是“台榭久祀,遗址尤可仿佛。”

石溪公园,珠海最大的摩崖石刻群

鲍俊曾在诗中表达自己对石溪的喜爱,诗云:“洗尽尘心便隐居, 石溪久待筑蓬庐。江湖老去头如雪, 归向深山读道书。”从中也可看出其晚年隐居石溪时的超脱心态,而关于鲍俊和石溪,或许林谦的评价更为合适:

“夫天之生才,有大有小,或遇或不遇,自非在上者,虚心物色,则湮没未由自见,偶值盘错,又叹无才可用者,比比也。以逸卿表章石溪之心求士,庶有显其名如石溪者,石溪幸矣哉。”

石溪公园,珠海最大的摩崖石刻群

石溪公园,珠海最大的摩崖石刻群

石溪公园,珠海最大的摩崖石刻群

石溪公园,珠海最大的摩崖石刻群

1987年于山场村发现鲍俊之墓,后将墓迁到石溪公园

陈永正:诗人书画家鲍俊

陈志平:珠海石溪摩崖石刻揽胜

李世源:珠海石溪摩崖石刻的研究与利用

张法亭:珠海古代摩崖石刻考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