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文學獎揭曉 見證文學的力量

百花文學獎揭曉 見證文學的力量

11月16日,在全國文學出版界享有盛譽的第18屆百花文學獎頒獎典禮在天津舉行。來自全國的50多位知名作家、評論家及文學編輯參加活動。經過讀者線上投票和專家評審,共有24篇小說、10篇散文、3篇科幻文學作品共37部作品獲獎。蔣子龍、莫言、徐貴祥、蘇童、畢飛宇、遲子建、張煒、劉慶邦、于堅等作家作品分別獲得短篇、中篇、長篇小說獎和散文獎、科幻文學獎、影視劇改編價值獎。來自《人民文學》《收穫》《十月》《當代》《花城》《中國作家》《作家》等原發文學期刊的19位編輯獲得編輯獎。

百花文学奖揭晓 见证文学的力量

第18屆百花文學獎獲獎作家合影

中國作家協會黨組成員、書記書記吳義勤,天津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新聞出版局局長石剛,天津市作家協會黨組書記李彬、主席趙玫,天津出版傳媒集團黨委書記、總經理楊紅傑,天津出版傳媒集團副總經理張雲峰、紀秀榮,財務總監姜玉軍,紀委書記張雲鵬,著名文學評論家任芙康、王春林、劉大先,著名散文家穆濤,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祝曉風,著名科幻文學作家鄭軍,著名作家辛夷塢,著名編劇、導演吳有音、張萊等為獲獎作家頒獎。頒獎典禮由央廣著名主持人林溪和子文主持。

蔣子龍發表獲獎感言說:“《小說月報》是選刊,從全國小說中選精拔萃,這樣的獎不是從矬子裡拔將軍,而是從將軍裡選元帥。《小說月報》是當代中國文壇最早的選刊。近40年來,最出色的作家哪個沒受到過《小說月報》的鼓勵和肯定?選刊的鼓勵和肯定對寫作者來說非常重要。”

百花文学奖揭晓 见证文学的力量

蔣子龍(右)發表獲獎感言

第18屆百花文學獎頒獎期間,還舉辦了文學影視論壇、獲獎作家進高校、“書香地鐵·津彩閱讀”主題系列活動之一·百花文學獎獲獎作品文化中心站誦讀會等系列活動。

百花文學獎前身為百花文藝出版社1984年創立的《小說月報》百花獎,每兩年1屆。從2015年第16屆起增設散文獎項,升級為百花文學獎。第17屆增設“影視劇改編價值獎”。為追蹤與及時呈現中國科幻文學的最新成果,從本屆開始增設“科幻文學獎”。35年來,百花文學獎始終堅持以讀者投票為最大權重,已成為讀者、作家心目中頗具公信力與影響力的全國性文學大獎。從歷屆獲獎結果來看,百花文學獎獲獎者也代表著不同時期國內創作的中堅力量與文學潮流。

35年來,百花文學獎推出了一大批優秀作家、作品,王蒙、張賢亮、張承志、馮驥才、蔣子龍、劉心武、阿城、梁曉聲、莫言、賈平凹、劉震雲、劉恆、畢飛宇、蘇童、遲子建、方方、池莉、範小青等眾多讀者耳熟能詳的作家,都有作品獲得百花文學獎。歷屆獲獎作品中,中篇小說《綠化樹》(張賢亮)、《北方的河》(張承志)、《神鞭》(馮驥才)、《燕趙悲歌》(蔣子龍)、《孩子王》(阿城)、《煩惱人生》(池莉)、《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劉恆)、《妻妾成群》(蘇童)、《北京人在紐約》(曹桂林)、《一地雞毛》(劉震雲)、《活著》(餘華)、《分享艱難》(劉醒龍)、《天下無賊》(趙本夫)、《塗自強的個人悲傷》(方方)、《師父》(徐皓峰)等,均成為同一時期的文學精品,至今被廣為傳誦,產生了巨大的社會反響。

百花文學獎對影視劇的貢獻巨大。從入選第1屆“百花文學獎”的馮驥才的小說《神鞭》到入選第16屆“百花文學獎”的徐皓峰的小說《師父》,共有《秋菊打官司》《活著》《天下無賊》《集結號》《周漁的火車》《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激情燃燒的歲月》《北京人在紐約》《潛伏》等34部作品被改編成影視劇,幾乎屆屆都有作品被改編。

百花文学奖揭晓 见证文学的力量

文學與影視作品改編論壇現場

第18屆百花文學獎評選於2019年1月啟動,評選範圍為《小說月報》《小說月報·原創版》《散文》《散文海外版》《科幻立方》於2017~2018年刊發的作品。通過讀者投票和專家評審,最終綜合評選出獲獎名單。獲得本屆百花文學獎的小說、散文、科幻文學作品,在思想與藝術上,對於當下國內文壇也具有一定的啟示和引領意義。

莫言獲獎作品《等待摩西》中以“等待”意象,試圖建立反映中國歷史與現實的新文學景觀,顯示了莫言不懈的文學追求與新的文學雄心。蔣子龍的《暗夜》反映了他一以貫之的現實介入能力,以及令人敬佩的“同時代人”精神。劉慶邦的《燕子銜泥到梅家》表達出人們對鄉土對故園的共同追問和求索。徐貴祥的《鮮花嶺上鮮花開》帶領我們走進歷史的縱深,去探尋被忽略、被淹沒甚至被誤解的無名英雄。蘇童的《瑪多娜生意》揭示了當下社會的“心靈之失”。徐則臣的《兄弟》傳達出了“卑微者的理想也不能被蔑視”的文學之聲。張悅然的《大喬小喬》直面時代現實,書寫屬於

八零一代的獨特記憶。石一楓的《借命而生》用現實主義精神、浪漫主義情懷、人道主義關懷開始了對現實的正面強攻、直視和拷問。林森的《海里岸上》豐富了對經略海洋、逐夢深藍的認知。陳霽的《錦書1990》不僅包含著對隱秘而美好的個人情感體驗的傷懷追憶,更糅入了眾多面對社會變遷、人事更迭時個體深切而複雜的生命體驗與人生感喟。于堅的《治多采風記》經由古老的詩歌傳統“採風”,與地理、歷史、文化、宗教諸多因素複雜共振而獲得詩興。《松浦居隨筆》中,張煒熱烈地堅持純粹的文學核心,又溫煦地始終保持與潮流的距離,充滿哲思。熊育群的《雙族之城》立足於鮮活的文化現場,堅持回到生活世界本身,讓文化如其所是地顯現。王元的《火星節考》可以視為作為後嗣的科幻文學與作為母體的傳統文學砥礪互補而結出的碩果。

以品牌文學期刊為平臺,以讀者心意為基礎,百花文學獎評選方式的公正性與評選結果的權威性,贏得了廣大作家的認可、讀者的點贊,不僅記錄了中國文學的成長,同時也成為備受關注的文壇盛事和中國文學創作出版的“晴雨表”,影響和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作家、編導、讀者和觀眾……百花文藝出版社社長薛印勝滿懷信心地表示:35年初心不變,我們相信文學的力量永存,情懷總在。期待下一屆百花文學獎,再次共同見證文學的力量。

第18屆百花文學獎獲獎名單

短篇小說獎

儲福金《棋語·搏殺》、蘇童《瑪多娜生意》、畢飛宇《兩瓶酒》、蔣子龍《暗夜》、莫言《等待摩西》、任曉雯《換腎記》、徐則臣《兄弟》、黃詠梅《給貓留門》、劉慶邦《燕子銜泥到梅家》、湯成難《鴻雁》。

中篇小說獎

孫頻《光輝歲月》、張悅然《大喬小喬》、房偉《獵舌師》、徐貴祥《鮮花嶺上鮮花開》、石一楓《借命而生》、胡學文《龍門》、遲子建《候鳥的勇敢》、林森《海里岸上》、張欣《黎曼猜想》、楊少衡《魚類故事》。

長篇小說獎

紅日《文聯主席的駐村筆記》、周建新《王的背影》。

散文獎

李萬華《丙申年》、錢紅莉《春有信》、陳霽《錦書 1990》、于堅《治多采風記》、韓浩月《給某某的信,兼致故鄉》、張煒《松浦居隨筆》、傅菲《每一種植物都有神的面孔》、徐可《大敦煌》、熊育群《雙族之城》、黃桂元《棲居於潮落潮起》。

科幻文學獎

霜月紅楓《心殤》、汪潔《時間囚籠》、王元《火星節考》。

影視劇改編價值獎

王可以《可以在路上》、瑛子《我的博士女友》。

吳越、王小王、徐則臣、吳昊、寧肯、於文舲、周明全、李雙麗、孔令燕、走走、李蘭玉、季亞婭、陳崇正、王彪、劉汀、楊瑛、王童、馬小淘、崔健。

/樊國安

© 中國出版傳媒商報

中國書業最忠實的觀察者和記錄者

新媒體矩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