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哈登的龍捲風式崛起:規則,運氣,實力和潮流

淺析哈登的龍捲風式崛起:規則,運氣,實力和潮流

13場比賽,513分。

繼上賽季的場均36.1分之後,本賽季場均39.5分的哈登,掀起了新一輪得分狂潮——想要更高的得分數字,科比和喬丹都已經不好使了,得去找53年前的維爾特·張伯倫。

每當一件全網矚目的新事物誕生,則必然總是伴隨著讚譽和毀謗。哈登也不例外,讚譽者認為他的得分能力已經超過了科比和喬丹,毀謗者認為他是個投機取巧的刷子。

無論真相究竟如何,一個籃球運動員能被牽扯進這樣的討論,就必然有其值得思考的地方。為哈登給個定論,不是我們這些業餘球迷所能做的事。所以,這裡只是簡單分析一下,哈登為什麼能夠把得分推到這種高度。

如今的NBA有個普遍現象,相信每個球迷都已經漸漸意識到了。從2014年以來,NBA賽場上的進攻區域,越來越集中於三分線和籃下。體現在進攻手段上,則是越來越多的轉換、擋拆、遠射和多點突刺。

我們且不必細究這種現象是如何形成的,但很顯然,這種現象給NBA的所有球隊都帶來了一個天大的難題:防守端的策略越來越難以制定了。因為想要防守這種進攻模式,則必然要求球員在三分線和禁區之間的大量溝通、協作、移動。換言之,球員們需要防守的範圍,空前擴大了。

NBA的球員們雖然天賦異稟,卻也很難在一整場的時間裡執行這種大範圍的防守任務。尤其是內線球員。即使有勇士五小這種天作之合,也是到了關鍵時刻才用的。無他,消耗太大了。

所以,論防人,在持球手,射手,內線這三者中,你總得選擇性捨棄一個;論防區,在三分線,禁區,中距離,你總得選擇性捨棄一個。而在實際比賽中,球員和球場區域還會有更多的組合方式,你需要選擇加強和捨棄的選項會呈幾何級增長。

淺析哈登的龍捲風式崛起:規則,運氣,實力和潮流

就拿哈登來說吧。

哈登的轉換進攻你是不可能掐死的,因為這年頭的節奏太快,三分球太多了,而且必然會投丟一大半。每一次投丟的三分球,都是一次潛在的反擊機會。那麼能不能降低節奏呢?很難,因為那樣哈登固然不舒服,而你也同樣不舒服。在常規賽中,都是一場定勝負,很少會有球隊去做這種兩敗俱傷的事兒。

你可以靠身側站位來限制哈登的三分球,但那樣會給哈登突破——你搔了搔腦袋,讓自家中鋒提前在突破路線上等著,然後你發現被卡佩拉抄了後門。

當然,你可以大手一揮,命令弱側收縮來保護禁區。這樣一來,哈登和卡佩拉都消停了,但還是得恭喜你,因為弱側的三分手空了。

你可以用雙人夾擊限制哈登的移動,這樣哈登就做不了什麼動作了。但哈登的控球很好,一旦你無法第一時間形成搶斷,你會發現,你可憐的其他三個隊員,要在寬闊的空間裡三個防住四個。這幾年來,無論保羅還是維斯布魯克,都是明星級持球手,當他們組織起四打三的時候,事情會變得無比簡單。

所以,直說吧,在如今的攻防博弈體系裡,詹姆斯·哈登成了一個BUG。

這年頭最重要的四種得分方式,轉換,罰球,籃下,遠射。這幾年數據爆炸的幾個外線球員,哈登,庫裡,維斯布魯克,勒布朗·詹姆斯,利拉德,在這四種手段裡至少都擅長三樣。

庫裡不夠強壯,殺傷力不夠。利拉德同樣如此,外加上籃技巧一般。勒布朗·詹姆斯遠射不夠穩定,威少爺同樣如此。

只有詹姆斯哈登,四樣全都能玩出花來,且能在比賽中融會貫通。為什麼呢,因為哈登一入行就在玩這四種手段,這是最適合他的打球風格。等到他2012年後離開雷霆,終於有機會把這些技術全都加強到頂級,同時又和球隊越來越契合之後,一個現代籃球的得分BUG終於橫空出世了。

十年前,哈登能想到這一切嗎?顯然是不能的。他只是在做自己最擅長的幾件事,每個人都會本能地這樣選擇。

十年之後,各種因素輻輳在一起,他最擅長的那幾件事,全都演變成了這個時代最流行的。許多名人都是這樣爆紅的,如今哈登也加入了這個行列。

那麼理所當然,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張伯倫之後最恐怖的常規賽得分狂魔,就此閃亮登場了。

淺析哈登的龍捲風式崛起:規則,運氣,實力和潮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