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著我》李七月獲主持人大賽單場第一名,她何以贏得最高分?

熟悉《等著我》的觀眾一定知道,《等著我》有一位漂亮的尋人團團長。她,就是李七月。雖然李七月加盟《等著我》的時間不過一年有餘,但她和舒冬儼然已成了《等著我》這檔公益尋人節目的一個符號。儘管李七月在每期的《等著我》中出鏡的時間不算很長,但她卻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說,《等著我》的觀眾最希望看到的,就是李七月從希望之門走出來,向求助者和觀眾宣佈尋人的結果。

《等著我》李七月獲主持人大賽單場第一名,她何以贏得最高分?

有人說,《等著我》成就了李七月,讓她被越來越多的觀眾所熟知和喜愛,如果沒有《等著我》,她的主持事業或許沒有現在的光彩。的確,《等著我》讓李七月的主持事業更上一層樓,不但錘鍊了她的專業技能,還豐富、充盈了她的精神世界,讓她對主持人這個職業有了更深刻的體會和認識。正因為《等著我》有太多太多令人感動的故事,李七月才在《主持人大賽》的3分鐘自我展示環節選擇了尋人題材。這確實是一個最正確的決定,無疑會為她的表現加分。

《等著我》李七月獲主持人大賽單場第一名,她何以贏得最高分?

《主持人大賽》的首輪比賽共分為5場,每一場都有6名新聞類、6名文藝類的選手參加。李七月被分在了第3場,作為文藝類的5號選手參加比賽。最終,李七月憑藉出色的發揮,拿到了文藝類的第一名。在我看來,李七月以第一名的姿態晉級下一輪,是實至名歸,因為她的表現可圈可點,亮點多多。但是,有一些人卻質疑李七月的表現,認為她的分數虛高,不該拿到第一名。

那麼,事實是怎樣的呢?李七月憑什麼贏得了專業評審團和在線評審的廣泛認可呢?下面,讓我們從3個方面來分析一下李七月的表現何以贏得全場最高分。

《等著我》李七月獲主持人大賽單場第一名,她何以贏得最高分?

第一,在3分鐘自我展示環節,李七月巧選尋人素材,用2個出人意料的尋人案例來講述她的“尋人故事”。這2個案例的選擇應該說十分精妙,既勾起了專業評審和觀眾的好奇心,又引發了他們的思考。李七月選擇的第一個案例,是她第一次尋人的經歷。她那一句“我的第一次尋人,就差一點‘掛彩’”,一下子就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這句話剛一說完,鏡頭就轉到了董卿的身上,只見董卿有一個抬頭的動作,緊接著就是專注聆聽的表情。而在她敘述這次“危險”經歷的時候,評審席上的專家們,幾乎都在認真聆聽,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他們被李七月所講的故事抓住了。

《等著我》李七月獲主持人大賽單場第一名,她何以贏得最高分?

李七月選擇的第2個案例,被尋人是一個離家出走9年的孩子。然而令人意外的是,這個在鄉下種地的小夥子居然來自一線城市,有著優渥的家庭條件。這樣的尋人背景,顯然顛覆了很多人的認知,而真實的情況更是讓人意想不到。當李七月聲情並茂地把她和小夥子的對話還原出來,我們感受到的分明是一個被忽視的孩子孤獨、受傷的心靈,以及他對愛的那份渴望和求而不得的那種失望。這樣的案例其實很有教育意義,值得每一個人反思。因此,選擇這個尋親案例作為3分鐘自我展示的素材,比起單純感人的尋人故事更有話題性和啟發性。

《等著我》李七月獲主持人大賽單場第一名,她何以贏得最高分?

第二,在3分鐘自我展示環節,李七月選擇的題材本身就很有吸引力,很容易引起觀眾的共鳴,再加上她的講述以情動人、娓娓道來,節奏不疾不徐,語調抑揚頓挫,也為她的表現增色不少。在李七月講到那個離家9年的孩子決定要跟他們回家的時候,鏡頭切到了評委朱迅身上,只見她眼泛淚光、面露笑容,這淚光、這微笑是因感動而生的。這從一個側面也印證了李七月的表現打動了他人。而董卿對李七月的評價應該說很中肯,她認為李七月除了具備主持人應有的表達力、思辨力外,還有一個可貴的地方,就是具有感受力,能夠對他人的處境感同身受。這大概也是李七月可以和《等著我》相互融合的關鍵所在。當然,她能把尋人故事講得感人至深更離不開這種感受力。

《等著我》李七月獲主持人大賽單場第一名,她何以贏得最高分?

第三,在90秒的即興考核環節,李七月的即興主持發揮得也很不錯,既切中主題,又靈活生動,比較好地完成了話題主持任務。李七月抽到的題目是,以時代女性頒獎典禮為背景,進行一段即興主持。她選擇的女性代表,是為海拔5000多米的戰士們免費運送新鮮蔬菜的3位藏族老阿媽。這3位藏族老阿媽的故事看似簡單,卻通過她們幾十年如一日的堅持,展現了她們的大愛,體現了軍民魚水情和民族團結的大主題。這個例子很好地扣住了主題,並能以小見大,將時代女性的光輝形象展示給觀眾。從李七月的整個表達來看,語言流暢,感情充沛,很好地完成了話題的即興主持。

《等著我》李七月獲主持人大賽單場第一名,她何以贏得最高分?

縱觀李七月2個環節的總體表現,應該說既做到了以理服人,又做到了以情動人,獲得第一名實至名歸。期待李七月在後面的比賽中再創輝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