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以來已有15位基金經理離職 績差是主因

臨近年底,公募基金行業的離職潮再度洶湧。僅11月前20天,就有16位基金經理離職,平均每個工作便有一個基金經理離職。有業內人士表示,今年股市的結構性行情中不少基金業績漲幅較好,但依然有不少偏股基金經理業績不佳。此外,今年債券基金整體表現不及往年,債券基金離職數量明顯增加。

基金經理離職原因各不相同 績差是主因

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11月的前20天,共有15位基金經理離職,涉及14家基金公司,其中僅中信保誠基金旗下11月已有兩位基金經理離職,中郵基金、民生加銀基金、平安基金等14家基金公司各有一位基金經理離職。與往年不少公募基金經理“奔私”不同,今年基金經理離職大多是由於業績較差而被調離了原來的崗位。

以中科沃土基金離職基金經理楊凡為例,截至離職,其所管理中科沃土轉型升級混合近兩年時間,任職年化回報為-6.36%,其在中科沃土沃祥債券任職期間年化回報為-1.48%,其在2017年12月至1019年4月間中科沃土沃嘉混合任職年化回報為-10.12%,僅其自年初所管理的中科沃土沃瑞混合任職期間回報超15%,但同類基金排名中游。

除此之外,也有部分基金將業績平平的基金經理調離了崗位。10月22日,平安基金髮布5則關於基金經理離任的公告,施旭因工作需要,不再擔任平安深證 300 指數增強、平安股息精選滬港深股票、平安中證滬港深高股息、平安鑫安混合、平安鑫享混合基金經理,施旭管理平安鑫享混合A年化回報4.03%,但落後於業績比較基準-3.38%,平安安享混合A年化回報10.56%,依然落後於業績比較基準-0.04%,其管理的平安恆生中國企業ETF年化回報僅2.32%,平安量化精選混合C年化回報僅0.11%,平安量化先鋒A年化回報為-1.15%。而在11月5日,施旭從平安基金離職,離任原因為個人原因。

今年以來債市持續震盪,除可轉債基金外,債券基金整體表現遠不及往年,債券基金經理離職數量也大幅增加。數據顯示,11月份離職的基金經理中就有4位債券基金經理。

另據數據顯示,今年全年已有近200多位基金經理離職,其中股市持續震盪的前七個月就有多達104位基金經理離職,而據數據顯示,2016年至2018年,基金經理離職人數分別為159人、171人和194人,今年基金經理離職數量大概率超過去年。

就單個基金公司統計,廣發基金離職基金經理數量最多,人數為7人,平安基金、東方基金、匯添富基金,基金經理離職人數各為6人。

基金經理優勝劣汰或成常態

古語有云:流水不腐,戶樞不蠹。

今年前十一個月基金經理離職原因各不相同且數量遠超往年,但基金公司新聘基金經理數量也持續攀高。

數據顯示,截至11月20日,今年以來基金公司新聘基金經理數量合計多達404位,涉及124家基金公司,其中嘉實基金、易方達基金新聘基金經理數量均超10位,富國基金、天弘基金、南方基金等26家基金公司新聘基金經理數量在5位以上。

另據數據顯示,匯豐晉信基金、浙商基金、泰信基金、中郵基金、華商基金等25家基金公司在任基金經理均源自內部培養。而富國基金、中歐基金在任基金經理中均有8位來自同行,平安基金、前海開源基金、工銀瑞信基金、匯添富基金等12家基金公司在任基金經理有5位以上來自同行。

有業內人士表示,因基金業績排行每天都會發布,眾多基金經理每天都會面臨著壓力,尤其是市場泥沙俱下和結構性行情造成基金業績嚴重分化時,基金經理更是“壓力山大”,不少操作風格激進的基金經理在這樣的市場下黯然下課也是在所難免。

但也有內人人士認為,當前各家基金公司都有合理的考核機制,如果絕對收益和相對收益表現都不好,淘汰這樣的基金經理對於投資者來講是一件好事。而且,公募基金作為金融行業的“黃埔軍校”聞名已久,優秀的投研人才會不斷上位。

本文源自中國網財經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