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生的170cm和女生的170cm居然差這麼多

男生的170cm和女生的170cm居然差這麼多

轉自Vista看天下

男生的170cm和女生的170cm居然差这么多

不存在真正170cm的中國男人?

承認吧,在如今互聯網上水深火熱的兩性話題輿論場中,身高才是男性最大的命門。

畢竟長相不行還有機會,暫時沒錢不代表以後一定沒有,但“個子矮”,卻成了最多隻能靠增高鞋墊強撐5釐米的“原罪”。

經過多年的觀察教訓,網友們早已總結出了中國男性是怎麼幫自己的身高“拔苗助長”的:

不到170cm的統稱170cm,170cm出頭的就說172cm。

175cm以下的,可以強行四捨五入到176cm。至於176cm的,直接180cm就完事兒了。

男生的170cm和女生的170cm居然差这么多

總之,這個世界上彷彿不存在170cm的男人,因為假的170cm在冒充170cm,真的170cm也在往上拔高;

這個世界上好像也不存在179cm的男人,因為就差那麼一丟丟,誰會忍住進軍180cm世界的誘惑?

甚至這幾年由於這個虛報規則愈發深入人心,還引發了“通貨膨脹”:“別人好像都知道說自己170cm的男生其實沒有170cm,那再多報一點,172cm吧!”愈發呈現“人有多大膽,身高就有多大產”的繁榮景象。

男生的170cm和女生的170cm居然差这么多

那麼,為什麼男生明知道有很多種方式被揭穿,還形成了堅持虛報身高的默契?

一方面原因是,現實生活中的吹噓無傷大雅。多說那麼兩三釐米也不會真被人拿把尺子量一量,但177cm說成180cm,立刻在當下崇尚男生高大身材的審美潮流中完成了質的飛躍。

男生的170cm和女生的170cm居然差这么多

另一方面,男性虛報身高最嚴重的場合莫過於相親的初期階段。

如今的婚戀市場上,特別是只看條件盲選的相親市場,對身高不夠高的男生很殘酷。

畢竟看得見摸得著的人之間相處,有時候性格的契合還會讓人覺得身高其實不是問題。可是在擺條件互相篩選的相親中,儘管生活並不是《非誠勿擾》,很多人還是會在聽到不合心意的身高的那一刻就滅掉了燈。

男生的170cm和女生的170cm居然差这么多

就連介紹對象的阿姨,都已經熟練掌握了800種話術為一個在相親市場上不算高的男生找補:這孩子,不高/不是很高/不矮/不是特別矮……

但真正見面後,虛報身高的男生又總會收穫對方發現貨不對板的失望,而且最扎心的莫過於那別具一格的好人卡:“你要是再高一點就好了……”

男生的170cm和女生的170cm居然差这么多

這就形成了一個無解的循環:矮個男生知道自己在交友中不佔優勢,所以想辦法把自己說高點兒,畢竟要是不撒這個謊,連愛的入場券的邊都摸不到。

可是真正見面被拆穿後的一系列結果,最終只會繼續加劇“矮個男生不好找對象”的社會現象。

重複上演的劇情讓相親中虛報身高這件事,變得越來越像不成文的規矩一般普遍,也愈發成為被輿論嘲弄的對象。

男生的170cm和女生的170cm居然差这么多

也不存在真正170cm的中國女人?

當然,女性就不會因為個子矮而強行四捨五入嗎?

其實這件事比男性謊報身高更早被吐槽,女生“155cm自動158cm”“158cm自動160cm”“160cm自動162cm”的潛規則也早已深入人心。

虛報身高的謊言被拆穿,也成了女明星在輿論場中的一個嘲點,儘管它背後的動機也是一種很普遍的、女性對當下審美中完美姣好身材的追求。

男生的170cm和女生的170cm居然差这么多

但相對來說,個矮並不會對女生造成那麼致命的打擊,反而

個子太高才是讓女生謊報身高的最大動機:

170cm就說168cm,174cm就說172cm,176cm-180cm區間咬死174cm,180cm以上就……紙包不住火,只好實話實說了。

這一點其實也經常在女明星身上體現,比如跟許多日本男演員搭戲都顯得大鳥依人、但似乎和所有人之間達成了一種看破不說破之默契的新垣·結衣沒人相信她只有168cm。

男生的170cm和女生的170cm居然差这么多

穿著平底鞋快要趕上一群自稱180cm男明星的關曉彤,百度百科咬死身高172cm,讓“關曉彤和男明星究竟誰的官方身高撒謊了”成了一個難解的謎題。

男生的170cm和女生的170cm居然差这么多

高個子女生由於是少數,生活中難免會有很多不太方便的地方。比如買褲子的腰圍和褲長永遠買不到都合適的,腳大買不到鞋,等等。

但這些難處總歸都是自己默默忍了,促使人對外報低身高的動力,還是自己在外人眼裡的樣子。

99%高妹的人生,總是會被默認:既然你個兒高得像男生,性格也一定很“爺們兒”。

於是打蟲子她第一個上,玩過山車她是其他妹子的精神支柱,自然而然地被剝奪了做軟妹的權利。

個兒高體育也必然要好,彷彿高妹都是天然的女籃/女排運動員,不然就會得到一句非常失望的“你白長這麼大個兒了”。

這種事情多了,高個兒女生開始不愛承認自己真的有那麼高。反正視覺上已經夠突出了,口頭上就少說一點,省得又惹來“你怎麼這麼高”的大驚小怪。

當然,到了適婚年紀也要面對那個同樣的、極其現實的問題:

在如今這個相親市場裡,很難說女生學歷太高和身高太高到底哪個才是更不利的條件,後者被提起時的第一反應總是被敬而遠之,彷彿女生個頭一高就是哥斯拉。

男生的170cm和女生的170cm居然差这么多

於是,最尷尬的場面莫過於自稱172cm的女生和自稱172cm的男生相親,因為你永遠不知道倆人見面的時候,女生可能比男生高多少。

男生的170cm和女生的170cm居然差这么多

這場面雖然十分滑稽,仔細想想卻也讓人覺得很荒唐:

讓人們能真實地對待這幾釐米的差距,真的有那麼難嗎?

男生的170cm和女生的170cm居然差这么多

不過是一場互相傷害

當不同的人群都不敢承認自己的真實身高、想方設法地“造假”,背後又何嘗沒有藏著一些性別偏見和刻板印象。

男生總希望自己越高越好,因為在一般的觀念中,只有個子足夠高,才能有所謂的男子漢氣概,能成為女生的依靠。

同理,女生不能太高,不然就沒有女孩溫柔乖巧的樣子,還容易讓男的覺得“有壓力”。

最近幾年的互聯網特別愛討論“男女身高怎樣才算相配”的風氣似乎更加放大了這種觀念,尤其是最愛渲染“最萌身高差”的那段時間。

偶像劇裡給出的完美情侶範式,總是強調男方的高大、女方的嬌小,霸道總裁壁咚時必須得有一定高度優勢才能傾斜荷爾蒙。

網紅情侶也流行過恨不得男的能一把把女的扛起來就走的身高搭配,差不多把這種追求放大到了極致,並極盡渲染“這就是愛情最好的樣子”。

男生的170cm和女生的170cm居然差这么多

在這種輿論中你會發現,好像男性的身高就算不矮,也越來越不夠用了。

放10年前,男性178cm的身高已經算是不錯的條件,甚至有點“標準身高”的意思,因為這個高度最有利於建立一個成熟中國男性高大但不失穩重的形象。

男生的170cm和女生的170cm居然差这么多

178cm也有可能是男演員扮演皇帝准入門檻。

但在10年後的今天,有老哥吐槽,自己真實178cm的身高居然也在身邊人眼中算是拿不出手的,因為會被認為“大街上隨便找一個小哥哥,哪個不是180cm以上”。

男生的170cm和女生的170cm居然差这么多

說起來有點荒唐,幫自己拔苗助長的男生和不切實際的女孩雖然出於不同的心理,但殊途同歸地活在了一個“男人人均180+cm”的世界裡。

此時就不得不扔出一個令人清醒的數據了。

2015年

國務院發佈的《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顯示,中國成年男性(老年人、中年人、年輕人)的平均身高是167.1cm。女性的數據是155.8cm。

其實,現實生活中覺得自己獲得了一個完美身高的人才是少數吧?從平時網友的吐槽就看得出,人總會有那麼一個時刻恨自己的身高長錯了。

個矮的女生可能會夠不到衣櫃頂端的杆子,個高的男生在學校宿舍永遠睡不到能舒服伸展雙腿的床,各有各的難處;而在擇偶這件事上,像王祖藍夫妻一樣老婆比丈夫高的搭配,過得好的也不止他們一對兒。

身高明明是一個冷暖自知,也最不影響一個人道德品性、智力性格的個人特質,但偏偏,“身高歧視”成了當下一個任意發洩的出口。

如今的輿論場中,人們對某一種理想狀態的渴望,不知為何總是會演變成對不理想狀態的鄙夷和嘲諷。

在知乎成百上千個關於矮個子男生的消極問題裡,你會發現,最影響人的其實不是那個一百多釐米的數字本身,而是後天遇到指指點點、嘲諷貶低而形成的自卑。

男生的170cm和女生的170cm居然差这么多男生的170cm和女生的170cm居然差这么多

在公眾人物身上,郭敬明、沈月們被繞過了其本身的能力和品德,跟這些東西最無關的身高問題反而承載了輿論最多的惡意。

折射社會現象的個人擇偶問題被拿到網絡上討論、變成“條件對條件的碰撞”時,身高一言不合就會變成對某一個人群的掃射和互相攻擊。

男生的170cm和女生的170cm居然差这么多男生的170cm和女生的170cm居然差这么多

但口舌之快後仔細想想,人們又何必對彼此如此苛刻?

身高“達標”了還有體重,身材“合格”了還有長相,一個人能被他人肆意褒貶的東西根本就是無底洞。

既然身體的高度自己無法操控,或許還不如像心靈雞湯說的,更在意生命的高度呢。

男生的170cm和女生的170cm居然差这么多男生的170cm和女生的170cm居然差这么多

轉自Vista看天下

男生的170cm和女生的170cm居然差这么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