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面笑匠”巴斯特·基顿,电影史上的喜剧之源

“冷面笑匠”巴斯特·基顿,电影史上的喜剧之源

他是超级笑星,但镜头里却从不见他的“笑”脸。一张毫无表情的石头脸是他的标志。

他矮小,却能爬上高高的楼,在最险要的地方,用极其灵活的姿态,上下翻腾跳跃,制造荒诞的笑料。让人在紧张中突然释放引起强烈的喜剧效果,爆笑全场。

他就是“冷面笑匠”——巴斯特·基顿。其经典作品如:《将军号》《福尔摩斯二世》等等,为后世电影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这个和卓别林同一时期的喜剧大师,在国内的名字也许没有卓别林响亮。但在欧洲,基顿的电影在巴黎的国家电影资料馆留存、在伦敦的英国电影协会也大受欢迎,柏林人甚至专门为他举办“巴斯特•基顿”电影节。可见他在电影中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

“冷面笑匠”巴斯特·基顿,电影史上的喜剧之源

我们向天祷告,请给予我们欢笑。

上天眷顾我们,吹响了喜剧的号角。

诞生一个灵魂,专注于电影的创造。

平凡的杂技团,基顿驾到。

为演绎而生

小基顿的父母是杂耍演员,也许是基因使然,这个调皮孩子从小表现出超强的抗摔打能力。十八个月时从二楼楼梯上滚下,毫发无伤。略长大点一不小心又把手插进甩干衣服的架子上,绞断了手指。截肢手术刚刚做完,忍不住好奇又去看龙卷风,差点被风卷走。四岁上台,像道具一样在表演时被,父母扔来扔去,成为他们节目的元素。而所有这些,他早已见怪不怪,乐在其中。

也许就是这样用身体动作对世界,对舞台进行探索的方式,埋下了独属于他的艺术表演的种子。让他后来在没有电脑特技的前提下,完成数部在电影历史上至今不可超越的经典。

“冷面笑匠”巴斯特·基顿,电影史上的喜剧之源

基顿在22岁时,加盟了曾与卓别林合作的罗斯科·阿巴克尔的影片公司,出演了十四部喜剧电影。在此期间基顿借来摄影器材,不断研究拍摄技巧,不仅成长为绝佳的喜剧演员,更是不可多得的编剧,导演。1925年的[七次机会],这是一部基顿同时担任编剧、导演、演员、制片、剪辑的作品,影片因此有着极为流畅的风格节奏,也彰显基顿的综合才能。他的细胞里都充满着喜剧故事,随时有新的灵感乍现。

《金玉盟》导演莱奥·麦卡雷曾说, “当我们所有人都企图从别人的作品中提取经验时,基顿无疑是最幸运的,因为他总能想出最棒的喜剧。”

“冷面笑匠”巴斯特·基顿,电影史上的喜剧之源

从1923年到1929年,他拍摄了《待客之道》《福尔摩斯二世》《将军号》《摄影师》等一批后来脍炙人口的喜剧佳作,但最好的时光只持续了六年的光景,后来基顿加入米高梅公司,一切都要听从公司的安排,对于擅长即兴发挥,自由创作的他来说,就被捆绑了手脚。虽然后来一直在不辍努力,毕生都在做电影,但最有张力的一段时光,一去不返了。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他创作的经典一点也不少。

几十年后,人们再重新审视基顿的《将军号》等影片时挖掘出它的价值,著名导演奥逊·威尔斯称赞《将军号》是最伟大的喜剧和内zhan题材电影,也是伟大的默片电影。

“冷面笑匠”巴斯特·基顿,电影史上的喜剧之源

没有电脑特效的时代,一辆真正蒸汽火车演绎坠毁镜头

基顿直到老年依然为电影艺术发挥余热。虽然属于他的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但他始终没有停止对电影探索的脚步。也从没落在时代之后。人们对他的崇拜和敬仰更是丝毫没有减弱。直到去世前三个月,威尼斯电影节邀请基顿参加时,记者们还彻夜排队在港口等候一睹大师风采。

而那时的基顿在接受采访时依然充满着创作的欲望和斗志:“我觉得我永远不会死去。”

与其说基顿对电影有执着地热爱,不如说他就是为这个事业而生的人,电影渗入血液骨骼,与他生命的路径,如影随形。

“冷面笑匠”巴斯特·基顿,电影史上的喜剧之源

用生命在表演

提起用生命在表演,我们就会想起成龙,大胆拼命是他的特色,动作干脆利索,跳桥,跳车,跳楼,这种表演风格极其危险,但能瞬间抓住观众的心,其实这并非成龙的独家,功夫巨星灵感来源就是是“巴斯特·基顿”。记得成龙在《红番区》的那一跳吗?被人们称为“断子绝孙”不要命地那一跳,基顿比他早了72年。所以用生命演戏这一点,基顿是祖师爷。

“冷面笑匠”巴斯特·基顿,电影史上的喜剧之源

基顿要求摄影师不准停机。就像在拍摄《三个时代》时,基顿跳楼失误的整个过程都被记录下来,看上去一点都不像失误,完美,惊险,自然,爆笑。

不用替身,没有特效,甚至不做保护。整个表演过程在不经意的预料之外完成。所以他的所有镜头都是拒绝剪辑的连贯实拍,一镜到底。

基顿认为所有的幽默都是要纯自然的,如果镜头无法在自然状态下完成,那就说明这个梗不合格。他最迷人的地方就在于他可以在做各种有喜剧效果的动作时,毫无预兆的即兴发挥,用复杂的意外来突出喜感,这种效果惊人绝妙。他崇尚这种绝妙,甚至奋不顾身,只是和基顿工作过的人都为他捏了一把汗,他们觉得基顿“每次拍完电影能活下来就是奇迹”。

“冷面笑匠”巴斯特·基顿,电影史上的喜剧之源

基顿在电影中,不断冒险,尝试新动作,拍《三个时代》把一辆破车开碎,

在拍摄《福尔摩斯二世》时,他被巨大的的喷水器淋透全身,脖子受伤也不自知,若干年后医生检查说脖子当年是骨折的。

在拍摄《船长二世》中,基顿需要站立在风暴里,两吨重的二层小楼从他的头顶砸下,他的头和身体要准确得从窗户口探出,这又在玩命。

这个拼命三郎,不断以危险的方式为观众提供叹为观止的喜剧镜头。那个时代,没有电脑特效的助力,每一个镜头都在以命相搏,每次表演都带着牺牲和忘我的精神。对镜头,对表演的精益求精让他几乎忘却了自己也是血肉之躯。

“冷面笑匠”巴斯特·基顿,电影史上的喜剧之源

电影史上喜剧之源

基顿1960年获得奥斯卡终身成就奖。比卓别林早了12年。和卓别林更注重细腻的小人物情感不同的是,基顿更注重动作特技。基顿的角色通常是富裕的、有权力、有地位的中产阶级。当卓别林在电影中流露出对工业革命之前的眷恋,基顿已经疯狂地爱上了这个机器的时代,就连他参与制作的道具都充满了机械感。

一个喜剧演员做的是滑稽可笑的事,而一个好的喜剧演员是用有趣的方式来做事情。
——巴斯特·基顿


对于电影技巧的运用,基顿感觉比卓别林要探索地更加深入。基顿电影中的笑点往往更需要观众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在画面之中,每个视觉细节经过最精心地设计。

基顿的表演充满激情,他强调动作的技巧和大型机械道剧的壮观,即兴演出带给观众突如其来的震撼,从而突出人物的张弛,引发人们内心的欢乐。

“冷面笑匠”巴斯特·基顿,电影史上的喜剧之源

基顿的喜剧,关键因素是身体动作。演员不说话的默片时代,电影就是表演故事。而基顿表演的故事就像一个奇观。如今很多人再看基顿的作品,你会发现人们称它为对世界电影史影响最大、最深远的人之一,一点也不为过。

林肯说:“卓越的天才不屑走一条人家走过的路。他寻找迄今没有开拓过的地区。”基顿就是这样的天才。
你看到的许多脑洞镜头,都是他半个世纪前的发明。

1924年拍摄的《航海家》在42年后仅仅是增加了一些配乐依然卖座。

半个世纪之前,基顿就已经把火车开出赛车的感觉。最高时速60英里/小时(约96.5km/h),这才是真正的速度与激情。

“冷面笑匠”巴斯特·基顿,电影史上的喜剧之源


成龙在电影《A计划》里有跳钟楼的一幕,灵感就是基顿1923年的电影《最后安全》。成龙在《A计划2》里也模仿过基顿的电影镜头。

“冷面笑匠”巴斯特·基顿,电影史上的喜剧之源

“冷面笑匠”巴斯特·基顿,电影史上的喜剧之源

“冷面笑匠”巴斯特·基顿,电影史上的喜剧之源


星爷用的梗也借鉴了基顿的发明。现在来看当年基顿的电影,仍然是高级的存在。激发观众内心深处的愉悦感。

“冷面笑匠”巴斯特·基顿,电影史上的喜剧之源

“冷面笑匠”巴斯特·基顿,电影史上的喜剧之源


小人物成为英雄的故事。现在我们称为“反套路”。

像《将军号》里,结合了荒诞,死亡,痛苦和牺牲的剧情,现在我们称之为“黑色幽默”。

各种误打误撞,出其不意,看了上一秒,不知道下一秒究竟会发生啥,跳瀑布也能顺带救出女朋友的类似镜头,现在我们称为

“无厘头”。

在他眼里“悲剧是特写,喜剧是长镜头。”他的所有镜头都是拒绝剪辑的连贯实拍,一镜到底。很多设计犹如神来之笔。他深切掌握运用着逗观众发笑的心理学原理:释放人内心紧张和焦虑的情绪。虚惊一场的快感让观众痴迷。

后人除了在喜剧中,还在各种大片的镜头里向基顿致敬:

“冷面笑匠”巴斯特·基顿,电影史上的喜剧之源

“冷面笑匠”巴斯特·基顿,电影史上的喜剧之源

“冷面笑匠”巴斯特·基顿,电影史上的喜剧之源

“冷面笑匠”巴斯特·基顿,电影史上的喜剧之源

“冷面笑匠”巴斯特·基顿,电影史上的喜剧之源

巴斯特·基顿追求的不仅笑料的原创,在故事结构中也全面引领观众的欣赏水平。百年后的今天,我们在银幕上欣赏到他那些用手摇曲柄摄像机拍摄的影片,你仍能感受到这扑面而来的鲜活,生生不息的创作魅力。

神说,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

这就是创造力的伟大。

巴斯特·基顿也是如此。

电影时代的灵感源泉。

他的灵感到底来自哪里?

是学识?是经历?

是思维的突破?是意识的飞跃?

不得而知,

人类至今没有找到控制灵感产生的办法。

或许,那就是他的一场梦……

“冷面笑匠”巴斯特·基顿,电影史上的喜剧之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