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就職2887天,成日本在任時間最長的首相,政績卻不如歷史名相

2019年11月20日,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來說是一個非常有紀念意義的日子。安倍擔任日本首相累計達2887天,成為日本實行君主立憲以來,在任時間最長的日本首相。日本媒體和學界對安倍兩次擔任首相的政績進行了梳理,認為他與日本歷史上擔任過2600天以上的首相相比,明顯缺乏拿得出手的政績。

安倍也明顯感受到這一壓力,在未來不太長的執政歲月裡,他會努力在修憲、北方四島等敏感問題上發力,讓後代在提起安倍是除了日本在任時間最長首相這一頭銜外,還能有點其他可以評說的政績

安倍就職2887天,成日本在任時間最長的首相,政績卻不如歷史名相

1、日本在任時間長的首相大多政績斐然

日本在明治維新之後,模仿英國實施議會制。議會制的一大特點就是無論執政黨的統治是否穩固,首相的更迭往往會非常頻繁。能夠擔任5年(1825天)日本首相的就已經不多,執政時間能夠達到7年(2555天)左右的更為稀少。這些長時間擔任日本首相的人,不僅需要高超的政治手腕,也需要拿得出手的政績,才能夠讓本黨和在野黨的議員們心服口服。

擔任2886天日本首相的桂太郎,這次被安倍晉三超過,首相在任時間排名第2,任內取得了日俄戰爭的勝利,讓日本躋身世界列強,進入軍國主義時代。排名第3的佐藤榮作(2798天),是安倍的外祖父、前首相岸信介的胞弟,任內從美國手中收回了沖繩。擔任2720天日本首相的伊藤博文,首相在任時間排名第4,作為明治維新的元老,他一手創建了日本內閣制度,發動了甲午戰爭並取得了勝利,奠定了日本近代的國家格局。排名第5的吉田茂(2616天),為日本戰後恢復秩序,締結《舊金山和平條約》作出了突出貢獻。

安倍就職2887天,成日本在任時間最長的首相,政績卻不如歷史名相

伊藤博文

2、安倍晉三的政績和前輩沒法相比

2006年9月26日,安倍晉三當選日本首相,成為首位戰後出生、戰後最年輕的首相,但是不到1年,安倍就因為參議院選舉大敗和個人健康原因辭職。2012年12月26日,安倍再次出任日本首相,二次拜相的安倍把經濟問題作為首要政策主張。他當時提出了“安倍經濟學”,核心目標是讓日本的通貨膨脹率達到2%,關鍵3招,一是超級量化寬鬆措施。二是積極的財政政策。三是擴大民間投資,推動結構性改革。

但是7年過去了,安倍經濟學已經失去了光環,日本經濟依然在延續7年前的低迷,2%的通脹目標7年來只實現過1次,完全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在政治方面,安倍政府也沒有多少突破,日本在美日同盟中的地位依然尷尬,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北方領土等問題沒有任何進展。不僅如此,安倍第2任期連續發生森友和加計學園醜聞、利用公款舉辦“賞櫻會”醜聞。

日本自民黨內幹部對共同社表示,現在“仍未看到”安倍有任何能夠流傳後世的決定性政治遺產

安倍就職2887天,成日本在任時間最長的首相,政績卻不如歷史名相

3、安倍在做最後一搏

如果不出意外,安倍的首相生涯將到2021年9月,本屆任期結束時終止。安倍晉三要想“青史留名”必須做最後一搏,目前看他正著重從兩個方面發力。

一方面,推動日本成為所謂的“正常國家”。安倍在第2次上臺之後,就一直在推動日本修改和平憲法。現在面臨的最大問題是,日本國內民眾對於修改和平憲法並不太認可,最後不到兩年的任期,安倍還要多下點功夫,但是能否扭轉這種民意還是一個未知數。

另一方面,推動解決與俄羅斯的領土爭端。戰後日本一直希望拿回被俄羅斯佔領的北方四島,但是前蘇聯和俄羅斯一直不願作出大的讓步,只願意交還較小的色丹島和齒舞列島。俄羅斯對外政策的強硬是有目共睹的,想要回全部4座島嶼可能性並不大,安倍現在正在按著俄羅斯提出的交還兩島的方案進行談判。2021年之前談成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安倍就職2887天,成日本在任時間最長的首相,政績卻不如歷史名相

將要擔任日本首相10個年頭的安倍晉三,沒有做出像自己前輩那樣的歷史功績,並不是他的能力真的有多差,而是現在的日本並不處於國家的上升期,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也在不斷的下降,在這種情況下,想寄希望安倍晉三做出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件確實比較困難。隨著印度等南亞國家和印尼等東南亞國家的崛起,日本在亞洲的地位還會進一步下降,今後的日本首相肯定會更加平庸、更加無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