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因竹而生;一條巷子,也因竹而生!


或許,萬千城市中,也只有貴陽這座城,才會有這麼有趣的故事。 竹市巷,位於雲巖區六廣門的沙河街旁,巷子的一頭連接著工商銀行,另一頭則連接著貴醫附院。也難怪生活在巷子裡的人,不管是老居民還是外來的租住戶,都喜歡這樣調侃這條巷子:一頭連著人生夢想,一頭連著人生驚慌。

就好比市民口中調侃的253路公交車一樣,一頭連著起點,一頭卻又連著終點。 當然,這終歸是人們茶餘飯後的調侃。

而關於竹市巷的一切回憶,都裝在77歲老居民黃榮華的腦海裡。 儘管已年過古稀,但一說起竹市巷裡的點點滴滴回憶,從小就在巷子里長大到老的黃老聊起來絲毫不含糊,一切都像發生在昨天一樣那麼近,但又是那麼遠,遠得想讓人穿越時光,回到那個年代去。

在黃老的講述下,竹市巷的今身前世也逐漸明朗起來。 貴陽解放前,竹市巷還沒有名字,直到解放後,才有了今天這個名字,黃老說。竹市巷,從黃老記事起他就知道,這條巷子周圍全是菜地和墳堆,房子也是低矮的土牆房和茅草房。

巷子也是當時貴陽市主要賣竹子兼買一些木頭的竹材市場,竹子一到了巷子,散落在四周的篾匠就會來到這裡,再從這裡買回竹子,然後編製成各種各樣的平常百姓家用的竹器,如簸箕、篩子、篾子、筲箕,刷子等等。當然,也有不少人家由此買回竹子,將竹子劃成條,用來修建房屋。


那時的貴陽,遍地都是竹子,感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今天的貴陽“築城”之稱,不也因竹子而得來的麼,黃老說。 生在竹市巷,長在竹市巷,對於黃老來說,一生中不只有竹子的故事。1948年,貴陽市進行了一次防空演練,當防空警報響起時,黃老立即跑進巷子裡豎立堆疊起來的呈金字塔狀的竹堆洞中躲避“炮彈”。

“怎麼跑竹堆裡去防空呢?炮彈落下來一點不管用嘛”,黃老的大女兒好奇的問著父親。 “竹子都是剛剛砍來的,綠幽幽的,由於竹子多,從高處看下來,就像是一片樹林一樣,敵機就不會丟炸彈下來炸咯嘛”,黃老如此回答女兒的好奇心。

還有一次,他親眼看見一名國民黨的士兵在巷子裡用皮帶抽打一名小孩,也不知道為什麼要打他,至今想起,黃老仍為那個小孩忿忿不平。 那時候,常有外地人來巷子買竹子,這些外地人常常吧我們貴陽話發音的“竹市巷”聽成“豬屎巷”,時間一長,我們遇著貴陽人就叫竹市巷,遇著外地人就叫豬屎巷,兩個名字叫來叫去,就把“豬屎巷”當成了竹市巷的小名來喊,常常喊得外地人暈頭轉向的,黃老笑著說。


童年,儘管還屬無知狀態,但他就是如此的天真,以至於每個人回憶起來,都會變成一個小孩。

50年代,竹市巷裡的竹市逐漸消失,隨著時間的推移,巷子兩邊的房屋也逐漸由土牆房,茅草房演變為柱式木房,小磚瓦房,小洋房,而原本足夠寬敞的巷子也因此二變得越來越窄。

到如今,巷子裡的時間就像被冷凍起來一樣,還是8、90年代的模樣,儘管它處在繁華的中華北路邊上。

中午時分,由外散步回來的黃榮華老人爬上狹窄的樓梯回到二樓的家中,吩咐女兒打開取暖爐,然後看著窗外。

實窗外已無風景可看,也不知道他在想些什麼,人生到了這個年紀,發呆之時,或許正是他在回憶往事的時候,旁人有怎忍心打擾。

偏偏就在此時,黃老餵養的肥貓偏偏不能理解老人的這份心境,猛地跳上爐子桌面搗亂,將黃老從回憶中拉了回來,弄得他有些氣惱! 下來、下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