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南下去熊村,無邊美景伴古村

作者:桂林人論壇網友 superman3100

熊村是一個具有1000多年曆史的古村落,也是湘桂古商道上,保存下來的一處比較完整的古圩和驛站。
熊村始稱熊家村,最早住在這裡的這戶人家姓熊,始祖系從江西遷入。後隨中原文化南擴,商賈日益發達,特別是湘桂古道的興起,逐漸發展、繁榮,雜姓融入,人口劇增,遂更名為熊村。

一路南下去熊村,無邊美景伴古村


熊村古圩和驛站的興起有其歷史淵源和條件,據《靈渠文獻粹編》記載:“自宋代以來,興安靈渠商旅繁忙,楚米之連舶而來者,止於全州,卒不能進……向來銅船過陡河必行一月……”在這種水運不暢的情況下,官府一方面不斷維修靈渠疏通河道,另一方面則選擇構築從湘南通往桂北灕江的陸路商道,以解決靈渠水運交通的瓶頸問題。

一路南下去熊村,無邊美景伴古村


自宋代起,尤其是明清兩代,在水運不暢的情況下,大量的商品貨物需經陸路轉運,大圩古鎮碼頭是興安以南除桂林碼頭外,湘江貨運通往桂江、西江和珠江進入廣西腹地、粵西等地最好的天然碼頭。因而這條經桂北全州、興安,再經靈川長崗嶺、三月嶺、熊村、大圩的最近陸運商道,便應運而生。
當時的地方官府與商販為此組織開闢湘桂陸路商道。構築起從湖南經全州、灌陽、興安,再經高尚、長崗嶺、三月嶺進入桂林、大圩碼頭最短的陸路商道。當時從湖南方向運來的物資,走水路要一個月,而通過馬幫運輸走這條陸路,只需三至六天。

一路南下去熊村,無邊美景伴古村

熊村就是這條湘桂陸路古商道自北往南的最後一箇中轉站和驛站,過往商人及挑夫都要停留休息吃飯。村上積累一定錢財的人便開起飯店商鋪和旅館,於是,部分熊村人興旺發達起來,不斷擴建巷道、商鋪和房屋,最繁榮時有十餘條大街小巷,人口數千。

一路南下去熊村,無邊美景伴古村

四百年前,徐霞客來桂林遊覽時,曾途徑熊村,並在此吃了午飯,他在著名的《徐霞客遊記》中,這樣描寫熊村:


其陽即為鎔村(即熊村),墟上聚落甚盛,不特山谷所無,亦南中所(少)見者。市多鬻(賣)面、打胡麻為油者,因市面為餐,以代午飯焉。
明末熊村,商賈雲集,百貨林立,街上賣面、榨油等攤位、店鋪林立,徐霞客因此在熊村買了一碗麵條代為午餐。
當時熊村之繁盛景象,由此可見一斑。
現在,熊村舊址仍有居民居住,但多為老人。很多古宅,已破舊不堪。這座桂林的瑰寶,幾乎被人遺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