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吃飯不吃藥,宣揚喝風辟穀也能領政府津貼?

近日,西安曲江文化產業發展中心發佈了“雙創券”兌付名單。其中,一家宣揚喝風辟穀能減肥治病的公司引發外界關注。根據媒體報道,該公司在微信公眾號上發表了大量文章介紹喝風辟穀的“奇效”,包括治療癌症、再生障礙性貧血、鼻炎、下肢癱瘓、糖尿病等等。

打著弘揚“國學”的名號,聲稱喝風辟穀就能減肥治病,稍稍具有科學常識的人都會明白此等做法不足為信。辟穀,簡單說就是在一段時間內不吃食物,這或許能夠在短時間內起到“減肥”的效果,卻是以犧牲人的健康為代價。至於喝風辟穀能夠治療疾病,更是天方夜譚,只會延誤病情。這樣宣揚偽科學的企業,本應該被及時取締,如今卻堂而皇之地進入地方支持雙創的名錄。

最近,還有一則新聞值得關注,杭州青年汽車公司被法院裁決終結破產程序。今年上半年,其母公司青年汽車集團以“水氫發動機”進入輿論視野。不少專家認為,水氫發動機技術雖在理論上可行,實際應用卻存在較大問題,項目存在譁眾取寵的嫌疑。根據新華社報道,青年汽車集團所在地的南陽市政府以成立合資公司、購置公交車等方式支持該企業發展。

同樣是有悖於科學常識的企業,卻都在不同程度上獲得了地方政府的支持,不禁讓人追問:這些違背市場規律的企業能夠出現和生存,究竟是偶然現象,還是其鑽了法規政策的空子?

在科學發展史上,確實有不少後來改變人類社會甚至對歷史產生重大影響的發明創造,在誕生之初飽受質疑。如今享受高鐵出行便利的人們,很難體會到,當火車剛被髮明時,被人們當成“怪獸”的感覺。然而,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產生顛覆人們習慣思維的發明創造,並不意味著打破現有理論體系的所有“創造”就是科學合理的。

現代科學已經形成了成熟的驗證體系,依託於實驗和循環驗證。檢驗科學創新成果的標準,不在於人們的“信”與“不信”,而在於其成效能否在實踐中得到反覆檢驗。喝風辟穀之所以是偽科學,不在於其天馬行空的“療效”,而在於其結果缺乏實驗數據的支撐。很多與人們健康相關的騙子公司所宣傳的“成功案例”,要麼純屬捏造,要麼似是而非、移花接木,要麼缺乏對干擾因素的排除。

政府對雙創企業出臺扶持政策時,理應本著科學的態度開展評估。如果直接提供扶持資金,那麼必須慎之又慎,把納稅人的資金花到實處。有的雙創扶持政策並不直接以資金形式體現,可一旦選擇扶持哪家企業,就會對市場秩序產生一定影響,相關扶持政策應當順應市場競爭規律,而不能導致“劣幣驅逐良幣”。

創新允許失敗,創業之路總是充滿波折的。政府、社會對雙創的支持,或許不必採取結果論。可是,如果所謂創新從一開始就經不住質疑,不滿足科學標準,就不必對其期待過高。如果錯誤地將扶持雙創的資源投入到“偽科學”企業上,有關部門應當負起責任。

一些涉嫌虛假經營、誇大宣傳、危害消費者權益的企業混入雙創企業名錄,也給地方政府部門敲響了警鐘。一些地方缺乏評價雙創資質的能力,只能被動地根據企業申報的材料作判斷,因此很可能被“忽悠”。此次公佈“雙創券”兌付名單的西安曲江,對於“雙創券”申領條件僅有滿足基本資質門檻以及“積極參與新區組織的創新創業活動”一條,申領標準比較模糊。

對此,政府部門應落實第三方評價機制,邀請相關領域的研究機構、專家成立評委會,嚴格遵循科學標準,建立事後追究機制,把支持創新創業的每一分錢都花到刀刃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