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亞初印象(連載二)

三亞是一個20多個民族聚居的地方,主要民族有漢、黎、苗、回四個民族,按2017年的統計數據,其中漢族34萬人;黎族23.4萬人;回族1萬人;苗族0.4萬人;其他民族0.46萬人。黎族和苗族在這裡算是原住民,回族大概在1000年前遷入此地,非常有意思的是,三亞的回族跟中國其他省份的回族沒有任何淵源,他們的祖先是從越南中北部遷徙到此,集中居住在鳳凰鎮一帶。語言也跟當地的海南話不同,被稱作回輝話。

三亞初印象(連載二)

三亞共有四個行政區,分別是崖州區、天涯區、吉陽區和海棠區。其中天涯區和吉陽區屬於中心城區,三亞市跟內陸其他城市不同,沒有市中心的概念,靠近三亞灣的解放路是最繁華的商業街。大東海旅遊區開發以後,也逐漸成為人流密集的繁華地段。隨著三亞灣路周邊的舊房拆遷和改造工程的順利實施,三亞灣路中段即將形成一個新的繁華商業區。

三亞初印象(連載二)

遊客來到三亞以後主要活動區域集中在以下五個區域,分別是三亞灣路周邊、三亞市區、大東海旅遊區、亞龍灣旅遊區、海棠灣旅遊區,天涯鎮和崖洲區也有少量遊客,崖洲區內主要港口有南山港和崖州中心漁港,主要海灣為崖州灣。

三亞是一個非常人性化的城市,行人橫穿馬路,不管是否有斑馬線,機動車輛都會主動避讓。三亞市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是電瓶車,成年人幾乎人手一輛。三亞市區很多道路因為狹窄,沒有設置非機動車道,非機動車和機動車搶道現象非常普遍,存在著很大的交通隱患。自駕和租車的遊客要格外的小心,人家是公路的主人,主動禮讓莫爭搶,免得惹出事故徒增煩惱,還影響自己出遊的心情。

三亞初印象(連載二)

今天就寫到這兒,且聽下回分解。晚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