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集飆到9.1分,這部國產紀錄片勾起了每個人的童年陰影

開學也有一週了,不知道還在讀書的小夥伴們都擺脫了假期後遺症沒有。

今天想給大家推薦的國產紀錄片,剛好就是關注教育話題的。不過它的創作初衷很特別,很多人看完後都表示無法淡定——《他鄉的童年》。


一集飆到9.1分,這部國產紀錄片勾起了每個人的童年陰影



影片最初的創作動機,來源於導演周軼君和自家孩子的日常。

有一次,她正要出差,出門前遭到孩子的央求和阻攔。這時孩子的姥姥發話:媽媽不工作怎麼有錢給你們買玩具和好吃的?

這話估計每個小夥伴都曾聽過,甚至也對自己的孩子說過。但在周軼君看來,這句話其實是在用上一輩的經驗慣性教育下一代,並沒有解決實際問題。

但是讓她自己用一句話回答“媽媽工作是為了什麼”,似乎也找不到更好的答案。


一集飆到9.1分,這部國產紀錄片勾起了每個人的童年陰影



這件小事讓她開始反思,繼而想要一探其他國家的教育現狀,最終就有了我們現在看到的這部《他鄉的童年》。

影片的攝製組走訪了芬蘭、日本、印度、以色列和英國五個國家的幼兒園和學校,最終回到中國,進行一場有關教育的思考。


一集飆到9.1分,這部國產紀錄片勾起了每個人的童年陰影



雖然主題聽上去很宏大,但片中涉及的話題,其實說出來立刻就能引發觀眾的好奇心——

比如,為什麼芬蘭的學生沒有考試和作業,依舊能在國際測試中獲得好成績?

為什麼高考比中國還難的印度,這麼盛產跨國公司CEO?

為什麼英國的教育被稱為“貴族教育”?

為什麼以色列人最能創業?

日本的網紅幼兒園,到底藏著什麼教育秘籍?

影片就從這些具體問題入手,通過導演的親身體驗和採訪揭曉答案。


一集飆到9.1分,這部國產紀錄片勾起了每個人的童年陰影



從形式上來說,《他鄉的童年》是一部體驗式的紀錄片。

它最有意思的地方在於,貫穿全片的導演不僅是觀察者和體驗者,也兼具“中國學生”和“中國家長”這兩重身份。

比如她探訪日本網紅幼兒園時,就接連發出“老母親”般的擔憂——

怎麼能讓小孩子爬樹啊?掉下來摔傷怎麼辦?


一集飆到9.1分,這部國產紀錄片勾起了每個人的童年陰影



都是網紅幼兒園了,怎麼院子裡的草坪看上去無人打理一樣?


一集飆到9.1分,這部國產紀錄片勾起了每個人的童年陰影



還有教室的滑動門,為什麼看著也破破爛爛的?


一集飆到9.1分,這部國產紀錄片勾起了每個人的童年陰影



而當她採訪了園長和幼兒園設計師後,才明白這些細節裡,其實就藏著日本人的教育理念。

園中設計了可以讓小孩爬樹的場地,並有結實的網做保護,為的是讓孩子們盡情釋放對自然的好奇心,而不是一味地被成年人的“不可以”壓制天性;


一集飆到9.1分,這部國產紀錄片勾起了每個人的童年陰影



院子裡的草坪坑坑窪窪,時不時冒出野花野草,為的是讓孩子們在“不方便”的環境中,形成遇到困難獨立思考的習慣;


一集飆到9.1分,這部國產紀錄片勾起了每個人的童年陰影



至於看起來壞掉的滑動門,則是出於日本人“不給別人添麻煩”的傳統——

你必須手動把門關好,做事做到徹底,其他小朋友才不會因為你的疏忽,而被冷風吹到。


一集飆到9.1分,這部國產紀錄片勾起了每個人的童年陰影



這些細節的設計,沒有一個是用標語和命令教育孩子,但卻足以在無形中,保護孩子們的天性,並讓他們形成集體意識。

所以,這家幼兒園最有價值的地方,不僅在於獨特的建築,更在於細節中散發出的教育理念。


一集飆到9.1分,這部國產紀錄片勾起了每個人的童年陰影



如果說日本之行讓身為中國家長的導演,對於“放手”有了些許感悟,那麼第二集中對於芬蘭的考察,則是對中國學生的一次心靈暴擊——

課堂上,芬蘭學生們坐姿隨意,可以吃喝,人手一臺iPad,配合老師的教學內容;


一集飆到9.1分,這部國產紀錄片勾起了每個人的童年陰影



學習英語不用死記硬背,更不用“每個單詞寫十遍”,因為很多課程都直接用英語教學,口語學習水到渠成;


一集飆到9.1分,這部國產紀錄片勾起了每個人的童年陰影



不管家庭出身如何,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平等對待,老師不會過問家長的工作和收入,只關心學生們在學校的歸屬感;


一集飆到9.1分,這部國產紀錄片勾起了每個人的童年陰影



每天的家庭作業很少,甚至根本沒有,學生還會不時得到“作業豁免權”,而且不會被老師叫家長……


一集飆到9.1分,這部國產紀錄片勾起了每個人的童年陰影



最關鍵的是,即便高中畢業考不上大學,學生們還有其他可靠的生存選擇。他們所接受的教育是“任何工作都是好工作”。


一集飆到9.1分,這部國產紀錄片勾起了每個人的童年陰影



所以在芬蘭學生的觀念裡,不存在“競爭”和“成功”,因為每個人都是平等的,都一樣好。


一集飆到9.1分,這部國產紀錄片勾起了每個人的童年陰影



學生們的“幸福指數”之所以這麼高,是因為芬蘭是個十分看重教育的國家,從政府政策、師資培養到家庭教育,全社會都在營造一種公平的氛圍。

比如,政府會給每個新生兒家庭提供一個免費育兒“百寶箱”,以滿足新手父母的日常需求;學校實行免費午餐政策,保障教師和學生的基本權利;


一集飆到9.1分,這部國產紀錄片勾起了每個人的童年陰影



同時在師資方面,芬蘭也有一套嚴格的選拔制度和完善的晉升制度,師範生要接受心理測試,確保心理健康才能畢業。

每個老師的職業生涯,嚴格遵循五年一次加薪的政策,老師之間也沒有等級制度。


一集飆到9.1分,這部國產紀錄片勾起了每個人的童年陰影



這樣的政策,意味著老師有足夠的時間來提升自我,確保自己時刻有新的內容輸出給學生。


一集飆到9.1分,這部國產紀錄片勾起了每個人的童年陰影



在家庭教育方面,芬蘭非常看重孩子的人權,家長打罵小孩被嚴厲禁止,一旦發現就要接受兒童保護部門的談話。


一集飆到9.1分,這部國產紀錄片勾起了每個人的童年陰影



芬蘭家長雖然跟中國家長一樣性格內斂、不善表達愛,但他們對於父母角色的理解,卻十分冷靜、實際——父母是幫助孩子在社會中學會生存的人,相處時要有一定的邊界和尊重。


一集飆到9.1分,這部國產紀錄片勾起了每個人的童年陰影



如果用一句話概括,芬蘭的教育其實一直在貫徹孔子的理念——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一集飆到9.1分,這部國產紀錄片勾起了每個人的童年陰影



而在這場體驗中,最讓導演感受到心靈衝擊的,是她跟著學生們去拜訪當地康復中心的老人的時刻。

其中有一個環節,要求大家給身邊的人畫一幅肖像畫。導演一直惴惴不安,因為她不會畫畫,怕畫出來的東西引來嘲笑。


一集飆到9.1分,這部國產紀錄片勾起了每個人的童年陰影



但跟老師交流後才發現,畫畫的目的不是比賽看誰有天賦、看誰畫得好,而是讓每個人用畫筆表達自我。

沒想到正是這句話,戳中了導演的童年陰影,讓她想起自己小時候經常被大人說“你唱歌像唸經,別唱了”。

此時,她下意識說出的“我不太會畫畫”,其實就來自於習慣性地承受著別人的否定。


一集飆到9.1分,這部國產紀錄片勾起了每個人的童年陰影



所以,當這個心理陰影上線時,導演頓時情緒激動地哭了出來——

我們(中國小孩)總是被說“不行”、“不好”、“不可能”。可是在眼前,卻發生著截然相反的“你行”、“你可以”,每個人都能在學習中得到最原始的快樂。


一集飆到9.1分,這部國產紀錄片勾起了每個人的童年陰影



導演的這段情緒波動,也引發了網友的一片共鳴,那些能跟她一塊淚崩的小夥伴,或許童年就曾經歷過相似的否定與委屈。

這也從側面反映出了國內某些教育理念的弊端,我們總說“打擊式教育”有利於孩子形成堅強品質,可是副作用的威力卻遠遠大於打擊的初衷。

就連曾為戰地記者、如今已是知名作家的導演,也難逃童年陰影帶來的傷害,更不用說生活中的普通人了。


一集飆到9.1分,這部國產紀錄片勾起了每個人的童年陰影



不過,這也恰恰凸顯了導演拍攝這部紀錄片的初衷。

上一代人接受的教育中,明顯有不足之處,但當他們為人父母后,還是在被“我是為你好”的教育慣性所影響。

如果想讓下一代得到更好的教育環境,就必須及時發現問題,並做出改變。


一集飆到9.1分,這部國產紀錄片勾起了每個人的童年陰影



從這裡就能看出,《他鄉的童年》雖然大部分時間都在講述別國的教育現狀,但每個細節都能引發中國觀眾的對比和思考。

同時,這部紀錄片也沒有停留在簡單粗暴地凸顯別人的優勢。

比如芬蘭採訪結束後,導演便進行了冷靜的分析——

芬蘭的社會福利大大保證了他們的教育,這一點是我們沒有辦法馬上得到並學會的,但教育這件事關乎每個人的命運,需要每個人的努力,而且完全可以從個體上率先做出改變。

作為父母,給予孩子更多的選擇和尊重,儘可能地對生活保持好奇心,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們看到,未來從來不只有一個樣子。


一集飆到9.1分,這部國產紀錄片勾起了每個人的童年陰影



《他鄉的童年》目前還沒有更新完,不過從前面幾期介紹別國教育的內容來看,讓人越來越期待最後一集,導演回到中國後,會有哪些更犀利的觀察角度,產生什麼樣的反思。

這部紀錄片也許不能幫助父母們立刻解決孩子“不愛學習”、“成績不好”,甚至“考不上大學”等實際問題,但它足以給每個人提供一個開眼看世界的機會。

每個父母都是新手+無證駕駛,但值得慶幸的是,至少你可以在行駛途中不斷學習和總結,讓撫養和教育子女這條路越走越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