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遠古城:歪門斜道里的山水人文風情,還有一座“西南懸空寺”


一座古城的魅力,在於它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如果受到大自然的偏愛,又賦予其壯麗的山川和秀美的河流,就會成為人與自然和諧文明的典範。位於貴州東部的鎮遠古城就是這樣一個代表。這座歷史悠久的古城,人文古蹟眾多,自然風光旖旎,是國家命名的“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在2009中國最美的十大古城評選中,鎮遠古城位居第五。

鎮遠古城屬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自秦昭王三十年設縣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積澱了悠久厚重的歷史滄桑、眾多瑰麗的人文古蹟和絢麗多彩的民族風情。城內舞陽河自西向東呈“S”形蜿蜒貫通全城,形成:“九山抱一水,一水分兩城”、山水城渾然一體、天地人合而為一的獨特的山水人文太極古城風貌。

鎮遠地處貴州與湖南交界,自古就是"滇楚鎖鑰、黔東門戶"。這裡是由湖南進入貴州,由水路登岸陸行的碼頭,也是京城與西南以及安南、緬甸、暹羅、印度等國交往的捷徑和必經之地,是古代"南方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


鎮遠在2200多年的歷史上,有1300多年是作為府、道、專署所在地。同時,獨特的地理環境,使鎮遠成為中原與西南之間重要的軍事重鎮,“欲據滇楚、必佔鎮遠”,“欲通雲貴、先守鎮遠”,自古鎮遠就是兵家必爭的戰略要地。明清以後,鎮遠古城進入商業經濟的鼎盛時期,是商業物資集散地。徽商和湘鄂中原文化滲透進來,貨船爭流,商賈如雲,成為西南連接中原的一個商貿都市。

歲月悠悠,曾經的輝煌已經隨風而去,只留下眾多的人文古蹟供後人追憶。鎮遠古城遺存有樓、閣、殿、宇、寺、廟、祠、館等古建築50餘座,古民居33座,古碼頭12個,古巷道8條,古驛道5條。城內古街古巷曲徑通幽,石橋城垣錯落有致,觀賞價值與科考價值都很高。青磚黛瓦、高封火牆、飛簷翹角、雕樑畫棟,塊塊石板青磚都記載著歷史遺蹟,泣訴著千年古城的滄桑。

地處中原平川文化和西南山地文化的結合部,長期的地域中心和水陸交通樞紐特點,賦予了鎮遠古城兼收幷蓄,多元文化的特質,體現在民居建築文化上,把中原四合院的原型,搬到山上改造成山屋,吊腳樓、迴廊等多種形式的山莊式院落。既重現漢族平原庭院建築的風貌,又 體現西南少數民族山地建築的佈局;即有堡壘式的森嚴,又兼有商賈大戶的豪氣。這種平原庭院與山地建築的完美結合,別具一格。


鎮遠古城民居建築中,最絕的就是"歪門斜道"了。凡開在小巷道旁的民居大門絕不會與小巷平行或垂直,小巷也決不與大門正對,而是有意地將門的朝向轉一個角度,斜斜地對著街巷,即所謂“歪門斜道”。這"歪"與"斜",是遵從風水學的說法,"財不露白",是一種富貴福地之相。

古城街巷狹長幽深,結構錯綜,有石牌坊巷、四方井享、復興巷、 仁壽巷、衝子巷、米碼頭巷、紫寶閣巷、陳家井巷。這些交叉銜連、互相達通的巷子,組成了鎮遠古城生生相息的血脈。古井遍佈全城、形狀各異、有圓有方,有的形如豬槽,有清澈見地的自然淺井,也有深達餘丈的吊井。較有名的有四方井、豬槽井、琵琶井、陳家井、園覺井、南門溝井等。古井一年四季常澤不涸,滋養著古城的生命。

舞陽河穿城而過,沿古城岸邊竟有古碼頭12個之多,充分體現了古城的水陸要津地位。當時,這些碼頭有不同的用途,有官府專用的,更多是商家民用,按照貨物種類劃分,沿河而來的商船在這些碼頭上裝卸貨物,支撐起商阜重鎮的繁榮。隨著陸路交通,特別是鐵路的開通,鎮遠水陸交通樞紐的作用成為過去。如今,河水依舊潺潺,帆影尋蹤何處?不遠處鐵路上往來而過的火車鳴笛可能就是回答。


在古城東端,是貴州境內規模最大的寺院建築群落——青龍洞,將建築藝術、宗教藝術與自然風光完美結合。它貼山而建,巧奪天工,被譽為“中國山地貼崖建築文化博物館”。它與山西懸空寺、甘肅麥積山並稱中國古代三大“空中建築”。1988年,國務院公佈青龍洞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青龍洞古建築群始建於明洪武二十一年,經歷代修建成現在規模,佔地21000平方米,有青龍洞、紫禪書院、中禪院、萬壽宮、祝聖橋和香爐巖6部分,共36座單體建築。造型獨特的建築物 與懸崖、古木、藤蘿、巖畔、溶洞天然合成,融為一體,巧奪天工。既有臨江遠眺的吊腳樓,也有恬靜幽邃的寺院禪臺,集天下山水樓閣薈萃為一方。如一組鬼斧神工的巨型浮雕,又像一幅淡抹素描的水墨畫卷,懸掛在山上。

青龍洞建築群靠山臨江,依崖傍洞貼壁凌空、勾心鬥角,錯落有致。那飛巖翹角、貼壁凌空、紅牆青瓦的殿閣樓臺,氣勢宏偉。在懸崖上採用“下吊”、“借用”、“附巖”、“嵌入”、“築臺”等多種建築工藝,使其呈現出“洞中建摟”、“樓中藏洞”、“欲露先藏”、“欲揚先抑”、底層吊腳、閣樓懸空的獨特風格。是中原建築形制與貴州苗村侗寨吊腳樓、於欄式建築的巧妙結合,有“西南懸空寺”之稱。


青龍洞是全國為數不多的道、儒、佛三教合一的典範之一。道、儒、佛三種宗教的寺廟群匯聚一堂,同生共長、和諧發展。它貼壁臨空,依山因地,分別採用多種工藝,硬是在一段懸崖上築出中元洞、紫陽洞、青龍洞、萬壽宮等一大片閣樓洞天,映襯出鎮遠古城匯聚八方、兼收幷蓄、多元交融的文化背景。

長期以來,這裡的漢族與苗族、侗族等20 多個少數民族和睦相處,中原文化、荊楚文化、巴蜀文化、吳越文化、閩粵文化、土著文化等多元文化匯聚,相互滲透交融,形成了包容性的地域文化和風土民情,散發出寬容、自在、和諧的古城氣質。

這是一座充滿了生機和人文氣息的古城。清晨,古城從睡夢中醒來,薄薄的晨霧裡,舞陽河畔音樂悠揚,人們在晨練起舞;祝聖橋上,走來郊外的農婦,揹簍裡裝滿到早市上去賣的蔬菜;街頭店鋪,商販用噴槍在燎除豬肘上的毛,做開門前的準備;街巷口,出門上班做事的街坊鄰居,互相打個招呼,還不忘逗一逗街角的小狗……一切都是那樣的平和自然,那樣的具有小城風情,充滿了市井煙火味道。


入夜,燈光點亮了古城,色彩繽紛裡,古城變得更具魅力。在五顏六色的燈光照耀下,平靜的舞陽河水波光粼粼,河面上倒映著的房屋垂柳變得異常美麗,如夢如幻。這裡頗有湘西鳳凰古城夜色的神采,但少了幾分喧鬧,多了幾分寧靜,更顯得韻味悠長。

也許正是這市井煙火味道的人文氣息,也許正是這寧靜悠長的古城夜色,才使得鎮遠古城,這座歪門斜道里的山水人文太極城,還有那座“南方懸空寺”,格外的迷人,格外的富有生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