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霹靂嬌娃》票房口碑雙失利,“重啟電影”會毀掉好萊塢嗎?

2000年,一部《霹靂嬌娃》橫空出世,這部改編自美國同名電視劇的動作電影,在當年斬獲了2.6億美元的票房成績,躋身年度全球票房榜第12位,而《霹靂嬌娃》的出現也一度催生了好萊塢女性特工片的崛起。時隔19年後,“霹靂嬌娃”們再度迴歸銀幕,在索尼影業的主導下,這一經典動作IP得以延續,而新版《霹靂嬌娃》也邀來了新生代女星陣容主演,並由好萊塢女導演伊麗莎白·班克斯坐鎮導演,但是,新鮮面孔的加盟卻沒能讓《霹靂嬌娃》走得更遠,作為“重啟電影”(Reboot film)的新版《霹靂嬌娃》遭遇了票房和口碑的雙重滑鐵盧。

《霹靂嬌娃》票房口碑雙失利,“重啟電影”會毀掉好萊塢嗎?

從劇集到電影,《霹靂嬌娃》成新世紀爆款IP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以詹姆斯·邦德、傑森·伯恩為代表的男性特工角色都霸佔著好萊塢動作片領域,他們英俊帥氣,身懷絕技,不僅收穫了一批批影迷粉絲,在每年的票房排行榜上也都穩居前列。與在動作片中飛簷走壁的男角色相比,好萊塢銀幕上始終都缺乏英勇矯健的女性角色,而這一現象在20世紀末的好萊塢電影中才逐漸得到轉變,《魔鬼女大兵》《特工狂花》等電影的上映,讓觀眾看到了女性動作片的特殊魅力,而到了2000年的《霹靂嬌娃》,銀幕上更是罕見的出現了三位女性特工同時亮相的局面。

《霹靂嬌娃》票房口碑雙失利,“重啟電影”會毀掉好萊塢嗎?

作為一部承載了大多數80後觀眾銀幕記憶的動作片,“霹靂嬌娃”這一經典IP最初卻是來源於電視劇,影片改編自曾在美國風靡一時的劇集《霹靂嬌娃》,講述三名女特工為幕後老闆“查理”執行各種危險任務的故事,劇集播出後在全美都引起了觀看熱潮,總共製作了5季,甚至一度被評論界譽為通俗文化中女權主義的起點。受電影《亡命天涯》的啟發(該片亦是由電視劇改編成電影版),曾擔任劇集版《霹靂嬌娃》的好萊塢製作人倫納德·戈德堡在2000年決定要將這一備受觀眾喜愛的劇集電影化。

電影版《霹靂嬌娃》一經上映便取得了出乎意料的反響,全球2.6億美元、北美1.2億美元的票房紀錄讓同年不少大製作電影都望塵莫及。在演員陣容上,《霹靂嬌娃》除了有卡梅隆·迪亞茲、德魯·巴里摩爾兩位性感女星外,華裔演員劉玉玲的加盟堪稱影片的一大亮點,有武打片功底的劉玉玲在片中貢獻了多場精彩的動作戲,與迪亞茲和巴里摩爾的性感形象相比,劉玉玲塑造的則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打女形象。在2003年,原作主創還拍攝了一部續集電影《霹靂嬌娃:全速進攻》,之後《霹靂嬌娃》又被多次拍攝成劇集版,均取得了良好反響。

《霹靂嬌娃》票房口碑雙失利,“重啟電影”會毀掉好萊塢嗎?

經典IP毀於一旦,新版《霹靂嬌娃》遭遇滑鐵盧

時隔近20年後,電影版《霹靂嬌娃》再度重啟,與前作由導演約瑟夫·麥克金提·尼徹全權操盤不同,剛剛上映的這部新版《霹靂嬌娃》除了繼續講述三位女特工的故事,還邀來了女性導演伊麗莎白·班克斯坐鎮,這也是本系列首次由全女性主創構成。此前班克斯曾執導過《完美音調》電影系列並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績,在《霹靂嬌娃》的老東家索尼看來,乘著好萊塢女性電影崛起的東風,似乎這一版《霹靂嬌娃》也能夠輕鬆複製前作的成功。

《霹靂嬌娃》票房口碑雙失利,“重啟電影”會毀掉好萊塢嗎?


事實上,在新版《霹靂嬌娃》正式上映前,主創們也確實擁有自信的資本。除了這一經典IP的加持外,《霹靂嬌娃》的演員陣容也足夠吸睛,擔任影片第一主演的,是曾出演《暮光之城》系列並在今年於文藝片領域遍地開花的女演員克里斯汀·斯圖爾特,一直都佔據著好萊塢話題風口浪尖的斯圖爾特,勢必會為《霹靂嬌娃》帶來不小的話題度;而除斯圖爾特外,曾在今年北美暑期檔票房爆款電影《阿拉丁》中飾演“茉莉公主”的娜奧米·斯科特,和年僅22歲的英國新星埃拉·巴林斯卡也作為全新面孔亮相影片,三位正值當打之年的“霹靂嬌娃”,從前輩手中接過交接棒,試圖讓這個經典IP重新煥發出魅力。


只不過,手握經典IP的索尼影業並沒有想到,新版《霹靂嬌娃》不僅沒有如前作那樣激起巨大波瀾,甚至票房和口碑表現雙雙遭遇滑鐵盧,在上映首週末,《霹靂嬌娃》僅在內地收穫5000萬票房,而在北美,影片也僅收穫了860萬美元的票房,與前作上映首週末的4000萬票房相比相距甚遠,與此同時,在評分網站mtc上,新版《霹靂嬌娃》僅收穫了51分的糟糕評價,在普通觀眾主導的imdb網站上,《霹靂嬌娃》甚至只有慘淡的4.2分。

《霹靂嬌娃》票房口碑雙失利,“重啟電影”會毀掉好萊塢嗎?


新版《霹靂嬌娃》的馬失前蹄,實際上還要歸結於影片過於華而不實的劇情和毫無創造力的打鬥場景。儘管新版《霹靂嬌娃》仍然延續了前作的劇情主線,以三位女主人公為敘述對象,講述她們前往各地執行一系列任務的故事,但影片從始至終卻只向外界傳遞了“打倒所有男性反派”這一目的,為了進一步凸顯女性角色,影片採取了簡單的“二元對立”策略——片中所有男性非蠢既壞,而女性往往都能夠化險為夷。為了凸顯女性議題,編導往往要通過“因為你低估了我,所以你不配擁有我”這樣淺白的臺詞來傳遞給觀眾。而北美知名媒體Time Out更是一針見血地評論道:“雖然本片中包含許多女性議題,但如同過去不少同類型電影一樣,影片將(女性)角色描繪成了一種符號,而非有著鮮明性格的個體。”

《霹靂嬌娃》票房口碑雙失利,“重啟電影”會毀掉好萊塢嗎?

與此同時,舊版《霹靂嬌娃》之所以能獲得票房上的成功,很大一個原因便在於影片塑造的眼花繚亂的動作戲,來自香港的著名動作指導袁和平為片中三位女星量身打造武術動作,而經歷“魔鬼訓練”的女演員們也都選擇親身上陣,這才有了片中三位形象豐滿、敢打敢拼的女特工。在動作場面的展現上,新版《霹靂嬌娃》卻暴露了不少短板,片中所有女角色的能力都是建立在藉助外力的條件(重型機槍、大炮、麻醉槍等)上,原作中英姿颯爽的動作、格鬥戲份被大大刪減,而即使是少數展現赤手空拳的打鬥戲份也拍得毫無亮點,比如,影片開場後不久,出現了一段發生在埃拉·巴林斯卡與反派角色間在餐廳中的打鬥戲,本是拍攝動作戲的絕佳場景,但一方面由於演員前期未經過動作訓練,另一方面由於編導疏於編排,讓演員遲鈍的反應和剪輯上的混亂在銀幕上盡顯無疑。

《霹靂嬌娃》票房口碑雙失利,“重啟電影”會毀掉好萊塢嗎?

“重啟電影”並非好萊塢的救命稻草


被索尼影業寄予希望的《霹靂嬌娃》,在重啟後不僅沒能取得預估的反響,反而背上“砸招牌”的名聲,而《霹靂嬌娃》在票房和口碑上的失利,實際上向好萊塢拋出了一個現實性問題:當越來越多的製片廠忙著從自家倉庫中翻出塵封已久的IP並樂此不疲地重製,拍攝一系列“重啟電影”(Reboot film),最終究竟會拯救好萊塢還是毀掉好萊塢?

事實上,隨著漫威的超級英雄電影走紅全球,對傳統的好萊塢製片廠形成了強大的衝擊,其他製片廠單憑《變形金剛》《007》或者《速度與激情》這樣的賣座系列片已經無法與漫改超級英雄電影相抗衡,促使製片廠不得不開始轉變戰略,其中一個主要戰略便是將數十年前甚至半世紀前由自家出品的賣座電影進行重拍,並邀來好萊塢當紅明星坐鎮,由此吸引觀眾為電影買單,達到“舊瓶裝新酒”的目的。

《霹靂嬌娃》票房口碑雙失利,“重啟電影”會毀掉好萊塢嗎?

2001年上映的《十一羅漢》,是華納兄弟影業對1960年同名電影的重製;2004年上映的《環遊世界八十天》,是迪士尼影業對於1956年同名電影的重製;2013年上映的《魔女嘉莉》,是米高梅公司對於1976年同名電影的重製;2014年上映的《機械戰警》,是哥倫比亞影業對於1987年同名電影的重製……好萊塢越來越熱衷於重啟電影的拍攝,在這批電影中,儘管也不乏通過重啟戰略賺得高票房的例子——華納兄弟製作的新版《十一羅漢》就以8000萬美元的成本賺回了4.5億美元的票房,但在這其中,像《環遊世界八十天》一樣票房慘淡的卻是大多數。

《霹靂嬌娃》票房口碑雙失利,“重啟電影”會毀掉好萊塢嗎?

與原創電影、漫改電影相比,重啟電影對IP的依賴程度往往更大,它既不同於續集電影擁有連貫的劇情,也不同於一般意義上的翻拍電影——由不同國家或地區對同一故事進行本土化改編,事實上,製片廠在將旗下經典IP重製的過程,既要考慮時代和觀眾審美需求的改變,也要考慮到IP與製片廠招牌之間的關係——一旦作品被重製並反響不佳,這一IP便會面臨永久封存的風險,而這對於製片廠和主創的打擊幾乎是多重性的:既毀掉了觀眾熟悉並喜愛的經典IP,也讓製片廠和主創失去了在大眾中的公信力,與此同時,重製作品的失利也極有可能讓製片廠由此失去一顆“搖錢樹”。

結語

20年過去,對於不少觀眾來講,舊版《霹靂嬌娃》帶給他們的激動和享受仍然歷歷在目,然而重製版的《霹靂嬌娃》卻摒棄了前作中的優點,拋卻華麗的畫面和服飾後,影片劇情呈現毫無新意,片中的女主角們也不再是有血有肉的女特工。《霹靂嬌娃》票房和口碑的失利證明了女性主義並非空喊口號而已,依賴旗下經典IP的重啟電影也不再是市場上的香餑餑,而只有適度性、針對性地進行重製,讓影片故事兼具創新性和時代性,才能讓經典IP煥發出新活力。

— THE END —

作者 | 邁克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