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你會讓孩子放學獨立回家嗎?看看學生、家長和老師怎麼說

「台州」你會讓孩子放學獨立回家嗎?看看學生、家長和老師怎麼說

圖源於網絡

學校離家太遠,放學後讓孩子自己回家,存在安全隱患;父母工作繁忙,接送孩子上下學,增加了家長的負擔。

在家長們眼中,接送孩子上下學並不是“省力活”。但有些家長寧可苦了自己,也要做孩子堅強的後盾。不論是幼兒園、小學,還是初中、高中,校門口總有不少家長準時送達,翹首以待。

對於上下學接送的問題,學生、家長和老師都怎麼看的呢?

記者針對初中生接送情況做了走訪調查,發現不同的群體對此意見不一,關注點也不盡相同:學生考慮的是方不方便,家長關心的是安不安全,而老師注重的是安全和教育的綜合因素。

學生:有人接送輕鬆,節省時間

日前,記者於晚上8點多來到台州市書生中學,只見校門口站著不少家長,有的伸頭望向校園,有的三五成群聊著天,他們都是來接孩子放學的。

不久後,便等來了一波又一波的夜自修放學潮,並一直持續到晚上9點多。台州不少初級中學實行分流放學制,初中三個年級段分時段結束夜自修。

記者發現,在這群放學人潮中,絕大多數的學生都有家長接送,只有一小部分學生自己騎車或走路回家。

當晚8點半左右,台州書生中學初一女生鄭同學夜自修放學,媽媽潘女士已經提前在校門口等了。鄭同學家住海灣浪琴,距離學校將近4公里的路程,除了週末,上下學基本上由家長開車接送。

“我家住得離學校比較遠,有人接送挺好的,比較輕鬆。”鄭同學說,一般只有每週五、週六放學自己回家,“因為週五放學是在下午2點多,週六是中午11點左右,這個時間段我媽他們要上班,沒空接,我就自己騎車回家。”

當晚8點50多分,初二(8)班的男生小黃和同班同學小葛有說有笑地相伴出校門。在校門口往北方向不遠的地方有一處公共自行車停車點,小葛一邊借了一輛公共自行車,一邊跟一旁等待的小黃聊著天。

“我家住得遠,開車到學校要20分鐘,有爸媽來接比較幸福。”小黃覺得,騎車冬冷夏熱,坐公交車又慢又擠,還是坐家裡的車來回方便,上下學能節省下不少時間學習。

小葛說,“我家住得近,騎車挺好,還是綠色出行,下雨天出行不方便,爸媽會開車送一下。”

台州市書生中學初一(10)班的4位男生因為家住得比較近,每天夜自修放學都會結伴回家。阮同學的媽媽在路橋上班,他從小學三四年級開始就自己騎車上下學,“習慣了。”同班的李同學則覺得,父母接送會一路嘮叨,還是自己上下學比較自由。

家長:孩子上下學,安全第一

在採訪過程中,大多數家長覺得,孩子上下學接不接送,要看情況而定。學校離家近的,基本不接送,這樣不僅讓家長省了力氣,也給孩子獨立的空間;學校離家遠的,基本接送,這樣既方便了孩子,也安了家長的心。

初一學生小鄭家住椒江區人民法院附近,平時夜自修放學由奶奶來接。小鄭的奶奶梁大媽今年64歲,已經退休,每次去接孫女放學,她都比較積極。

“一般要提前一小時來,不然沒地方停車,學校門口的停車位有限,可能提前半小時來,都來不及,到時候校門口沒地方停車,就很麻煩,要繞到遠一點的地方找車位,這樣接孩子也不方便。”梁大媽說著便朝路邊的停車位指了指。

她覺得,孩子上下學還是大人接送為好,“交通是主要問題,孩子自己上下學,來回比較花時間,不方便也不安全。我們去接的話,孩子坐在車上,可以趁路上的空檔時間複習功課,或者跟我們聊聊學習的事。”

市民胡女士的女兒也在讀初一,她基本上每晚會去接女兒下夜自修,“讓女孩子大晚上一個人回家,做父母的都不放心,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不少家長跟胡女士有同樣的擔憂,他們擔心有交通安全隱患,甚至擔心孩子的人身安全。在父母眼中,孩子總歸是孩子,這是不少家長共同的心聲,他們寧可苦了自己,也不願意孩子有個“萬一”。

不過,也有少數家長表示,孩子上下學能不接送就不接送。他們認為,孩子都上初中了,都是十幾歲的青少年了,需要培養孩子獨立的能力,另外,接送比較耽誤父母的時間,大人也有自己的工作要忙。

汪女士的女兒目前正在讀小學五年級,從二年級開始,汪女士的女兒就開始每天自己回家。為了鍛鍊女兒能夠獨自回家,汪女士還特地把家搬到了離學校比較近的小區。“每天放學到家後她會打電話給我報平安,很多朋友都說她比同齡人獨立,我覺得這也跟我比較早鍛鍊她獨立回家有關係,她現在也是一個比較有主見、比較堅強的孩子。”

在汪女士看來,孩子的路最終都是要她自己去走,家長無法陪伴她一輩子,要學會適當地放手才能有助於孩子更好地成長。而讓孩子獨立回家就是她成長過程中重要的一步,從小讓孩子學會獨立回家,這個過程中會讓他們接觸到很多,如果遇到問題她就會自己積極想辦法,如果有家長陪著她,就什麼都不會去想的,這也是一種生活閱歷的積累,畢竟只有經歷了風雨才會茁壯成長,當然前提是得教會孩子保護自己。

年齡大的孩子可以鍛鍊獨立回家,但要注意方式方法

市月湖小學副校長趙永攀表示,受客觀原因影響,現在家長接送孩子上下學的現象比較普遍,但出於對孩子獨立能力培養的考慮,應該鍛鍊孩子獨立生存的能力,這是家庭教育必做的功課,但是也要循序漸進,要分年齡、分階段、分地點、分步驟進行,注意方式方法。

“雖然我們鼓勵孩子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但太突然地‘放手’不僅會讓孩子無所適從,也容易出現意外。”趙永攀建議,對於小學一至二年級及較小的孩子,家長是有必要接送小孩的,這樣能增加孩子的安全感;三年級以上的孩子家長們可以適當地讓孩子自己上下學,從心理上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如果有同小區的同學,孩子們可結伴上下學。

當然,在讓孩子學習獨自回家之前,家長要先做好安全教育工作。趙永攀表示,家長對三年級以上的孩子可適當的引導,讓孩子不要和陌生人說話、不要吃陌生人給的東西;教孩子們辨別交通指示燈、過馬路要走斑馬線、注意看車,要學會規避各種風險;在坐公交車的時候,不要擠、不要搶,要有序地排隊乘車。

家長剛開始的時候可以先帶著孩子熟悉路線,路上還可以為孩子講解該注意的事項,之後可以讓孩子帶著走一走,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逐步放手讓孩子嘗試獨立上下學。最開始讓孩子獨立回家時,家長可以先做一段時間的“地下工作者”,暗中跟隨孩子,做好防範工作,然後回家跟孩子討論路上的問題,如何避免、該怎麼辦等等。同時,家長也要告誡孩子,與孩子制定好規則,比如:一定要走大路,不要圖近抄小路,而且不要在路上玩手機、戴耳機,提高自己的警惕性等。

“出於對孩子的安全考慮,家長可以給獨自回家的孩子配備有實時定位功能的兒童手錶,能夠直接追蹤到孩子的蹤跡,這樣家長也比較放心。”趙永攀說,“現在有不少學校也開通了校車,家長不妨也可以讓孩子乘坐校車上下學,這樣也更安全。”

利用接送時間,加強親子交流

徐騰是台州學院椒江附屬中學初三(5)班的班主任老師。徐騰的班上有40名學生,大約有四分之三的學生由家長接送,剩餘四分之一的學生自己上下學,有的騎自行車,有的坐公交車。

“學校基本上建議家長1對1接送孩子,對孩子來說,首先是保障了他們的出行安全。接送還增加了家長與孩子、家長與老師溝通交流的機會,這不僅有利於拉近家長與孩子之間的關係,還能夠讓家長及時瞭解到孩子的學習動態和在校表現等情況,利於孩子的成長。”徐騰說,他們班上有位女同學平時學習比較努力,但成績一直處於中上游水平,孩子的自信心容易受打擊,“這位女同學的媽媽就很好地利用了上下學接送的機會,路上準備了好吃的東西,給孩子更多的關愛,還注重跟孩子溝通,開導孩子積極面對困難,鼓勵孩子繼續努力學習。”

徐騰的同事陳佳英今年也教初三,她的班上有35名學生在校夜自修,除了17名住宿生外,其餘的18名學生都由家長接送。

陳佳英說,家長來接送其實跟學校的地理位置和周邊環境有一定關係,主要考慮的還是安全問題,“從我們學校邊上路過的工程車比較多,晚上校門口一帶路燈有點暗,如果我自己的小孩,我也會選擇接送,不然不放心。”

聊到這個問題,台州市白雲中學教務處主任兼英語老師楊妮茜覺得,孩子上下學接不接送,因人而異,針對他們學校的情況來說,接送或不接送都可行,“上初中的孩子可以嘗試獨立上下學,有利於鍛鍊孩子的自立能力,接送也有好處,一路上可以加強親子交流。”

“在班會課上,每一位班主任都會加強安全教育,強調上下學的安全問題,不論是有家長接送的孩子,還是不需要家長接送的孩子,他們上下學的秩序比較良好,這一定程度上得益於定製公交。”楊妮茜說,學校徵求家長意見,根據學生家庭住址,與公交集團聯繫,專門定製了方便學生上下學的公交線路,給不少家長和學生提供了便利。

台州晚報 記者 徐穎驊 陳賽/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