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城 永守初心為人民

陽城 永守初心為人民

陽城縣實施城鄉集中供熱工程,有力地保障了廣大群眾溫暖過冬。圖為陽城縣集中供熱隔壓站一次網換熱系統,換熱能力為600萬平方米。 李志軍攝

“盼望已久的張峰水庫的水吃到了,我們是第一批受益者,啥時擰開水龍頭都有水,我們非常高興,吃到了安全水、放心水,這是政府給辦的一件大好事。”這是陽城人民最動聽的聲音,這是陽城縣委、縣政府給人民群眾最滿意的答卷。

伴隨著時代發展的鏗鏘腳步,陽城縣委、縣政府緊緊圍繞“生態美、百姓富、縣域強”這一目標,主動擔當,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始終以人民為中心,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幹,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以初心贏得民心。

拿出真金白銀,只為群眾增收

天大地大,老百姓的事最大。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最終要落實到持續提升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上來。這是陽城縣想群眾所想、幹群眾所盼的民生情懷。

近年來,陽城縣深入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思想,依託獨特的旅遊稟賦,率先提出並實施了全域旅遊的轉型發展新思路,全域整合,全景打造,全業融合,全民參與,大興鄉村旅遊、全域旅遊、四季旅遊、全民旅遊,悉心打造“悠然陽城”品牌,努力實現“望得見山、看得見水、留得住鄉愁、富得了百姓”的願景。

北留鎮郭峪村的胡蕊芳是一個普通的家庭主婦,丈夫是普通的打工一族,生活勉強過得去。2013年,陽城縣立足做好“旅遊+”這篇大文章,把“種農田”變為“賣風光”,把“美麗風景”變身“美麗經濟”,積極引導農民圍繞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全產業鏈創家業、創新業,有力地推動了農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於是,胡蕊芳開起全村第一個“農家樂”,年均收入五六萬元。為了讓更多人走上“農家樂”平臺致富,胡蕊芳先後吸收31戶村民,成立了“金圪坨農家樂農民專業合作社”。現在,郭峪村就有4個農家樂專業合作社、140戶村民共同唱起了致富經。據統計,剛剛過去的“十一”黃金週,陽城全縣旅遊累計接待遊客61.46萬人次,門票收入5.2億元。

在發展全域旅遊的同時,陽城縣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不斷培植新的經濟增長點,帶動百姓增收致富。全國500強企業溫氏集團的引進就是一個成功典範。10月24日,陽城縣政府與溫氏集團60萬頭生豬產業一體化項目簽約儀式舉行,標誌著溫氏集團與陽城將再次攜手打造鄉村振興的惠民工程、富民工程。此次簽約60萬頭生豬產業一體化項目後,溫氏集團總投資將擴大到8億元,建設5個高效化種豬場、1個行政中心、1個飼料廠,該縣規劃發展存欄500頭規模的合作農場將達到600棟。同時,溫氏集團將創新發展模式,在全縣規劃建設15個年出欄3萬頭以上的大型養殖園區,帶動全縣生豬產業朝著集約化、標準化、生態化方向發展。芹池鎮賈寨村村民谷天龍就是受益者之一。谷天龍承包了20畝土地,建起了年可出欄2000頭肉豬的標準化豬場,在得到實惠後,他還準備再擴建1000頭豬的規模。現在,與溫氏集團合作的家庭農場已建設的豬舍達到了110棟,出欄肉豬約12000頭,還有18戶農戶簽訂了合作意向。

傾心“圓夢行動”,創造美好生活

“現在打開火就能做飯,再也不用‘調煤倒灰’,省了好多事;小區接上了集中供熱,再也不用自己燒煤球取暖,安全又衛生;出門就有公交車,去哪都方便……”西河鄉村民李老漢高興地說。

在陽城縣,以人民為中心,不是一個名詞,更不是一個形容詞,而是一個動詞。該縣始終把群眾利益擺在最高位置,把群眾的小事當作自己的大事,從群眾關心的事情做起,從讓群眾滿意的事情做起,和群眾“想在一起、幹在一起”,知行合一、言行一致抓好落實。承載著百姓美好期盼的六大圓夢計劃——氣化陽城、集中供熱、古城復興、暢通出行、引沁入陽、網絡信息正高歌猛進、有序推進。

以電廠熱能回收為依託,變廢為寶的城鄉集中供熱工程開全國之先河。在陽城縣城,以晉煤能源有限公司熱電廠2×135兆瓦為主熱源,目前,已發展用戶1.9萬戶,供熱面積達310萬平方米;在鄉鎮農村,以大唐陽城電廠的工業餘熱為主熱源,鋪設主管網約26公里,集中供熱輻射“一城七鎮”,共110個行政村,受益人口將達22萬人,真正實現城鄉居民的清潔取暖夢。

“氣化陽城”是陽城又一大民生工程,目前,已完成投資1.8億元,輸供氣主管網已覆蓋縣城和11個鄉鎮。全縣“以氣代煤”供熱總面積167.1萬平方米,受益居民1.5萬戶;城鄉日常生活集中供氣戶達到8.5萬戶32萬人口,佔全縣總人口的80%;工業用氣企業21家,日用氣量約42萬立方米。

陽城縣城和八甲口片區距離很近,但長期以來一直被大山阻隔著,這條進出縣城的必經之道,過去是一條陡峭、曲折的山道,坡陡、彎多,走起來艱難、緩慢、不安全。2015年,陽城縣委、縣政府啟動道路建設工程,千方百計籌集資金4.8億元,精心組織工程建設,經過4年多的努力,於2019年9月26日終於建成通車。這不僅讓鳳城鎮八甲口片區的老百姓真正融入大縣城,也為他們的出行提供了方便,更為連結工業園區、暢通物流通道以及經濟技術開發區發展、建設現代田園城市起到積極作用。

何為“滿意,幸福”?說一千道一萬,對百姓而言,實實在在的“生活便利”就是一項重要的衡量指標。這些事情看似不是大事,切中的卻是老百姓的所思所盼。

項目竣工典禮,人民深情閱卷

“引沁入陽是我們幾代水利人的夢想,也是陽城40萬人民的夢想。作為一名水利工作者,20世紀70年代就參與了這一工程建設。看到清凌凌的沁河水源源不斷流入陽城的時候,幾代老水利人沒有實現的夢想在這一代水利人身上實現了,這些都是老百姓切身的實惠。”在張峰一干渠鄭莊至芹池供水工程竣工儀式現場,曾參與工程建設的老水利工作者李如鵬走下主席臺,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淆然淚下。

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困。陽城縣委、縣政府一班人就是這樣把群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事事尊重民意,處處順應民情。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之際,陽城縣舉行10項重點工程竣工慶典儀式,向偉大祖國獻禮。這次建成的10項重點工程,與廣大群眾息息相關,有引沁入陽、八甲口快速通道、陽楊線道路改造等,直接關係到群眾飲水安全和出行問題;有陽泰碲化鎘新能源、徵弘食品、鑫途化工等,關係到群眾的就業增收;還有沁河生態景觀治理等,關係到群眾的生活環境,總投資達22億元。

在張峰一干渠鄭莊至芹池供水工程竣工儀式現場,看著滾滾的沁河水從家門前流過,大家歡呼雀躍,陽城兩代人的“引沁入陽”夙願終於實現了。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啟動的“引沁入陽”工程因資金和政策問題曾兩次停建又重啟,並於2015年再次動工。工程分兩期實施:一期工程為張峰水庫一干渠鄭莊至芹池段,目前,已建成通水;二期工程為張峰水庫一干渠芹池至縣城段,目前,也已開工建設。工程竣工後,將年供給陽城縣總水量3340萬立方米,可解決工程沿線9個鄉鎮11.85萬人的飲水困難和8.2萬畝耕地的農業灌溉用水,同時,為開發區建設發展提供充足的水源保障。

在這次竣工典禮中,格外引人注目的是群眾成為真正的主角。主席臺上,站在最前面的不是縣裡的領導,也不是鄉鎮和部門的領導,而是那些身上沾滿泥土的工程建設者和受益地的群眾代表,他們中有來自基層一線的省市縣勞動模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還有工程建設的親歷者以及群眾代表。

談及為什麼舉辦這樣的活動,陽城縣縣委書記竇三馬和縣長史小林表示:“之所以要這樣安排,就是要把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落實到工作的具體環節。民生工程,凝聚著百姓的期盼,傾灑著群眾的汗水,工程竣工讓群眾檢閱,讓群眾評判,讓群眾在主席臺上講話、點評,更能反映出群眾的意願和心聲,進而在廣大群眾中產生深刻的感染和激勵作用。”

正因為如此,陽城縣委、縣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始終把人民群眾高興不高興、滿意不滿意、答應不答應,作為檢驗工作的根本標準,多少年來沒有解決的難題解決了,多少年來,沒有辦成的事辦成了,向群眾交出了一份份高質量的答卷。相信未來的陽城,一定能夠凝聚起人民群眾追夢奮鬥的磅礴力量,譜寫出美麗陽城高質量轉型發展的新篇章。

本報通訊員白軍社 楊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