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膽儒俠 豹變江東 太極八卦 虎步兩廣

文膽儒俠 豹變江東 太極八卦 虎步兩廣

陳微明

陳微明,湖北蘄水人,為書香世胄,舉孝廉,曾任清史館纂編。著有海雲樓文集,御詩樓續稿,雙桐一桂軒續稿等。

1913年,陳微明32歲,應友人張某之約來北京辦《日知報》,不久施肇基又約陳微明到譯官處潤色譯報,時譯官處有翻譯吳心谷、伍朝樞、顧維鈞、袁良等十餘人。

1915年,孫祿堂在校尉處任職,負責教授國務院衛隊,時論孫祿堂武功冠絕時輩,此時又出版了《形意拳學》,當時有日本人開出6萬元大洋請孫祿堂去日本講學,被孫祿堂婉拒。陳微明自幼崇尚武術,聞孫祿堂之名,讀《形意拳學》,見其言皆合於道。於是即往拜訪,隨之拜於門下。陳微明本意是向孫祿堂學太極拳,孫祿堂對陳微明講:“太極拳容易,我先教你形意拳,形意拳學好,其他拳不難。”

但陳微明體質弱,雖然34歲,但頭髮已白十之三四,練形意拳站三體式,架勢一擺,腿不堪痠痛,又見孫祿堂諸弟子行拳時勁氣聲震屋瓦,地下方磚不數月皆碎①,自覺望塵莫及,遂要求改習八卦拳,由於沒有武功基礎,仍常常感嘆身心不濟,幾欲放棄。孫祿堂開導他:“苟有氣,即能練,貴在持恆。”

文膽儒俠 豹變江東 太極八卦 虎步兩廣

陳微明演示的八卦拳

陳微明演示的八卦拳

1917年,陳微明聞其友人向他推介楊家太極拳,尤以楊澄甫所教之架式適合儒者練習,遂不介往見,遂又從楊澄甫學習楊氏太極拳,期間亦曾得到楊少侯的指教。

此後陳微明太極拳與八卦拳兼練,如是者近8年,故陳微明在楊氏太極拳和八卦拳上皆有造詣。

1924年冬,因馮玉祥公然違背當年民國政府與清室退位時簽訂的協議,將溥儀驅趕出故宮。陳微明對此十分不滿,清廷遜位,民國未經大戰而得天下,恩澤萬民,如今國無誠信,深感此風一開,天下道義一去不返,故大哭一場,隨後辭去北京政府的公職。翌年南下上海開辦“致柔拳社”,傳播普及太極拳。

最初,陳微明在上梅武昌路創辦“致柔拳社”,推廣楊氏太極拳。時上海有精武體育會、中華武術會等著名武術團體,散落在上海的各色民間拳社更是難以數計,而文人開辦拳社尚屬首次,故到“致柔拳社”欲探陳微明功夫究竟者並不鮮見。然而陳微明皆能從容應對,使來者信服而去。

1928年3月中央國術館成立,聘請孫祿堂擔任武當門門長,因館方沒有孫祿堂的聯繫地址,故請陳微明協助聯繫孫祿堂來館任職,孫祿堂自天津乘船至上海,被上海武術界極力挽留,直到5月初到達南京,到館當天中央國術館舉行了隆重的歡迎大會,同時舉行開課典禮。但在同一天孫祿堂竟收到匿名信,不知何人所為,信中皆是無中生有的毀謗之言。孫祿堂見此環境,提出辭職。經張之江、李景林一再勸留,孫祿堂對張、李二人講:“我這次南來主要是來看看李督辦等故交,並非為館中任職而來,我可暫留,請館方儘速找人替代。” 故孫祿堂在到任的第二天即由南京返回上海。李景林遂請陳微明來館暫代孫祿堂擔任武當門門長。陳微明以“致柔拳社”學員頗眾,走不開為由,婉言謝絕。張、李又勸孫祿堂留任,孫祿堂勉強同意,此後又接連收到匿名毀謗信,且在教學課程安排上孫祿堂與張之江意見不同,孫祿堂隨即掛冠而去。鑑於孫祿堂的武功卓絕,在國術界內外影響力巨大,李烈鈞、張之江、李景林等意欲必須請孫祿堂留在國術館體系內,見孫祿堂雖然平日待人態度謙和,但做事時極剛強果決,故與江蘇省省主席鈕永建商議,決定成立江蘇省國術館,由鈕永建擔任館長,由孫祿堂擔任教務主任主理館中教務一切事項。同時,李景林請託孫祿堂推薦接替武當門門長的人選,孫祿堂先後推薦數人,如靳雲亭等,卻因多種原因皆未能赴任,最後找來了高振東代理武當門門長。高振東到任後月餘,發生少林、武當兩門門長比武的衝突。此後中央國術館取消武當、少林兩門的設置,改設教務處負責教務,第一任教務處長為馬良。事後有人透露先前的匿名毀謗信以及後來的武當、少林兩門的衝突,其幕後黑手皆與馬良有關。

1929年,“致柔拳社”遷到西藏路寧波同鄉會底層。當時同鄉會四樓有少林武館,由徐文甫、陳鐸鳴二位任教授。徐文甫身材魁梧,能將百餘斤重之石擔用足尖挑起,然後單手抓舉。陳鐸鳴乃南京路華德鐘錶行經理,亦是身強力壯。徐文甫到“致柔拳社”挑戰。陳微明乃身材矮小之文弱書生。徐文甫使用少林鑽拉拳招數,連進三步。陳微明以倒攆猴式化解,連退三步,然後右手粘住來拳,用野馬分鬃式將徐文甫騰空發出,跌倒於丈外,徐文甫身穿中裝短褂,左胸月牙形表袋中的懷錶摔得粉碎。陳微明將其扶起。徐文甫、陳鐸鳴即請求人社學太極拳。三個月後,兩人開始學習四正推手,陳微明只用擠式,屢次將兩人發出尋丈之外,撞在牆上。於是兩人上樓摘下少林武館招牌,專心學習太極拳。

有一次,徐文甫收賬回寧波,腰包中有數十枚銀元,在船上被人發現。兩名歹徒下船後尾隨徐文甫,走了十餘里路,來到一座木橋上。兩名歹徒見四周無人,想乘機下手,徐文甫突然轉身蹬腳,一名歹徒落水,另一名歹徒持刀衝上前來,徐文甫一手採住歹徒持刀之右手,用了一招斜飛式,將此人打落水中。

另一次,兩名強盜到華德錶行搶劫。陳鐸鳴用採勁奪下歹徒手槍,將其押送老閘巡捕房,英國警官獎賞陳鐸鳴銀洋三百元。

當時“致柔拳社”的甲種班採用三年學制。第一年學太極拳、定步推手、太極劍。第二年學太極長拳(即快架)、動步推手。第三年學大捋、八卦拳、散手、對劍、太極槍等。 “致柔拳社”第一屆畢業生趙敵七,功夫紮實,據說打遍上海日本柔道館未逢對手,後來被人暗殺。疑似日本人所為。

1932年,陳微明應中山大學邀請去廣州教授太極拳,從學者七八百人,其中中山大學學生600餘人、第一集團軍總司令部各級軍官、廣西駐粵第四集團軍各級軍官、廣東民政廳、公安局、六榕寺居士以及其他從學者加之又百餘人等。其中有不少人有武功基礎,但凡與陳微明過手者,皆敗於陳微明手下。

當時陳微明每晚在新亞酒樓屋頂教拳,一日胡云倬帶來一人,名義是跟陳微明學拳,實際是想比試,兩人剛搭手,某即刻變散手攻擊,陳微明將某發落到安置在屋頂的座椅上,使座椅支腿斷了兩根。於是後來胡云倬拜在陳微明名下。又如有廣東民政廳科長、梅縣人鍾鉤梁有武功基礎,鍾鉤梁在與陳微明搭手時,用了抗勁,被陳微明發落到牆上,當即感到身體裡面不對勁,7日後吐血。

此外,陳微明在廣西時教授桂軍陳旅長太極拳,陳旅長自幼習武,某次在香港與當地人發生衝突,一個人打出三條街,打倒多人,有實戰功夫。但與陳微明交手時,陳旅長全然不能敵。故他對陳微明十分敬佩,陳旅長說:“我準備辭去旅長,從先生學拳。”陳微明講:“如果你真有此願,等我師南來,我介紹你從他學拳,豈不更好。”

以上諸例可見陳微明技擊功夫之一斑。

陳微明能享譽兩廣,靠的是他的技擊功夫打出來的威名。陳微明在廣州時,李宗仁、白崇禧致電特邀陳微明去廣西一會,陳微明到桂林時歡迎隊伍竟達千人,可見其影響。

陳微明為楊氏太極拳打開的江東三地——上海、蘇州、寧波的傳播,也開闢了楊氏太極拳在兩廣的影響。尤其陳微明對傳播太極拳的影響有幾個特點是當時一般人不具備的,其一因他個人屬於士大夫知識階層,從學者中不乏在社會上有影響的知識階層的人物,如胡樸安、李石曾等。因此,對社會普及太極拳產生重大影響。其二他開闢了參照現代教育的模式進行太極拳教學。如“致柔拳社”始創即訂有嚴格的章程,有明確的教學計劃。有不同類別的畢業標準:專為卻病、養生者一年畢業,求體用兼通可作師範者三年畢業。其二是有嚴格的考核制度:一學年以300天為度。每日來社學習必須“畫到”。凡學滿300天者為一年。凡3年期滿,經“考驗合格,給以憑證,將姓名登報宣佈”後,方可在外教授及表演。其三是打破師徒制,實行學員制。因此,初具現代體育教學的性質,所以從學者甚眾。為近代普及太極拳之先聲,其主要著作有《太極拳術》、《太極拳問答》、《太極劍》等,對今天太極拳的普及產生直接影響。

陳微明雖是文人,但頗具俠士風範,當時武林中傳出其師楊澄甫被萬籟聲打敗,陳微明為此多次核實真偽,先後數次登報為其師澄清事實。實際情況是萬籟聲以學拳為名,欲試楊澄甫功夫,結果搭手後,萬籟聲進手,楊澄甫退步化開,隨之結束。本來不存在誰勝誰負。此後萬籟聲對外宣稱打敗了楊澄甫。當時楊澄甫諸弟子中無人站出來為其師澄清,唯陳微明站出來公開為其師楊澄甫澄清了事實。然而幾十年後,楊門內談到此事時,少有人提到陳微明當年的澄清之功。反而編造出張欽霖替楊澄甫出面打敗萬籟聲之說,以編造謊言對抗謊言,而淡化了真正站出的陳微明。此類現象在當代傳統武術界屢見不鮮。

陳微明因中年喪子受到刺激,在其晚年回憶中偶有錯誤出現,但並非有意,乃老年人受刺激後對早年之事在記憶上出現誤差,與有些人有意胡編亂造不可同日而語。

又有某些人為了暗示陳微明未得楊澄甫真傳,將楊澄甫的拳照與陳微明的拳照的每一個定式都放在一起一一對比。實際上,若按照同樣的方法,將楊澄甫的拳照與其各位弟子的拳照皆做此種對比,就目前所見,無一人與楊澄甫的拳照完全相同。其實就是楊澄甫自己前後期的拳照也不一樣,且出入頗大。以此論定孰真孰假有意義嗎?

陳微明是當時社會名流,社會影響大。就以前面提到的陳微明剛進北京時的幾位故交為例——

施肇基先後任民國政府駐英、駐美公使等,

顧維鈞是著名外交家,因在巴黎和會和華盛頓會議上的表現在國際上名聲大噪,他先後任民國政府駐聯合國代表、海牙國際法庭法官、國際法院副院長等,

袁良曾任上海市公安局局長、北平市市長等,

當年陳微明的故舊、世交中名人之多,遠不限於此……

可以說沒有陳微明的影響,楊式太極拳很難發展普及到今天這種程度。對於楊式太極拳的發展與普及而言,陳微明是立下大功勞的。當代楊式太極拳傳人應感恩陳微明,而不是貶低他。

人曰蘄水陳慎先——

緣在僧門,剛腸入世。晨星可數,秋笛鳴志。

注:行拳時勁氣聲震屋瓦,地下方磚不數月皆碎,乃孫氏形意拳練習明勁時的景象,在室內練習形意拳走勁時,進入明勁階段每次出拳時其勁或有破空撕裂之音或有悶雷轟鳴之聲,眾人齊練時易產生共振共鳴現象,故有聲震屋瓦之勢。孫氏形意拳進退之步勢,要求步法輕快流暢,身法雖有頓挫之節奏,腳下卻不可有跺地夯砸之力,要求兩腳間暗含著前後對拔之勁,即挫勁。久之,腳下地磚被挫至碎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