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藏書羊肉,論味美我獨愛白燒,你覺得呢?

蘇州藏書羊肉,論味美我獨愛白燒,你覺得呢?

(圖片 | 堆糖網)

時節已至冬月,是該進補羊肉的時候了。

蘇州的藏書羊肉很好吃,也很有名氣。無蟹不成秋,無羊不成冬,蘇州人秋天呼朋喚友,細細挑蟹肉吃,冬天則呼著一身寒氣進羊肉館子吃藏書羊肉湯。

我對藏書羊肉有兩次極深刻的回憶。一次在吳江區的同裡古鎮,十一月末與朋友同遊,夜雨大作,淌水環繞三圈,整個景區沒有一家賣食物的店尚在營業,只好艱難舉傘走出景區,當頭就有一家藏書羊肉館,冒出騰騰熱氣,白燒羊肉味席捲而來。付錢,落座,等待上湯,再舉箸大快朵頤,轆轆飢腸得以慰藉,凍至冰涼僵硬的面孔也被暖融的水汽蒸出小水珠。鄰座是夜裡巡遊的輔警,在談論日常的瑣碎。

蘇州藏書羊肉,論味美我獨愛白燒,你覺得呢?

(圖片 | 堆糖網)

那頓深夜羊肉湯使人無法忘卻。在身體上,它驅寒,可迅速溫暖身體,在情感層面,有類似“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啟發,何故呢?原地打轉三圈,絕望透頂,而走出去,自有煙火人間的慰藉在等待。興於冬日的羊肉湯是冬夜未歸人的溫情港灣。

另一次在吳中區的月浜街,冬令十二月,於一家老招牌羊肉館吃羊肉火鍋。店內許多人,人聲嘈雜,多數是蘇州口音,七嘴八舌話家常。門口一個玻璃隔斷內,白圍裙的胖大媽用吳語算錢,迅速地向裡間精準報出客人所需,接著擦桌小二將客人安排進座,麻利拾掇檯面,片刻,羊肉鍋就端了上來,咕嘟冒泡的白湯羊肉浮著豆泡、蔥段、血旺、青頭菜,底下是羊肉和細膩粉絲。

蘇州藏書羊肉,論味美我獨愛白燒,你覺得呢?

(圖片 | 堆糖網)

彼時,店內一片人聲。小孩端著媽媽盛好的小碗,聽著對成績的點評,悶頭吸溜粉絲;下了班的年輕白領,手提電腦放在一邊,大口嚼肉,大碗喝湯,面露鬆懈後的滿足;似是常客的老年夫婦,不緊不慢,邊吃邊細細談論著瑣碎小事……

在這裡,生活痕跡是真實的。裝修陳舊的店面裡,擺著油膩膩的桌子、放著半空的醋瓶子、潑灑出來的辣椒粉......沒一樣是精緻的,這裡的人也多半是不時髦的、帶著濃重市井氣的,故而有著鄉土風情——即便他們已在城市生活多年。我很難不被真實的東西打動。

蘇州藏書羊肉,論味美我獨愛白燒,你覺得呢?

(圖片 | 搜狐@最蘇州)

這兩樁事說完,再回到藏書羊肉本身。

蘇州西郊藏書鎮,因西漢名臣朱買臣曾在此發奮讀書而得名。此地,群山環繞,水草豐美,是養羊好地,當地農民很早就從事養羊、賣羊的行當,故催生了羊肉館的產生。清末,藏書鎮羊肉館開到蘇州市區,在醋坊橋、觀前街、臨頓路一帶落地生花。民國後,道前街、鴨黛橋附近也形成了一團轉的羊肉館。

藏書鎮不過是個不算髮達的小地方,鎮中心僅兩條十字交叉的街。城市對藏書羊肉的大量需求使得藏書鎮的羊肉“走了出去”,在蘇州老饕眼中和陽澄湖大閘蟹地位不相上下,甚至走出市外,名揚江浙滬一帶。

蘇州藏書羊肉,論味美我獨愛白燒,你覺得呢?

(圖片 | 搜狐@最蘇州)

蘇州藏書羊肉,論味美我獨愛白燒,你覺得呢?

(圖片 | 搜狐@最蘇州)

藏書羊肉鮮美滋潤自有其緣由。首先採用藏書鎮酷愛爬坡的山羊(北方多用綿羊),再以獨特手法去除羊羶味,接著將羊身切四至六塊。烹飪時,以木桶(藏書特色,木桶清香可去羶味,有的木桶甚至用了幾十年,據說木桶顏色越深,煮出來的羊肉味道越好)燒煮,只放鹽,而不用其他輔料,大火燒開,最後將羊肉洗乾淨再入鍋,放入原湯,熬煮三小時。這一撮鹽和歷代相傳的獨特秘方,使得藏書羊肉湯在市場上長盛不衰。

藏書羊肉的吃法,多以白燒羊肉湯為主,此外還有紅燒羊蹄之類的吃法。三九天有珍貴的羊糕可吃,一般婚禮、滿歲宴上又有吳江桃源鎮的紅燒辣味羊肉,以我看來,都沒有白燒羊肉湯令人饞蟲大動。

蘇州藏書羊肉,論味美我獨愛白燒,你覺得呢?

(圖片 | 搜狐@最蘇州)

蘇州藏書羊肉,論味美我獨愛白燒,你覺得呢?

(圖片 | 搜狐@最蘇州)

蘇州藏書羊肉,論味美我獨愛白燒,你覺得呢?

(圖片 | 搜狐@最蘇州)

吃羊肉對身體很好。

《本草綱目》記載:“羊肉暖中補虛,開胃健力,益腎氣;養肝明目,健脾健胃,補肺助氣,豁止喘。”

冬季常吃羊肉可增強人體免疫力,有助於腸胃消化,同時可以用於哮喘、產後氣虛的食療。藏書羊肉羶氣不大,白燒後口味偏清淡,很適合血滯氣淤的女性食用。

蘇州藏書羊肉,論味美我獨愛白燒,你覺得呢?

(圖片 | 搜狐@最蘇州)

論到此,突然覺得飢餓無比,外頭天寒地凍,是時候去吃碗羊肉湯了。


蘇州藏書羊肉,論味美我獨愛白燒,你覺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