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零到一:東南亞滴滴Gojek 45天攻佔新加坡

原文來自Medium,作者Vikrama Dhiman

原文鏈接:https://medium.com/@vikramadhiman/zero-to-one-gojeks-singapore-story-798acd56b645

2019年5月,共享出行服務商Gojek宣告在新加坡的搭乘人次已達1,000萬,這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在到達這個成就前,有人問我們(指Gojek團隊):

“保持在印度尼西亞繼續發展的同時,進軍一個新加坡需要什麼?產品發佈團隊有多少人?進軍新國家需要多長時間?你們是從長遠發展考慮這一進軍計劃的嗎?”

本系列文章由三部分組成(目前更新到第二部分),不僅對這些問題一一作出了回答,並講述了我們在新加坡從投放市場到收穫1000萬出行人次的故事。

閱讀文章,你還會了解Gojek產品開發流程,尤其具體瞭解我們是如何組建團隊、制定決策、克服障礙以及如何長期更新迭代的(迭代是重複反饋過程的活動,其目的通常是為了逼近所需目標或結果)。

2018年初,我們正式宣佈進軍東南亞市場(Uber退出東南亞市場為我們提供了絕佳的進軍機會)。新加坡作為東南亞最重要的經濟體之一,是我們進軍計劃的核心部分。

誰先開始?然後發展又如何?Gojek組建團隊,並讓團隊人員瞭解到,細節才是公司文化核心。

組建團隊是Gojek進軍東南亞市場的第一步。

2018年5月,我加入新加坡地區產品發佈團隊,成為團隊第一人。6月中旬,業務團隊和軟件工程團隊也相繼組建。

最後,秉承Gojek精神理念——領導身先士卒,我們的首席技術官(Chief Technology Officer,CTO)尼蘭甘·巴拉納佩(Niranjan Paranjape)作為技術主管加入了產品發佈團隊。

此外,移動出行主管拉迪亞·維博沃(Raditya Wibowo)作為新加坡地區總監加入我們團隊。

我們稱EPD(工程/產品/設計)團隊為Simba(獅子王中的角色,小獅子辛巴),而跨職能的業務和技術團隊則被稱為Mufasa(獅子王木法沙)。

團隊組建完畢,是時候著手項目了。

Gojek的新加坡項目成立。軟件工程師、產品經理、設計師以及執行團隊成員進行了會面,他們查看了所有可用信息,制定了重要決策,並確定了操作框架(主要是極限編程軟件( ExtremeProgramming,XP)開發版本)。

新加坡的Gojek成立於2018年6月27日,成立地點是位於班加羅爾辦公室的一個會議室,會議室以Gojek的第一個代碼庫——Stan Marsh——命名。所有高級工程師、設計師以及執行團隊人員都在成立現場。

從零到一:東南亞滴滴Gojek 45天攻佔新加坡

​圖注:Gojek新加坡團隊

我們必須做出關鍵決定——我們要利用同一個App進軍新加坡市場,還是開發一個新的App?(我們在越南和泰國利用當地品牌分別創造了兩個App:GO-VIET和GET)

初步調查表明,Gojek在新加坡已經是知名品牌。業務團隊也提供數據稱,每年有300萬印度尼西亞人前往新加坡。因此,我們決定在新加坡推出Gojek品牌。這也就是說,在新加坡,推廣同一個App是可行的。

因為我們瞄準的是近期市場發展提供的機會,於是,我們在同年設立了一個野心勃勃的目標,距離目標實現,只剩下不到6個月。

快速行動,拒絕搞砸

在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亞推出同一款出行App,為Gojek真正成為一款全球性App奠定了基礎,但同時我們也面臨了許多挑戰。

在印度尼西亞,我們每天接收並處理超過19個產品中的數百萬訂單。

我們還得在移動App、定價系統、打車軟件的司機客戶端、新同事入職、GoPay錢包、分配系統以及服務平臺等多個系統中添加國家、貨幣和時區功能。而與此同時,我們在印度尼西亞的產品也一直在保持發展。

在保持所有這些板塊運轉的同時,我們為新加坡設計了一個超級簡單的出行預定流程。

從零到一:東南亞滴滴Gojek 45天攻佔新加坡

從零到一:東南亞滴滴Gojek 45天攻佔新加坡

​圖注:同款App在印度尼西亞和新加坡的主頁。

儘管客戶未注意到,但我們的App早在2018年8月就開始為新加坡的應用添加功能(印度尼西亞和新加坡使用的是同款App)。

而這僅由12名來自Simba團隊和運營技術團隊的工程師完成。

Gojek的工程系統、文化和原則由組隊編程(pair programming)、傑出的測試覆蓋率以及自動化等實踐構成,這也是我們能快速發展的關鍵因素。

我們發現,快速發展的最佳方式通常是自行更改系統和代碼庫,並與相關團隊合作去運行已更改的程序。

共享代碼是我們很獨特的思維模式。團隊裡一位新加入的軟件工程師親身體會了這一點。

當時,他要做的一些改動會影響到我們的主定價系統。起初他有些躊躇,一連幾天都沒有著手改動。後來,團隊裡的前輩發現了,便和移動出行主管一起幫助他開展工作(在某個週六,只用了20分鐘)。此後大家就都明白了,這類部署在我們團隊中並不是什麼大事件。

不要“踩別人腳趾”(Toe-Stepping):心懷同情

“與孤獨同行,你會走更快;與夥伴同行,你則會走得更遠。”

——非洲諺語

建立任何事情都會面臨挑戰,其一便是在建立快速的反饋循環的同時,著眼於一個長遠的發展進程。對此我們的解決方案是,交流。

工程師、產品經理、設計師、營銷人員、增長分析師、社區經理、客戶服務主管以及合作伙伴經理等,都來一起工作、討論,集思廣益。

協作產品開發過程,不僅確保產品進展迅速,也堅定了我們在長遠目標上和在正確進程中,做正確事情的信心。我們對發佈模型和產品路線圖的討論中也有所反映。

其中,“Mufasa”實踐最為成功的是以下三種:

1. 預測:我們不僅要考慮產品發佈的問題,還要考慮6個月、12個月和2年內前景計劃,也就是說,我們要為各種結果做準備。

2. 合作:我們還定期舉辦跨職能合作和回顧會議,以確保團隊中不同的職能人員能夠深入合作創造,迅速推進工作進展。如此一來,在進軍新加坡市場時,不同職能的工作人員都會參與進來。

3. 手冊:我們還花費了大量時間,為新加坡團隊制定長期組織架構,並在新國家進軍手冊中記錄下產品和技術決策以供參考。在Gojek進軍下一個國家時,這將是一個非常寶貴的資源。

對於Gojek的許多新同事而言,這種為完成規劃和流程設計的高合作性、直來直往、自下而上的規劃及流程設計方式不僅新奇,而且令人放心。

同情心和同理心不只是Gojek流行詞彙,在與利益相關者、合作伙伴和同事合作時,這兩點都很重要。

面臨的挑戰

到8月中旬為止,事情似乎進展不錯。我們的產品發佈前景圖已經準備就緒,發展速度持續穩定,業務運營團隊也已著手產品發佈前的活動。

在我們已經做好準備把泰坦尼克號駛向大海時,撞上了幾個冰山。我們會沉船,還是繼續揚帆前行?

主要負責後臺系統的一位工程師需要休息以對接更為優先的工作。另一位工程師則不得不退出我們的團隊,去接替他之前團隊的領導職位。

另一方面,我們發現,核心平臺上要完成的工作比之前設想的要多,這導致我們在新加坡的iOS移動設備上的開發進程停滯不前。

除此之外,我們還決定由印尼線上支付公司Midtrans(Gojek旗下公司)來做內部支付流程,從而擴大了重要的項目的合作範圍。

所有這一切都發生在營銷團隊開始向我們問詢產品發佈日期,以此來準備與購買媒體宣傳檔位的關鍵節點上。

我們的生產能力下降了25%,但項目涉及的範圍擴大了25%。

我們與營銷團隊進行了深入的會談,向其解釋了當前的限制因素,並要求產品發佈日期延後兩週。值得慶幸的是,他們十分支持我們。

這次會談後,我們確定了行動項目,並將其分配給團隊成員。我們知道不得不將產品推遲一到兩個星期發佈,但這是我們願意接受的代價。有時候,你必須放慢腳步,才能走得快。

我們聽說一位才華橫溢的iOS工程師希望更換團隊後,成功將其招入麾下。我們還與一位Gojek最佳質量主管(Quality Assurance,QA)進行談判,希望其加入Simba團隊。從司機客戶端和GoPay團隊那裡,我們也獲得了他們的承諾——提供關鍵功能來幫助我們進軍新加坡市場。

陽光總在風雨後,我們成功應對了挑戰。公司發展速度提升,我們也信心倍增。

9月初,我們給了營銷團隊信號,通知他們為11月底的產品發佈做準備。之後,市場營銷、駕駛員入職、客戶服務等團隊的準備工作都開始啟動。

第一個里程碑:發行內測版

我們制定了一個時間軸,因為還有許多功能需要完善。但我們的第一個里程碑已經出現,我們稱之發行內測版。

我們嘗試先上線一個完整的App,以便快速獲得客戶的反饋。

團隊已經仔細確定了端到端預訂和行程完成流程的優先順序,從而在未經模擬的環境中,測試實際的乘客和司機在服務過程中的情況。

在App中,你可以體驗輸入上車地和目的地、查看對此次出行的預計費用、獲取司機信息、取消出行、與司機交談、查看訂單收據、歷史紀錄、在新加坡獲取發票等等功能。

當時我們只支持現金預定,不支持代金券、沒有優惠活動,並且司機不收款等。我們甚至特別聘用了20名司機來參與我們內測版的試驗。

新加坡標準時間2018年10月10日,上午8點,培爾·奎克(Bayle Quek)是新加坡第一位坐上Gojek汽車的人。

從10月10日到11月的App公測(Beta)版發行期間,我們員工每天都會用內測版出行超過100次。App內測版的目的是為了獲取早期使用反饋,並且我們的員工和司機夥伴都提供了出色的反饋,並提出了出行途中出現的問題。

實現了一個里程碑,但我們仍繼續發展……

App的內測階段至關重要,但它只是第一步。在內測版發行後,我們當中一些人聚在一起共進晚餐,對未來45天進行展望,發現我們仍需構建許多重要的功能,內測版反饋的問題必須在正式版發行前解決。

大約也在此時,我們的營銷團隊也對我們的發佈策略做出了改變,他們希望加入一個與其他公司合作的“白名單”階段。此刻又恰逢印度排燈節(Diwali),團隊成員有10天的假期(排燈節是印度的節日之一,於每年10月或11月中舉行)。

“(開發軟件)前90%的代碼要花90%的開發時間,剩下的10%代碼要再花費90%的開發時間。”

——90-90法則,貝爾實驗室 湯姆·卡吉爾

這時“冒充者綜合徵”發作了。

我們雖然已經走了這麼遠,但原先的計劃和團隊的執行力能否支持我們撐過這一關鍵時刻?在尚未完成的工作面前,團隊分成了兩派。

而在之後的45天裡,需要處理的訂單紛至沓來。

從零到一:東南亞滴滴Gojek 45天攻佔新加坡

對一家企業來說,一個關鍵項目的早期成功會帶來兩個問題:

1.你獲得了額外的關注(或者叫提升了用戶的期望);

2.你接下來必須謹慎。

這我們都碰上了。發佈Gojek Singapore 內測版的時候,我們只支持事先談妥的現金交易。

我們獲得了業內外的一致好評,從乘客、司機到市場營銷和行政管理,卻一直沒有時間好好消化這些反饋。還是老話說得好:革命尚未成功,同志們仍需努力。

之後我們發佈了App的第二代內測版本,為司機增加支付功能(提款、支付歷史、新加坡的時區和貨幣),並且通過促銷、技術支持和大數據提升用戶體驗。完成這一切我們只花了三週。

這還不夠,還有其他的功能亟待推出:司機登記(5周)、實際發行(7周)。

在內測版發行之前,Gojek的Simba團隊(新加坡工程產品設計團隊)一直獨立工作,但完成下一階段目標需要在營銷、增長、運營、市場、客戶服務和司機服務之間更緊密地協調合作

此外,戰略服務平臺OpsTech、Driver、科技金融綜合服務平臺GoPay和為東南亞提供支付網關解決方案的Midtrans工程團隊也有很大的貢獻。

在這麼短的時間與這麼多支團隊協作充滿挑戰。更大的挑戰是這些團隊分佈在雅加達、新加坡和班加羅爾。在這種情況下,即使一個深思熟慮的計劃也很難被執行。除此之外,我們還必須從顧客和司機的反饋中找出內測版的問題。

如果內測版是對我們軟件編程能力的測試,那麼下一個就是要考驗我們的項目管理能力。我們準備好了嗎?

各就各位!

通過三管齊下的管理方法,可以應對以上的挑戰:

1.鬆散的框架,獨立的團隊:當不同團隊有很多任務需要處理時,可以使用自上而下的方法管理,或者設計鬆散的、不斷演進的工作契約,幫助團隊獨立工作。我們選擇了後者,因為在Gojek很少有“員工大會”,大家最關心的是工作效率。這大大減少了協調團隊的工作。

2.跨團隊工作組:我們還建立了一個跨團隊工作組分類問題、確定職能並且共享消息。團隊可以在不同時間完成大部分問題的討論,這優化了跨時區人員之間的合作。

3.戰術努力:首要目標是完成任務。iOS的開發人員負責操作系統Android司機版App,後端開發人員會負責Android客戶版App,司機服務團隊與Web開發團隊協作。我們不斷髮現團隊中的瓶頸工序,進行改進,使價值流動更加順暢和快速,通過協作會議同步團隊進程。

努力、努力、再努力……

好風憑藉力,送我“入亂流”。

就在我們到達巡航高度,準備前往下一個目的地時,更新的內測版卻受到口誅筆伐。適應這些變化需要時間,可惜我們沒有。2018年10月31日,第二代內測版就要上線,不容有失。印度排燈節近在咫尺,網速直到11月14日才會恢復正常。更糟的是,司機登記的推出也被安排在11月14日。

我們已無路可退

這給了我們一個機會檢驗著名的項目管理三角——範圍、時間、成本。考慮到時間和成本是固定的,我們只能確定優先級並改變範圍。

從零到一:東南亞滴滴Gojek 45天攻佔新加坡

第二代內測版試用最初包括促銷、代金券,以及信用卡支付。我們把促銷和代金券放在次要地位,把解決內測版和Gojek系統整合的問題作為首要任務。

我們還專注於完善司機版App的功能,並繼續推進新加坡信用卡支付。GoPay、Driver、OpsTech、Midtrans和Simba等工程和運營團隊通力合作,實現了這一奇蹟。

10月31日,我們如期發佈了第二代內測版。

與前一階段不同的是,我們使用新的司機登記工具,司機可以在App上看到收入,也可以將其提取到銀行賬戶。第二天,我們啟動了測試客戶和司機支持的功能。

大多數工程團隊的成員回家慶祝排燈節,並學會了重要一課:規劃,就像產品生命週期管理的其他環節一樣,必須也是迭代的。

即使在慶祝排燈節的時候,我們也有一點惴惴不安,說不定什麼時候尋呼機或生產問題就會破壞歡樂時光,這表明項目失敗或我們無意中影響了其他系統。

幸運的是,這些都沒有發生。

排燈節假期平安無事。回來的時候,我們開始籌備司機登記。2018年11月14日,我們開始對新加坡各地的司機進行全面登記。

從零到一:東南亞滴滴Gojek 45天攻佔新加坡

現在,離軟件正式版上線只有兩週了。

回到基礎

重返正軌,我們著手處理暫時擱置的促銷和代金券的問題。我們還需要為客戶整合信用卡功能,並修復最終發佈版本的問題。

在這些項目有條不紊開展之時,新加坡也開始意識到一個超級App要出現了。

因為對我們推出的產品很感興趣,星展銀行(新加坡發展銀行Development Bank of Singapore,DBS)與我們達成合作。這是對我們產品和戰略的巨大認可。

不過,一波剛平,一波又起。

我們計劃分步推出服務,先從中央商務區和東海岸開始,提供有限訪問,確保為第一批乘客提供良好的用戶體驗。然而考慮到DBS-Gojek的合作,我們為DBS持卡人提供優先訪問權,這增加了註冊流程的複雜性。

我們必須在正式版上線前確保萬無一失。

Android和iOS劃分了不同的優先級,以便Android團隊繼續處理現有的優先任務,而iOS處理DBS優先訪問。完成之後,雙方相互借鑑,Android團隊從iOS團隊DBS優先訪問中吸取經驗,而iOS則學習如何處理促銷和代金券。

又一課:團隊就是力量

就在我們的團隊從雅加達和班加羅爾飛往新加坡準備發佈產品之前,我們與班加羅爾的GoPay和Midtrans團隊建立了一個聯合工作室,測試信用卡功能。萬事俱備,我們聚集在新加坡等待正式版上線。

2018年11月的最後一週,對於所有參與新加坡發佈的Gojek軍團來說,意義非凡。

11月26日

我們在範圍更廣的員工小組測試了信用卡功能,並且成功了。我們的廣泛測試得到了回報。Midtrans和GoPay繼續完善App,支持美國運通卡支付。

11月27日

我們測試了DBS的優先訪問權,並將代碼傳達給DBS。我們通過發展團隊演練了為客戶提供服務的過程,一切都能完美地運行。希望接下來的兩天一切順利。

11月28日

上線正式版司機版App。我們在司機版App頁面上發現了一個奇怪的漏洞,儘管已經將語言選擇為英語,但App上的內容卻繼續顯示印尼語。我們手忙腳亂了幾分鐘。不過幸運的是,我們在最後一次測試之前重新啟動了測試設備,顯示正常運行。

11月29日

11月29日清晨,我們的iOS版App成功啟動並運行。由於印尼版App出現漏洞,Android版App的發佈被推遲了(請記住,同一款Gojek App在兩個國家都能正常使用)。工作人員一直在檢查發佈渠道,當天晚間,Android版App也投入使用。

Gojek成功進駐新加坡。我們在幾個月前就定好了日期,並且實現了。✌

工程、產品、設計、運營、市場、營銷、增長、客戶服務、司機服務,群策群力。

新加坡真是我們的福地。

儘管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們仍有未竟之業。

軟件正式版發佈很重要,但它只是朝著實現目標邁出了一步。新加坡真的會成為我們計劃中的戰略舞臺嗎?達到1000萬次搭乘真的是小菜一碟嗎?(劇透:絕對不是)。在本系列的最後一部分,瞭解更多我們的故事,敬請期待。

從零到一:東南亞滴滴Gojek 45天攻佔新加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