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李淵華:紅薯鋪出致富路

「原創」李淵華:紅薯鋪出致富路

(決策探索全媒體記者朱群永 王 璐 通訊員黃 傑 曹思宏)立冬後,氣溫已近零攝氏度,商丘市睢陽區馮橋鎮李樓村卻是一片熱鬧忙碌的景象。“城信合作社收購的紅薯全部進入貯存庫了,你家要是還有紅薯的話,趕緊運過來!” 誠信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李淵華這幾日忙得不可開交。他告訴記者,眼下正值紅薯窖藏季節,因品質好,合作社的紅薯已經被全部窖藏,“最近我碰見種植戶,就得問問他家還有沒有紅薯。”

他是土生土長的李樓人,現任商丘市睢陽區誠信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他1986年畢業於中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農學專業,一直在農村基層做農業科技推廣。經過多年選育的高產、高澱粉紅薯新品種,2003年3月通過國家級鑑定命名“商薯19”推廣到周邊省、市。累計種植面積達50多萬畝,增收鮮薯12億公斤,幾年來帶領農戶繁育紅薯新品種2000萬公斤,銷往省內外,2003年榮獲省政府科技成果獎,2013年在全國紅薯高產競賽中榮獲一等獎。

他先後被命名為“河南省優秀農村實用人才”;被評為““河南省勞動模範”“商丘市優秀科技專家”、“專業技術拔尖人才”等獎勵和榮譽稱號。

「原創」李淵華:紅薯鋪出致富路

李淵華和他的誠信種植合作社李樓村帶來了致富的希望。為解決貧困戶種紅薯的成本和種植問題,合作社實行“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的模式,為貧困戶免費提供紅薯苗,免費培訓先進的種植技術,並設保護價同種植戶簽訂收購合同。農戶李建華種植20畝,畝產6000多斤,每畝收入6000元左右,效益十分可觀。在李淵華帶動下商薯19紅薯品種種植規模不斷擴大。其中,李樓村的李廣進、蘭莊村的蘭剛良、劉橋村的劉慎立成了種植大戶,家裡買了樓房、轎車。

「原創」李淵華:紅薯鋪出致富路

今年57歲的貧困戶李秀蘭告訴記者在家門口分裝紅薯,活又輕,一天能掙50多塊錢。村裡有了這個產業,我們家已脫貧了。李淵華拿著厚厚一疊鈔票,臉上綻開了花:“今年種植紅薯大幅增收,效益可觀。只有品質好,才銷路好,合作社的紅薯暢銷安徽、河北、山東等地。

「原創」李淵華:紅薯鋪出致富路

李淵華談下步發展。要把小紅薯做成富民的大產業,要在深加工上引進一批新型設備,吸納更多人就業,讓更多貧困戶致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