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修復城市修補試點城市工作經驗(八):內外兼修標本兼治讓玉溪宜居宜業

生態修復城市修補試點城市工作經驗(八):內外兼修標本兼治讓玉溪宜居宜業

8月15日~16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生態修復城市修補”試點現場會在陝西省延安市召開。58個試點城市及其他有關城市生態修復城市修補工作相關負責人齊聚一堂,共同交流生態修復城市修補經驗。

近幾年來,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貫徹落實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精神,指導58個試點城市工作,通過生態修復和城市修補,探索城市補短板、惠民生轉型發展的城市建設管理經驗。這些城市從百姓身邊小事、難事入手,取得了推進資源枯竭城市轉型、改善城市生態本底和城市公共環境、提升城市服務功能、推動老舊城區改造、傳承歷史文化、改善城市風貌等多方面成效,受到廣泛好評。

多年來,雲南省玉溪市始終將“生態立市”作為第一發展戰略,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扛實生態環保政治責任,爭當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堅持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以提高質量為關鍵,將“城市雙修”試點工作作為轉變城市發展方式的重要抓手,著力改善中心城區生態環境質量、補足城市基礎設施短板、提高公共服務水平、提升城市綜合治理能力,努力打造生態宜居、環境怡人的城市。

玉溪市中心城區包括紅塔區和江川區的部分街道、鄉鎮,總面積568平方公里,中心城區人口約為66萬人。以“山、水、林、田、城、草”的獨特自然生態格局優勢,突出山水交融、高原綠色的城市風貌特色,建設宜居宜業的生態和諧玉溪。紅塔區突出山水特質、人文歷史優勢,走出了一條具有特色的城市化發展之路,在玉溪總體城市規劃的指導下,逐漸形成了“一心雙核四組團”的空間形態。江川區則是依託交通幹線及星雲湖發展起來的小城鎮,城市建設用地總體佈局沿環路呈組團發展的趨勢,城市功能按“一核六心六軸七組團”佈局。

江川城區現狀用地主要集中在星雲湖以南、江通路以北、澄川路以東南區域,過境交通呈弧形繞城而過,行政、商業等城市公共設施大多佈置於老城核心區。

共同參與保障“城市雙修”工作有序開展

“城市雙修”試點工作範圍。玉溪市於2017年7月被列為全國第三批“城市雙修”試點城市,試點區域範圍為中心城區,包括紅塔區和江川區的部分街道、鄉鎮,總面積568平方公里。

試點工作推進措施。一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將“城市雙修”工作作為深化改革重要事項,以“增綠添色、點亮玉溪、六城同創、建設花城”統領“城市雙修”各項工作,制定“城市雙修”試點工作方案,加強統籌、加快推進“城市雙修”項目實施。二是成立“城市雙修”試點工作領導小組,玉溪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負責統籌“城市雙修”項目實施工作,強化施工組織管理,逐個實施項目計劃,嚴格控制工期,最大限度降低對市民生活的影響。三是為推進項目實施,玉溪市對市屬投融資公司進行了改革重組,組建了國有資本投資專業化實體公司,作為中心城區市政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城鄉人居環境提升等項目的投融資平臺,承擔舊城改造、保障房等項目的融資、建設、管理和運營。四是邀請專業團隊做好技術服務和指導。加強項目技術指導力度和技術服務水平,不定期邀請市政府城鄉規劃委員會專家委員會成員作為技術顧問,為“城市雙修”工作把脈。

開展系統調查評估,制定“城市雙修”試點工作目標,科學編制“城市雙修”規劃。對中心城區城市建設和城市生態環境進行系統調查評估,制定“城市雙修”試點工作目標,科學制定“城市雙修”專項規劃,以問題為導向,以“解決現狀問題、促進轉型發展”為方向,突出“外修風貌、內修品質”全方位的修復與修補,以“城市雙修”促進城市轉型發展,做好內外兼修、標本兼治,解決城市問題,實施特色化發展,以山水田園修復為基礎,將城市特色魅力提升與品質宜居建設相結合,以重點項目帶動全局,以微創手法推進“城市雙修”,打造生態園林之城、人文魅力之城、健康宜居之城。構建了“問題—方向—系統—策略—空間—示範”體系,充分調動各部門力量共同參與,保障“城市雙修”規劃目標落實。

生態修復城市修補試點城市工作經驗(八):內外兼修標本兼治讓玉溪宜居宜業

全面實施“城市雙修”試點項目

交通體系類

城區路網優化與新建項目。實施火車站站前廣場及周邊市政道路工程建設,目前火車站站前廣場正在進行地下室裝修,周邊市政道路已完成縱一路、橫四路、規劃20米路、站前路B段、紅匯路B段、秀山路延長線,正在推進實施橫一路、橫二路、橫三路建設。

全面推進“公交都市”創建工作。對現有公交線路進行調整,增加市區部分公交線路滿足城南客運站和玉溪站出行需求;開通江川區至紅塔區第50路公交線路,對南北大街、紅塔大道、玉興路、珊瑚路、明珠路等路段的100個智能公交站點建設,完成公交智能調度系統建設、“一卡通”項目前期建設工作,通過與建設銀行合作,已基本實現滇中城市經濟圈9個州市政府所在地城市交通“一卡通”互聯互通目標,為百姓城市生活提供更優越的交通出行服務。啟用了城南交通客運站,實施龔家路建設,研究制定了城南客運站周邊交通改善方案,加大公交場站建設資金投入,建設東部公交客運換乘樞紐站、高鐵新城公交樞紐站。

自行車租賃系統建設項目。開展中心城區建設城市綠道網絡和安全騎行工程,建成騎行道32.911公里,完成站點建設113個,投入運營站點113個,投放公共自行車2350輛、助力車440輛、鎖車樁2438個。

特色風貌類

以“點亮紅塔”一期建設成果為基礎,繼續實施“點亮紅塔”二期工程,對城區夜景照明進行優化提升,推進主幹道、高速公路過境立交、臨街建築外立面夜景打造以及火車站夜景燈光工程。

實施城市雕塑景觀工程,結合綠地系統、慢行系統的建設,綜合考慮城市的空間佈局、歷史文化等因素,打造具有玉溪特色的雕塑系統,在城區主要路口、廣場、公園擺放盛花器和鮮花,美化景觀節點。

市政公共設施類

及時改造技術落後尤其是存在安全隱患的電信、電力、郵政、供水、供氣等市政公用設施;在科教創新城啟動北片區供水(一期)工程建設;玉溪市汙水再生利用工程、玉溪市汙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工程完工並投入運營;積極推進玉溪市第三汙水處理廠、玉溪市餐廚垃圾綜合處理項目、玉溪市汙水處理廠汙泥處理處置項目前期工作。

試點工作成效顯著

玉溪市“城市雙修”試點工作充分結合實際,立足既有工作,以市民需求為中心,重點補短板,力爭做到花小錢辦大事,通過各項工作的實施,玉溪在城市生態修復、改善城市景觀生態環境方面取得一定成效,為全面提升城鄉人居環境起到了積極的示範效應。

城市面山生態環境修復,為市民提供休閒遊憩空間。通過全面實施壩區面山及崑玉、玉元、玉江等公路沿線面山山體景觀生態修復,有計劃地打造沿線面山的生態景觀廊道,推進城區面山綠化工作,形成面山綠化廊道和景觀屏障。同時,還實施了中心城區東近面山綠化工程,在荒山、荒坡治理完善的基礎上,利用原有地形依山就勢、合理佈局,按片區—路網—景觀節點建設,形成點—線—面的有機結合。植物種植體現“喬灌草花藤”的有效搭配,注重對公園內部原有樹木的保護和新植苗木的有機結合。各景觀節點的建設與玉溪本土文化元素的融合,打造了五腦山生態公園和高龍潭生態公園,建成了玉溪首條綠道,將兩湖大瀑布、尚易佳園、五腦山生態公園、玉溪革命烈士紀念園、紅塔山公園、錢瓜山、關索山、大紅坡水庫、紅塔體育森林公園、高龍潭生態公園10座生態公園景觀節點串成一片,實現了各景觀節點山山相連,路路相通,使玉溪的東部面山綠化景觀融為一體,為市民提供了大面積的休閒遊憩場所,為城市提供了重要的生態景觀山體屏障。

優化城市景觀綠地,城市活力得到提升。紅塔區城區構建了一圈、四片、二縱、二橫、多心的綠化網絡。推進綜合公園、社區級公園與廣場建設,形成佈局合理方便遊憩的公園體系。按照適地適樹原則增加綠地植物種植層次,並逐步完善公園綠地的生活服務配套功能,與城市綠道、公共衛生間、停車場及其它城市服務設施相結合。依託本地歷史文化資源,結合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提高公園綠地的景觀設計質量和管理水平,賦予其文化內涵,打造了一批中心城區街頭景觀綠地樣板工程。城市公園綠地的服務配套功能逐步完善,景觀效果大幅改善,為市民提供了日常的生活、休憩、學習、交流的場所,城市活力得到提升。

保障措施助推“城市雙修”工作

強化組織領導。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強化各級各部門開展“城市雙修”工作的主體責任,明確職責分工,建立健全實施機制,協調項目實施中的各類事宜,形成共同責任機制,全面推進玉溪“城市雙修”工作。

強化監測考評。“城市雙修”作為一項日常性、長期性工作,針對規劃實施過程中面臨的外部問題和規劃自身存在的問題,及時開展評估總結,不斷髮現問題、總結經驗教訓。根據項目的實施情況,加強規劃實施的過程監督,完善定期評估機制,建立績效考評體系。

強化社會參與。加強“城市雙修”工作的輿論宣傳,充分發揮各基層社區組織、社會團體參與規劃實施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提高全社會對“城市雙修”工作的認知,健全項目實施情況社會監督機制和公眾評議機制,最大限度匯聚人民群眾的力量和智慧,形成群策群力、共建共享的局面。

來 源:2019年11月11日中國建設報

原 題:《建設宜居宜業、生態和諧的玉溪》

生態修復城市修補試點城市工作經驗(八):內外兼修標本兼治讓玉溪宜居宜業


監製:肖正華 主編:程小紅 編輯:高洋洋

生態修復城市修補試點城市工作經驗(八):內外兼修標本兼治讓玉溪宜居宜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