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長治就是大名鼎鼎的上黨

長治地處晉東南,晉冀豫三省交界,得名於明嘉靖八年,取長治久安之意。古稱上黨、潞州,是中國十大魅力城市之一。

長治地區歷史悠久,名勝古蹟眾多,聞名全國的有上黨門、潞安府城隍廟、觀音堂、天台庵、法興寺、龍門寺、千女湖、洪濟院、武鄉縣大雲寺、明惠大師塔、寶峰寺、襄垣文廟、金燈寺石窟等。

山西長治就是大名鼎鼎的上黨

長治的美食,品種多樣,各具特色,要說當地最讓人喜愛的美食,就因人而異了。

和子飯

和子飯又稱和則飯、也稱和和飯,在晉南一帶也稱米淇。和子飯就是把各種材料中和在一起,加以佐料煮制而成。由於地域差異,各地"和子飯"的製作方法、輔料配備又各不相同。有以小米為主,加煮紅薯、山藥蛋、黃豆、糊面的;也有米麵各半,加煮南瓜、白菜、拌麵的;還有米少面多,加煮大量蘿蔔條的。層次低的叫"糊面和和飯",中等的叫"和子飯",高檔的稱"流尖菜稀粥"。其中,"和子飯"以加入的輔料不同而種類最多。

山西長治就是大名鼎鼎的上黨

蔭城豬湯

一摞粗瓷小碗,幾張長椅板凳。蔥花和陳醋搭配,豬肉和餅絲相摻,這就是在長治蔭城人人皆知的美味小食——“蔭城豬湯”。不論你是否是肉食愛好者,捧起一碗豬湯,品嚐這簡單而真實的味道,定會讓你過嘴不忘。

“蔭城豬湯”早在明末清初就流行於市,至今名聲愈大。“蔭城豬湯”不僅製作講究,賣湯人在舀湯時也極具特色:先將火燒抓入碗內,再根據客人的需要和嗜好加蹄筋、豬肝,或肚腸,用滾燙的原湯多吊(就是把餅跟肉泡熱了),加佐蔥花熱氽,再加入上等老陳醋,即可食用。

山西長治就是大名鼎鼎的上黨

長治餡餅

"餡餅"也叫"菜合的"、"小鏊餅",高平、陵川民間稱之為"裡圪抓",是晉東南非常受歡迎的一種麵食。700餘年來"餡餅"在長治一帶歷經多次革新成為形如小銅鑼,兩面金黃色,透亮餡可見,麵皮如紙薄,肉似珍珠丁,蔬菜翡翠亮,吃時蘸蒜汁,油潤香口的美食。

餡餅是用一種生鐵鏊烙制而成的。有趣的是這種小鏊,有三足鼎立支著鏊盤,鏊盤頂凸周渠股圈,上有蓋,有把,操作方便。如置於獨眼高火上,火離鏊凸部高約8釐米,離鏊股不足5釐米,烙製成形的餡餅中間薄,周邊厚,中間皮脆,餡少,周部餡多面軟,而且鏊光不糊餅面,所以,烙出的餡餅兩面金黃色,形如小銅鑼。

山西長治就是大名鼎鼎的上黨

上黨拉麵

"拉麵"又叫抻面、摔面、甩面、扯麵,是長治地區麵食中的一絕,品種多達幾十個。其特點是條長、細勻,若澆上煎肉片滷子,香而不膩,柔韌爽口。

拉麵在長治地區鄉村多稱"扯麵",簡稱"圪扯 "。其"扯"字的來歷,明代宋詡在《 宋氏養生部》中便記有"撦麵條"。"撦"字就是"扯"字的異體。書中講道:"用少鹽入水和麵,揉勻,夏月以油單紙微覆一時,冬月覆一宿餘,分切如巨擘,折以兩手撦長,纏絡於直指、中指、無名指之間皆為細條。先入沸湯,隨撦隨煮。視其熟而浮者,先取之"。這種"撦面"和現在長治市飯館出售的圓條"扯麵",農村家戶吃的扁條"圪扯" 一樣。

山西長治就是大名鼎鼎的上黨

上黨臘驢肉

長治的名吃中以上黨臘驢肉最為有名,其在清嘉慶年間已聞名四方。上黨臘驢肉原專指沙鍋臘驢肉,因製作創始於臘月而得名。它以新鮮驢肉為主要原料,配以各種香料、佐料、做工極為考究。其色澤鮮豔,醇香可口,以其獨特的風味享譽古今。

沁縣幹饃

沁縣的幹饃,是用溫水和麵,在案板上反覆揉團,用軲轆錘將面擀成碗狀,中間著香油調料捏成麵餅,放在圍有大鐵圈的焦炭火上烘烤而成。冷熱都可以吃,存放三至五個月脆香味不變。愛吃熱糕的人,將一些熱糕裝在幹饃內,吃時也別有風味。

山西長治就是大名鼎鼎的上黨

除了上面提到的幾個以外,還有長治的平順燜菜絲、壺關羊湯、油炸菜角、潞城甩餅,上黨澆肉面、上黨糊肘子、壺關小車刀切糕、不爛子、大燴菜、武鄉炒指、聞喜煮餅等也都是當地的名吃。

*本文圖片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