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澗:長短結合扶出產業促脫貧

產業促脫貧,長線產業促發展

剛剛過去的秋忙時節,陝西省清澗縣石盤鄉馬花坪村的紅薯地裡來了一幫特殊的“幫工者”,他們是縣住建局的全體黨員志願者。有了他們的幫工,該村十萬多斤紅薯很快收穫完成。

此後,這些特殊的“幫工者”又在清澗、榆林等地四處奔忙,幫該村銷售紅薯。經他們聯繫,榆林合偉業商貿公司和該村簽訂了沙地紅薯購銷協議,馬花坪村新收穫的紅薯又很快銷售一空。

這樣的場景在近幾年的陝西榆林清澗縣很常見,隨著各項扶貧富民產業的發展,各級幫扶幹部經常投身到田間地頭、銷售一線,確保產業扶貧落到實處,產業富民真正富民。

清澗:長短結合扶出產業促脫貧

“清澗的石板瓦窯堡的碳”。地處陝北黃土高原腹地的清澗縣,是著名的革命老區,也是國家扶貧重點縣。全縣共有貧困村100個,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8836戶49461人,貧困發生率為8.12%。

近年來,清澗縣將產業扶貧作為脫貧的牛鼻子來抓,堅持長短結合、遠近結合、大小結合原則,按照“短線產業促脫貧,長線產業促發展”的思路,不斷優化產業佈局,形成了優質棗果、文化旅遊、生態養殖、特色農業、傳統加工和新能源等“六大產業”發展格局。

綜合光照、土壤、溫差等自然條件,清澗縣確定了東棗西果的中長線產業佈局。東區沿黃河、無定河兩河三岸的8個鎮(中心)重點發展紅棗產業,西區242國道沿線6個鎮(中心)重點發展山地蘋果業。全縣紅棗林面積達90萬畝,山地蘋果面積達13萬畝。

清澗有三千多年的棗樹栽培史,素有“中國紅棗之鄉”之美譽。近年來,受氣候因素、市場因素衝擊,加之產業鏈條短、科技含量低等因素,全縣主導產業紅棗產業逐漸萎縮,棗林撂荒棄管嚴重。對此,清澗縣扭住產業短板精準發力,著力破解發展瓶頸。在陝煤集團的幫扶下,實施了投資達3.4億元的北國棗業公司紅棗深加工產業扶貧項目。目前,北國棗業公司已與5244戶棗農簽訂了10272噸紅棗銷售訂單,涉及貧困戶3277戶,預計戶均增收5500元,切實讓廣大棗農“手中有訂單,務棗心不慌”。

為加快發展生態養殖等短平快產業,清澗縣按照“規模適度、綠色散養、自然生長”的原則,加快推進生態養殖全產業鏈建設。依託深溝大壑天然防疫屏障,發展生態養殖業,主打綠地牛肉、黑毛土豬、紅棗雞蛋等畜禽產品,目前全縣畜禽飼養量達65萬。

與此同時,該縣按照全產業鏈建設目標,著力打通“圈舍建設、科學防疫、分揀包裝、冷鏈物流、檢測認證、品牌打造、質量追溯”等各個環節,切實把生產端與消費端銜接起來。利用國家衛健委定點幫扶清澗的有利契機,促成了農副產品走進北京等一線城市,先後在北京、西安、內蒙、寧夏、江蘇等地開設直銷店36家,以保底價向貧困戶訂單收購,讓好產品賣上好價錢。

清澗:長短結合扶出產業促脫貧

“塬上清澗”電商平臺是清澗縣政府打造的農特好產品電商扶貧示範平臺,該平臺以清澗有機特色農業、養殖業為基礎,充分整合零、散、碎的優質資源。把地域特色、民俗風情與“塬上清澗”品牌融為一體,採取區域農牧產品從田間地頭到品牌化運作的新模式。目前,通過線上線下互動,宣傳推廣紅梅杏、紅棗、手工洋芋粉條、黑毛土豬肉、散養土雞蛋等當地綠色、有機、無公害優質農特產品。

依託歷史文化、紅色文化、民俗文化和黃河無定河大峽谷自然奇觀等資源,實施全域旅遊戰略,深入打造了以黃河、無定河“兩河”文化帶與北國風光為重點,和以路遙文化觀光體驗帶與驛站文化為重點的東西兩條旅遊線,建成了太極聖境、路遙書苑、北國風光3個3A級景區。清澗縣也因此先後榮獲了“全國生態特色旅遊縣”“中國十佳最具投資潛力文化旅遊縣”“中國最美鄉村旅遊目的地”等稱號。

此外,在相對平整的塬地、壩地重點發展小雜糧、中藥材、香菇菌類、大棚蔬菜等特色農業;結合生產傳統,發展石板、粉條等加工業;積極開發太陽能等清潔能源,建成裝機總容量達12.52兆瓦光伏扶貧電站。

清澗:長短結合扶出產業促脫貧

為了讓移民搬遷群眾也能獲得更好的產業發展條件,清澗縣儘可能將易地扶貧移民搬遷安置點選擇在產業扶貧基地比較集中的區域,通過“基地+移民搬遷戶”“基地+合作社+移民搬遷戶”等模式,讓每一戶有產業發展意願的移民搬遷戶都能參與其中,切實幫助搬遷群眾增收致富。

據介紹,康家灣村、高傑村安置點依靠旅遊文化產業、生態農業示範園、無公害綠色肉蛋基地,解決了搬遷戶的就業問題;瓦窯溝村、馮家溝村、庵上村等安置點,讓搬遷群眾自主選擇大棚蔬菜、山地蘋果、中藥材種植、生態養殖等種養產業,通過創業來實現穩定增收;牛家灣村、王家灣村、下七里灣村等安置點,則依託離縣城較近的優勢,利用農貿市場、安置點配建的商業用房,扶持發展零售、餐飲等服務業,實現就近、就地創業。

寬州鎮韓家礆村村集體經濟紅薯種植示範基地的紅薯,今年也是村黨支部等“四支隊伍”幫工收穫並幫助銷售的,預計將為村集體增加收入11000元。村黨支部書記韓亮亮說:產業扶貧扶到了實處惠了農民慧了村。

清澗縣委書記溫江城說,截至9月底,全縣剩餘5635戶13573人“一收入、兩不愁、三保障”已全部達標,56個貧困村全部出列,加上此前已脫貧退出的44個貧困村,全縣所有貧困村今年將全部脫貧摘帽,預計今年全縣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將達到10516元,增幅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