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PO K5 上手體驗:中端突圍戰——讓它成為一部主力機

中端手機市場的戰爭,早已硝煙瀰漫。

在 2000 元檔位徘徊的手機產品,總是有些尷尬。向上受制於成本,這個價位最大的亮點往往不過就是旗艦機功能下放,而向下又涉及到產品競爭力——放哪些功能合適?放到什麼價位會被買單?在智能手機蓬勃發展的這幾年,國內消費者對手機的瞭解程度,可以說在全世界名列前茅,那些對價格敏感的消費者時刻緊盯,手機配置上每一個取捨都會被最終解讀成為“廠家的誠意”,逐漸演變成或好或壞的口碑,在網絡上流傳。

經典產品橫空出世時的新鮮感,如今無數旗艦都乏力再給予,在使用 OPPO K5 這類中端機之前,鮮有人會有所奢望。但在使用過程中,我逐漸深刻地體會到一點,在 2019 年,那些價格不會越過 2019 元的中端手機,已經在各方各面都可以成為一臺主力機,去滿足人們聯絡、娛樂、記錄的種種需求了。

科技媒體很有趣的一點是,面對紛繁複雜的新產品,檯面上我們談論的是品牌、參數、性價比,和那些司空見慣的對比橫評,但細細延伸下去,在與數碼產品高頻接觸的過程中,真正影響我們使用體驗的,卻更多是具體而微的設計。於是,拿起來,去真正使用,然後我們才有可能發現它們不為人知的亮點與瑕疵,以下則是關於 OPPO K5 的使用體驗。

OPPO K5 上手体验:中端突围战——让它成为一部主力机

“兩三年前,中國市場的千元機是什麼樣子?旗艦機又是什麼樣子?”,在拿到 OPPO K5 賽博金屬款的一刻,我突然想到了這個問題。 2019 年的 OPPO K5 ,在某種意義上,我可以把它簡單粗暴地理解成 2017 年的旗艦手機,但得益於硬軟件系統的完善,還可以在這臺 2017 年旗艦後面加上一個” S “或者” Pro “。

外觀設計:平庸而精緻

沒有潛望式結構,也沒有升降式設計,OPPO K5 正面是一塊 6.4 英寸的 1080P AMOLED 水滴屏,只可惜置身於全面屏氾濫的 2019 年,在視覺上沒能帶來“人無我有”的衝擊力,但屏幕的總體觀感還算不錯,參數上 100%NTSC 色域也印證了這一點。

OPPO K5 上手体验:中端突围战——让它成为一部主力机

背部配色是十分亮眼的,這款賽博金屬配色具有從上到下、由深到淺的漸變過渡,上部是深邃的湖藍色,下半部是通透的銀白色,在特定角度下,會有光線由點向面散射而去的三維效果。機身玻璃後蓋的觸摸手感很出色,但由於是鏡面設計,“魚與熊掌”的終極考驗就來了 —— OPPO K5 背部十分容易沾染指紋,如果你執著地想保持美感,那就只能以犧牲手感為代價,去套上官方自帶的透明保護殼,畢竟現代社會里隨身帶手套的 Gentleman 太稀有了。

在說到中框過渡時,首先不得不提一下出廠自帶的屏幕保護膜,保護膜的存在使得手指從中框到屏幕自下而上滑動時,能夠感觸到極其明顯的割裂感,當去掉自帶保護膜後,儘管中框與屏幕在視覺上缺乏一體性,但割手的情況絕不會再發生。

得益於背面的曲面過渡設計,OPPO K5 的真實握感挺出色,其實除了早年 iPhone 和後來堅果手機的方正風格,大多數手機都遵循著“圓滑當道”的主流設計,在日常使用中,影響長時間握持舒適度的更多還是機身重量,而 182g 的 K5 完全可以說踏入了 2019 年的輕薄手機陣營。

性能玩盡興:硬核電競談不上,但娛樂遊玩不在話下

最近兩年,OPPO 突然扭轉了人們對藍綠廠“高價低配”的刻板印象,K5 以及同時登臺的旗艦 Reno Ace 都在以極高的性價比去壓制對手。這次 OPPO K5 使用的處理器是高通驍龍 730G,在 1799 元這個價位,幾乎能流暢運行所有的主流手遊,畢竟這是一顆匹敵驍龍 835 的 8nm 製程芯片。

OPPO K5 上手体验:中端突围战——让它成为一部主力机

實際遊戲測試中,王者榮耀超高畫質全程 60 幀,和平精英由於鎖幀全程穩在 30 幀,默認高畫質下的崩壞三以及量子特工則在 30-40 幀的區間波動,另外或許得益於 8nm 工藝,無論是遊戲,還是充電,機身整體的發熱控制都令人滿意。

OPPO K5 上手体验:中端突围战——让它成为一部主力机

如果要追求極致的遊戲體驗,遺憾地說,目前沒有一款中端機能夠滿足這個需求,畢竟在“遊戲手機”的市場裡,光靠驍龍 855 都不一定好意思拿上臺面,擁有 90 Hz 刷新率可能才有資格加入遊戲手機排位賽。 對於 OPPO K5 來說,除了以 3D 場景為主的大型手遊,應付各家應用商店裡排行前十的熱門手遊,這不在話下,但對於吃雞達人,還是應該另做選擇。

四攝:主攝實力擔當 其餘花拳繡腿

(注:圖片上傳均有一定壓縮)

首先說到 OPPO K5 的前置 3200 萬像素攝像頭,在自拍帶有一定的廣角效果,官方給的參數是 80° 廣角,由於過去我使用過 Gopro 這類接近 180° 廣角的運動相機,我一度以為 80° 是個噱頭,但在實際體驗中,我發現自拍可以很容易拍全上半身,熟話說就是,能夠顯得“頭小臉瘦”。

OPPO K5 上手体验:中端突围战——让它成为一部主力机

比起其他旗艦自拍,廣角自拍第一眼觀感確實很優秀,虛化效果能夠有效地突出人物,同時由於自帶 AI 美顏,膚色表現符合東方審美,很討好眼球。如果進一步細看照片則會發現塗抹感很強烈,銳度也表現糟糕。想不到在最後, AI、廣角才是賣點,3200 萬像素反而成為了噱頭。

後置攝像頭 6400 萬主攝是三星那顆 GW1,默認情況下 6400 萬模式是關閉的,需要手動開啟,開啟高像素模式後,在光照充足的室外照片解析力明顯增強,但在光線較暗的室內,和普通模式基本拉不開差距。由於沒有長焦端,在實際拍攝中,我能接受的電子變焦範圍最高就是 2 倍變焦,一旦向 5 倍電子變焦靠攏,噪點就會溢滿畫面,直接成為不可用的狀態。當然也可以使用 6400 萬拍照模式,在後期進行重新構圖裁切,在一定程度上能替代變焦,得到不錯的畫面。

OPPO K5 上手体验:中端突围战——让它成为一部主力机OPPO K5 上手体验:中端突围战——让它成为一部主力机
OPPO K5 上手体验:中端突围战——让它成为一部主力机OPPO K5 上手体验:中端突围战——让它成为一部主力机
OPPO K5 上手体验:中端突围战——让它成为一部主力机

主攝

這顆主攝最大的缺點就是沒有光學防抖,視頻還可以依靠電子防抖裁出平穩的畫面,但是對於拍照,尤其在夜景拍攝中,要獲得優秀的成像,就只能祈禱雙手不要顫抖得太厲害了。

OPPO K5 上手体验:中端突围战——让它成为一部主力机
OPPO K5 上手体验:中端突围战——让它成为一部主力机

夜景

119° 防畸變 800 萬像素廣角攝像頭在白天成像還不錯,能夠豐富拍攝體驗,但在夜間就直接崩掉,畫質回到五年前了,其實,拍攝的時候只要注意光線環境不是太暗,人眼的注意力就不會過多集中於成像質量本身,而是更多地被畫面內容、被廣角營造的空間縱深感所吸引。

OPPO K5 上手体验:中端突围战——让它成为一部主力机
OPPO K5 上手体验:中端突围战——让它成为一部主力机

超廣角

在這個四攝標配的 2019 年,我懷疑另外兩顆鏡頭起到的裝飾以及震懾作用,要遠大於它們作為手機攝像頭的作用—— 200 萬黑白人像風格鏡頭,200 萬復古人像風格鏡頭,體驗的感覺就是,本質不過是兩張濾鏡。如果一種濾鏡即能成為為一顆攝像頭,那後置十八攝似乎也理所當然。

充電速度:同級別最強水準

4000mAh 電池,30W 快充,實測 30 分鐘從 4% 充至 62%,和官方半小時充 67% 的實驗室測試差別不算大,確實是這個價位的頂級快充,充電速度提升帶來的愉悅感其實不易表達,但對於緩解電量焦慮是實實在在的,至少我可以選擇在早晨出門前為手機充電了。鑑於 OPPO 在快充技術上的投入,我一度覺得 50W,甚至 65W 快充都可能在未來幾年內下放到 K 系列,成為獨特的中端賣點。

揚聲器:音質夠聽 但位置尷尬

首先值得一提的是 OPPO K5 保留了 3.5mm 耳機口,但由於自己習慣了統一砍掉耳機口的旗艦主力機,在使用 K5聽音樂時,那根多餘出來的 type-c 轉 3.5mm 的轉接頭,我反而不知道放置在哪裡好。

OPPO K5 上手体验:中端突围战——让它成为一部主力机

OPPO K5 的揚聲器開口在機身左下方,橫置屏幕玩遊戲時,我幾乎是 100% 的幾率會堵住揚聲孔,而當我將手機180 度翻置後,又會在激烈的操作中碰到電源鍵,造成比“失去聽覺”更為尷尬的局面,因此插上耳機打遊戲才是OPPO K5 的正確操作方式,也可能是唯一方式。

解鎖方式: 兩種模式 識別度高 速度驚豔

OPPO K5 採用光感指紋解鎖,在解鎖速度上比我自己的旗艦按壓式速度要快不少,成功率也有明顯地提升。OPPO K5 的人臉解鎖速度也非常快,但在適用範圍上,僅僅依靠前置攝像頭還是遠比不過 3D 人臉和 Face ID 面部解鎖,一方面是安全性不夠,另一方面是在光線過強和過暗的環境中識別率會有所下降。

不過在實際體驗中,我發現只要不是在全黑的環境下,OPPO K5 的人臉解鎖都能夠成功識別,如果把手機亮度調到 20% 以上,在極暗的環境中也能依靠手機屏幕自身發出的光線完成解鎖,這點倒是十分出乎我的意料。除了潛意識裡知道安全係數不高,實際體驗中幾乎與旗艦的 3D 人臉解鎖,Face ID 解鎖沒有明顯區別。

ColorOS 6:系統成熟,跨機體驗過渡自然

這一代 ColorOS 系統向著輕量化的體驗靠攏,精簡了原先臃腫的功能邏輯,在實際體驗中和其他全面屏手機沒有明顯的差異,很自然地過渡上手,而 ColorOS 整體的設計美學,在整理完桌面 APP 後,我覺得還是很賞心悅目的。

OPPO K5 上手体验:中端突围战——让它成为一部主力机

ColorOS 6 自帶全新的視頻編輯器 ,能夠將手機裡的視頻、圖片素材智能分類,快速添加字幕,對於創作一些即時分享的生活短片還是有很大幫助,不過目前還不能使用 Reno 系列上更加智能的剪輯軟件 soloop 即錄,其實,如果你對視頻剪輯有更加精細的需求,最終還是得自己上手,比如使用一些如 FCP、PR 的專業剪輯軟件去創造更精緻的短片。

最後還有硬件層面全功能 NFC,雙 Wi-Fi 網絡,軟件層面暗色模式,相冊查找照片,Game Boost 2.0等功能的加入,其實都是在無限接軌主流中的調整或微創新,不同品牌的手機廠商在拼硬件配置趨同之後,ROM 層面也開始走向同質化,以至於你甚至聽到某家廠商狀告另一家廠商抄襲系統設計。在系統交互這件事上,OPPO K5 和 2019 年,乃至 2020 年旗艦都不會有明顯的差別,也就不再贅述。

總結

“嚇人的技術首先有嚇人的價格”,1899 元售價在 OPPO 自家體系中性價比十足,在整個手機市場不算最便宜,但也排得上名號名,除了線上首發立減 100 元,OPPO 的線下店也常常綁定著一些促銷活動。如果對遊戲性能沒有極致要求,我認為 OPPO K5 作為一臺日常主力機,在充電續航、影音娛樂、拍攝記錄等方面都是完全能勝任的,這也意味在這片幅員遼闊的土地上,除了重度手遊玩家,數碼極客,2000 元的手機確實已經能夠滿足大多人的需求了。

OPPO K5 上手体验:中端突围战——让它成为一部主力机

無論是手機廠商還是科技媒體,對技術的關注都精確到“每一納米”,對風口 FM 的追逐都細微到“每一赫茲”,然而只有當手機真正被人握在手裡時,平衡自己的需求和所願意付出的價錢後,才會體驗到這部連接你和世界的器物,它是否物有所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