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月份暴跌後9月份又暴漲 平行進口車因政策波動頻現“過山車式”震盪

7、8月份暴跌後9月份又暴漲 平行進口車因政策波動頻現“過山車式”震盪

經濟觀察網 記者 王海宣 在7、8月份進口銷量跌至低谷後,平行進口車市場9月份進口量又突然大幅回升。平行進口車市場正呈現出“過山車式”的波浪起伏。

國機汽車近日公佈的9月份平行進口車進口量數據顯示,9月平行進口汽車進口量接近7、8兩月份進口量之和,達到18,893輛,同比增長106.3%,環比增長96.8%。1—9月平行進口汽車進口量共128,870輛,同比增長7%,佔進口總量的16.3%,與2018全年相比提升3.7個百分點。

此前的7月和8月,平行進口車市場連續兩個月大幅下滑,下滑幅度超過60%。而9月份暴漲超過100%的原因何在?國機汽車董事會辦公室高級經理王存在接受經濟觀察記者採訪時表示:“海關這邊有一個加強對進口車的檢測,從今年11月1日開始實施。所以在此之前,就有平行進口車集中報關,造成進口量波動比較大。”王存認為,國六實施、海關總署的政策是進口量波動的主要原因。

據王存介紹,海關總署日前發佈了《關於進一步規範進口機動車環保項目檢驗的公告》。根據相關規定,自11月1日起,實施進口機動車環保項目外觀檢驗、車載診斷系統檢查,並按不低於同車型進口數量1%的比例實施排氣汙染物檢測。此外,進口車企業相關車型應符合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環保信息公開要求。正是受這一政策影響,平行進口車商趕在11月之前集中報關,提升了進口量。

事實上,今年來平行進口車市場曾多次受政策影響而出現市場波動。今年7月1日起,全國16個省市開始正式從國五排放標準切到國六排放標準,引發大批國五標準的進口車為了趕在新政實施前上牌,出現了集中報關的熱潮。從4月份開始,平行進口車進口量開始出現大幅度增長,並在6月份達至銷量頂峰。此後,又因為進口車國六車型未能及時引進,引發了7、8月份進口量驟降的情況。

而9月份進口車之所以會出現暴漲,還與去年同期的進口量基數較低有關。去年9月份平行進口車進口量僅為9157輛,這背後同樣是政策影響所致。自去年7月1日起,進口車關稅由之前的25%調低至15%,這導致很多進口車集中選擇在7、8月份報關,形成進口量高峰。去年8月份,平行進口車進口量為25,023輛,9月份便驟降至9,157輛。

從2014年啟動試點開始直至2017年,平行進口車銷量一直保持著同比增長。2018年,受中美貿易關係、進口車稅率調整等因素影響,平行進口車進口量出現18.6%的下滑。今年前三季度則重回增長趨勢,取得了7%的同比增長,在總進口量的佔比也有所提升。

具體來看,平行進口車中,豐田是份額最大的品牌,2019年1—9月份額達44.2%,日產和奔馳位居二、三位,前六大品牌累計份額為91%。豐田和三菱佔比分別提升5.5和6.5個百分點,寶馬和路虎分別同比下滑4.2和4.7個百分點。平行進口汽車市場依舊以SUV為主體,2019年1—9月份額為85%;MPV份額為10%,較2018年份額提升2個百分點;其他車型份額保持相對穩定。

但需要指出的是,當前平行進口車進口量的提升並不等同於終端銷量的提升,平行進口車經銷商的經營狀況仍未得到改善。這種不景氣的經營狀況從7月1日起國六標準實施後就開始出現。在經濟觀察網記者9月份的調查中,因為連續幾個月的慘淡經營,不少車商自稱“甩賣完國五車型就準備轉行”。

“今年沒有金九銀十。”11月20日,在被問到9月份平行進口車的銷量情況時,海淘車董事長林明軍告訴記者。海淘車是國內的一家平行進口車電商平臺。

據瞭解,雖國六標準已實施了近5個月,但是大部分平行進口車仍未有國六版本,這對市場的影響很大。由於平行進口車引進的都是針對歐洲、北美等地區銷售的車型,因此在進入中國市場時,關於國六排放標準的審核會比較麻煩。公開資料顯示,國六車型必須在完成工信部公告認證、環境保護部環保認證、認監委3C認證之後,才能上牌。平行進口車往往在3C認證這一環節會卡殼。

此前,在實施國四、國五排放標準時,3C認證中關於排放標準的數據,可以由經銷商們負責檢測,通過認證後便可以上牌。不過,在國六排放標準下,這一方式不再行得通。而是改由廠商授權,但這與平行進口商的特性相違背。另外,林明軍表示,“國外的車並不是按照中國標準,比如歐洲標準,很多(實際上)是符合國六的。

由於率先實施國六排放標準的省市的汽車銷量佔據中國汽車總銷量的70%左右,這意味著車型儘快切換至國六標準對廠商的銷量影響很大。目前,各大豪華品牌已早早完成國六車型的佈局及投放,除了一些邊緣化的自主品牌外,其餘各汽車品牌也基本上已不再受這一政策困擾,但這一政策對平行進口車市場的影響仍在持續。

本文經「原本」原創認證,作者經濟觀察報,訪問yuanben.io查詢【1JFH2LJD】獲取授權信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