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艦簡稱大全

戰艦簡稱大全

戰艦簡稱大全

上面兩張都是小編與朋友日常聊遊戲的微信截圖,如果對艦船有了解的人可能會很容易的理解對話的意思,但是對於不太瞭解的人來說,可就不太友好了。

所以本篇文章的目的就是系統的介紹一下個艦船類型的簡稱,以此來幫助大家多瞭解一下相關知識。


像是BB、CV這種簡稱,實際上是來自於美國海軍通用艦船分類系統(US Hull Classification Symbols)。這套系統屬於更大的海軍戰船舷號系統,是美國海軍及其北約用來識別不同類別的艦船的代號。英國皇家海軍和其他的歐洲國家的海軍也用極為相似的代號來表明不同類別的戰艦和海軍戰船舷號系統。當然,北約也會用這個符號來標識蘇聯/俄羅斯和中國的艦船。

分類代號和舷號是一艘現代戰艦必有的標誌。當戰船得到重大改進或者另作他用時將會得到一個新的代號,有時候會更改舷號有時候則不會。當然,這個代號系統自1907年誕生以來也經過很多次的改變,所以很多戰船的代號會隨著代號系統的修改而修改,但其實戰艦本身並沒有任何改變。很多美國戰船的代號並沒有被真正的使用,但這些代號也在海軍艦艇數據庫中記錄。

1975年,美國海軍將巡洋艦,護衛艦,遠洋護衛艦重新分類以達到與其他國家分類方法的統一,同時也消除了與蘇聯戰艦分類的隔閡。

作戰艦艇

  • 水面戰艦
戰艦簡稱大全

這些水面艦通常用於在海上與敵交戰,包括戰列艦、巡洋艦、驅逐艦和護衛艦。戰列艦通常具有厚重的裝甲和強大的火力,巡洋艦相對戰列艦這兩方面都要弱一些,驅逐艦以及護衛艦則更弱。在1920年以前,這些水面戰艦的代號通常以“類別-編號”作為格式,其中類別則要求必須用全稱。但這些代號通常的被以最簡短方式記錄,就像“B-x”、"C-x"、"D-x"等等。比如,1920年前,明尼蘇達號戰列艦的戰艦代碼必須標為“USS Minnesota,Battleship No.22”(美國海軍戰艦明尼蘇達號,第22號戰列艦),但在記錄中則記為“USS Minnesota,B-22”。1920年後,戰艦代號在紀錄和戰艦標示上得到了統一併有所變化,代號如果是一個字母的縮寫將雙寫,如明尼蘇達號的就成了“USS Minnesota(BB-22)”,戰列巡洋艦 Battle cruisser 就簡稱為 BC。以下為各種水面戰艦的類別和代碼:

航空母艦

戰艦簡稱大全

信濃號航空母艦(旁邊是雪親王)

所有以艦載機為主要戰鬥工具的戰艦被稱為航空母艦。“CV”是航空母艦最基本的代號。最早“CV”是由巡洋艦(Cruiser)而來,這個代號表示航母的用途與巡洋艦相同,被看作是用於延伸對海上的控制的艦船。字母“V”來源於法語單詞“Voler”(飛行)。這與當時大眾的看法並不相同,當時人們認為“CV”的意思代表的是“Carrier Vessel”(運載艦隻,後來這個解釋成了主流)。自1935年後,“CV”正式成為了艦船類別代號,其意義為“Aircraft Carrier”(航空母艦)。在美國,航空母艦的代號被分類兩個序列:第一序列為“CV”序列,即戰鬥航母序列。以蘭利號為該序列首艦,編號CV-1;第二序列為“CVE”序列,即護航航母序列。該序列編號自CVE-1郎島號開始一直到CVE-128沖繩號為止,該序列現已經被廢除。以下為各種航母的類別和代碼:

AV:水上飛機航空母艦

戰艦簡稱大全

神威號水上飛機航母

AVG:飛機運載母艦(護航航母)(1941到1942年使用)

戰艦簡稱大全

博格號護航航母

AVD:攻擊型水上飛機航空母艦(退役)

戰艦簡稱大全

日進號水上飛機母艦

AVP:水上巡邏飛機航空母艦(退役)

ACV:飛機運載母艦(護航航母)(1942年使用)

戰艦簡稱大全

甘比特灣號(被大和一發近矢入魂

CV:艦隊航空母艦(1921年~1975年使用),多功能航空母艦(1975年至今)

戰艦簡稱大全

遼寧艦

CVA:攻擊型航空母艦(1975年6月30日與“CV”合併)

戰艦簡稱大全

傳奇航母——企業號

CVAN:核動力攻擊型航母(1975年6月30日與“CVN”合併)

戰艦簡稱大全

另一艘企業號核動力航空母艦

CVB:大型航空母艦(1952年與"CVA"合併)

戰艦簡稱大全

中途島號

CVL:輕型航空母艦(退役)

戰艦簡稱大全

皇家方舟號

CVN:核動力航空母艦

戰艦簡稱大全

戴高樂號核動力航母

戰列艦

戰列艦(Battleship)是一種以大口徑火炮攻擊與厚重裝甲防護為主的高噸位海軍作戰艦艇。是能執行遠洋作戰任務的大型水面軍艦。其自風帆時代誕生,1860年開始變革,在1870-1890年之間一度斷代,但是期間的實驗探討一直沒有中斷,由1890年開始復興至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末期逐漸式微。戰列艦曾長期是各主要海權國家的主力艦種之一,作為各國海軍的主力艦。二戰結束以後戰列艦的戰略地位被航空母艦和戰略導彈核潛艇所取代。

B:戰列艦(1920年前)

戰艦簡稱大全

紐約號戰列艦

BB:戰列艦(退役)

戰艦簡稱大全

金剛號戰列艦

BBG:巡航導彈戰列艦(僅適用於理論文章中,並沒有實際使用)

BC:戰列巡洋艦(退役)

戰艦簡稱大全

HMS的驕傲——胡德號戰列巡洋艦

BM:巡視艦(沒找到圖)

巡洋艦

巡洋艦是一種火力強、用途多,主要在遠洋活動的大型水面艦艇。巡洋艦裝備有較強的進攻和防禦型武器,具有較高的航速和適航性,能在惡劣氣候條件下長時間進行遠洋作戰。

巡洋艦的主要任務是為航空母艦和戰列艦護航,或者作為編隊旗艦組成海上機動編隊,攻擊敵方水面艦艇、潛艇或岸上目標。

巡洋艦隨著時代的發展,漸漸走向衰落,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各國已基本不再建造巡洋艦,只有美蘇還曾建造過幾級,比如美國的提康德羅加級,蘇聯的基洛夫級。進入21世紀後巡洋艦會逐漸被驅逐艦所取代,其將成為歷史。

ACR:鐵甲巡洋艦(1920年前)

戰艦簡稱大全

三笠號

C:巡洋艦(1920年前,分為防護巡洋艦和無防護巡洋艦)

戰艦簡稱大全

十月革命中的功勳戰艦

CA:(第二版本)重巡洋艦,從重炮巡洋艦中區分出來(退役)

戰艦簡稱大全

最上(川)級重巡

戰艦簡稱大全

克里夫蘭級巡洋艦

CAG:飛航導彈巡洋艦(我也沒聽過)

CB:大型巡洋艦

戰艦簡稱大全

阿拉斯加級

CG:導彈巡洋艦

戰艦簡稱大全

提康德羅加

CGN:核動力導彈巡洋艦

戰艦簡稱大全

基洛夫

驅逐艦

驅逐艦(英文:Destroyer),是一種多用途的軍艦,19世紀90年代至21世紀以來,海軍重要的艦種之一,是海軍艦隊中突擊力較強的中型軍艦之一。

現代驅逐艦裝備有防空、反潛、對海等多種武器,既能在海軍艦艇編隊擔任進攻性的突擊任務,又能承擔作戰編隊的防空、反潛護衛任務,還可在登陸、抗登陸作戰中擔任支援兵力,擔任巡邏、警戒、偵察、海上封鎖和海上救援任務以及提供無人艦載機的起飛和降落。

現代驅逐艦主要職責以護航為核心,同時擁有偵察巡邏警戒,佈雷,襲擊岸上目標等,廣泛的作戰職能使得驅逐艦成為現代海軍艦艇中用途最廣的艦艇

D:驅逐艦(1920年前)

戰艦簡稱大全

海風級驅逐艦

DD:驅逐艦

戰艦簡稱大全

參見親王

DDE:反潛驅逐艦(該代號於1962年取消)

DDG:導彈驅逐艦

戰艦簡稱大全

阿利伯克

DDK:獵艇驅逐艦(該代號於1950年3月4日與DDE合併)

DDR:雷達哨驅逐艦(退役)

DE:護航驅逐艦(二戰後與改稱遠洋護航驅逐艦)

戰艦簡稱大全

砍農級護航驅逐艦

DE:遠洋護航驅逐艦(該代號於1975年6月30日停用)

戰艦簡稱大全

拉德羅級

DEG:遠洋導彈驅逐艦(該代號於1974年6月30日停用)

DL:引導驅逐艦(後改稱為護衛艦)(退役)

DLG:導彈驅護艦(該代號於1974年6月30日停用)

DLGN:核動力導彈驅護艦(該代號於1974年6月30日停用)

DM:佈雷驅逐艦(退役)

護衛艦

護衛艦(英文名稱:Frigate )是以導彈、艦炮、深水炸彈及反潛魚雷為主要武器的輕型水面戰鬥艦艇。它的主要任務是為艦艇編隊擔負反潛、護航、巡邏、警戒、偵察及登陸支援作戰任務以及提供無人艦載機的起飛和降落。

護衛艦是以反艦/防空導彈、中小口徑艦炮、水中武器(魚雷、水雷、深水炸彈、反潛火箭彈等)為主要武器的中小型戰鬥艦艇。它可以執行護航、反潛、防空、偵察、警戒巡邏、佈雷、支援登陸和保障陸軍瀕海翼側等作戰任務,曾被稱為護航艦或護航驅逐艦。在現代海軍編隊中,護衛艦是在噸位和火力上僅次於驅逐艦的水面作戰艦隻,但由於其噸位較小,自持力較驅逐艦為弱,遠洋作戰能力遜於驅逐艦。

護衛艦和戰列艦、巡洋艦、驅逐艦一樣,也是一個傳統的海軍艦種,是當代世界各國建造數量最多、分佈最廣、參戰機會最多的一種中型水面艦艇。護衛艦代表:維斯比級巡邏艦、瀕海戰鬥艦、057型護衛艦。

FF:護衛艦(退役)

戰艦簡稱大全

佩裡級導彈護衛艦

FFG:導彈護衛艦

FFR:雷達哨護衛艦(退役)

FFT:作訓護衛艦(退役)

K:大型巡邏艇(一種介於海岸巡邏艇和護衛艦的艦級)(退役)

戰艦簡稱大全

LCS:瀕海戰鬥艦

瀕海戰鬥艦(英語:Littoral Combat Ship,縮寫:LCS),是美國海軍為取代佩裡級護衛艦在90年代初期進行的SC-21水面戰鬥艦艇計劃一部分,是冷戰後美國艦艇轉型的一種體現。瀕海戰鬥艦基於冷戰結束後美國海軍可能面對的戰術情境,主要對手的正規海空軍力都不強,難以在海上直接威脅美國作戰艦隊;主要的任務是由海向陸地投送武器與兵力,因此瀕海戰鬥艦主要著眼於在敵國沿岸水域的各種低強度作戰需求,包括對付敵方沿岸比較可能出現的威脅(例如在近距離與敵方水面船艇交戰、淺水海域反潛作戰、清除敵國在沿海佈設的水雷等。
戰艦簡稱大全

美國獨立級

M:巡戰艇(1880年-1920年使用)

PS:裝甲艦(專指納粹德國的德意志級)

戰艦簡稱大全

德意志級裝甲戰鬥艦

潛艇

潛艇(別稱:黑魚)或稱潛水船、潛艦是能夠在水下運行的艦艇。潛艇的種類繁多,形制各異,小到全自動或一兩人操作、作業時間數小時的小型民用潛水探測器,大至可裝載數百人、連續潛航3-6個月的俄羅斯颱風級核潛艇。按體積可分為大型(主要為軍用)、中型或小型(袖珍潛艇、潛水器)和水下自動機械裝置等。

SC:巡洋潛艇(退役)

戰艦簡稱大全

絮庫夫號巡洋潛艇

SF:艦隊潛艇(退役)

戰艦簡稱大全

獨角鯨號

SM:佈雷潛艇(退役)

SS:潛艇

戰艦簡稱大全

SSA:貨運潛艇(退役)

SSK:獵艇潛艇(退役)

SSN:核動力攻擊潛艇

戰艦簡稱大全

加利福尼亞級攻擊核潛艇

SSBN:核動力彈道導彈潛艇

戰艦簡稱大全

北風之神

SSG:導彈潛艇(退役)

SSGN:核動力飛航導彈潛艇

SSO:運油潛艇(退役)

SSP:運輸潛艇(退役)

SSR:雷達哨潛艇(退役)

SSRN:核動力雷達哨潛艇(退役)

SST:作訓潛艇(退役)

AGSS:補給潛艇

AOSS:運油潛艇(退役)

ASSP:運輸潛艇(退役)

APSS:運輸潛艇(退役)

LPSS:兩棲登陸潛艇(退役)

其它艦隻

武裝巡邏艇

巡邏艇(Patrol boat)是以重機槍為主要武器,用於近海作戰的小型戰鬥艦艇。可擔負巡邏、警戒、佈雷等任務。許多國家甚至不以配備于軍隊,而是準軍事的海岸巡邏隊或警察,用於查緝的日常勤務。巡邏艇噸位小,航速高,機動靈活,排水量通常為數十噸至數百噸。

PC:近海巡邏艦

戰艦簡稱大全

PG:炮艇,後稱武裝巡邏艇

戰艦簡稱大全

暴徒M級

PT:魚雷摩托快艇(用於二戰中)

PGH:武裝巡邏水翼艇

PHM:導彈巡邏水翼艇

登陸與輔助艦艇

兩棲戰鬥艦

兩棲戰艦就是指登陸艦、兩棲攻擊艦、船塢登陸艦等專門用於兩棲登陸作戰的專用戰艦,是兩棲作戰中使用的一類艦船,能將己方的人員和裝備運送到敵方所佔的陸地。兩棲戰艦一般搭載有登陸艇、直升機等,藉此可不依靠碼頭等港口設施,直接將陸軍和海軍陸戰隊的人員與裝備運送上岸。現代兩棲攻擊艦可以在幾乎任何地方的海岸線上發動攻擊,使得敵方的防守極其困難的。

AKA:武裝貨運船(退役)

APA:武裝運兵船(退役)

LHA:兩棲攻擊艦(主要用於協助攻擊和機降)

戰艦簡稱大全

075

LHD:兩棲攻擊艦(與LHA相似,但強調登陸能力)

戰艦簡稱大全

黃蜂級兩棲攻擊艦

LPD:兩棲船塢運輸艦

戰艦簡稱大全

聖安東尼奧級

LCC:兩棲指揮艦

LKA:兩棲貨運船(退役)

LPA:兩棲登陸艦

LPH:直升機登陸艦

LSD:船塢登陸艦

戰艦簡稱大全

071

LSIL:大型步兵登陸艦(曾稱為LCIL)

LSL:後勤登陸艦

LSM:中型登陸艦

LSMR:中型火箭炮登陸艦(攜帶由於火力支援的火箭炮)

LSSL:大型登陸支援艦(以前代碼為LCSL)

LST:坦克登陸艦

LSV:車輛登陸艦

登陸艇

登陸艇是小船艇和在海洋裡航行的運輸或運載軍事力量工具。它通常被使用在一次兩棲攻擊期間中去從海對岸運輸或運載著陸軍事力量(如步兵和戰車)。那些著名及大量的使用是在二次大戰期間的法國諾曼底登陸,地中海針對北非與意大利的兩棲作戰,和美國與日本間的太平洋戰爭。二戰之後,傳統登陸艇也在朝鮮戰爭和八二三炮戰中發揮作用,在金門和仁川前線中改變了戰爭的態勢。

LCA:攻擊登陸艇

LCAC:氣墊登陸艇

LCH:重型登陸艇

LCIG:火炮步兵登陸艇(用於二戰時期,攜帶由於火力支援的火炮)

LCIL:大型步兵登陸艇(用於二戰時期)

LCIM:迫擊炮步兵登陸艇(用於二戰時期,攜帶由於火力支援的迫擊炮)

LCIR:火箭炮步兵登陸艇(用於二戰時期,攜帶由於火力支援的火箭炮)

LCL:後勤登陸艇(英國專用)

LCM:機械化登陸艇

LCP:人員登陸艇

LCS(L):(大型)支援登陸艇(用於二戰時期)

LCT:坦克登陸艇(用於二戰時期)

LCU:地效登陸艇

LCVP:人員和車輛登陸艇

氣墊船

氣墊船,是指一種利用表面效應原理,依靠高於大氣壓的空氣在船體與支撐面(水面或地面)間形成氣墊,使船體全部或部分脫離支撐面航行的高速船舶。按產生氣墊的方式,可分為全墊升氣墊船和側壁式氣塗船兩種。氣墊船多用輕合金材料製成,船上裝有鼓風機和輕型柴油機或燃氣輪機等產生氣墊和驅動船舶前進的動力裝置,並有空氣螺旋槳或水螺旋槳、噴水推進器等推進器。由鼓風機產生的高壓空氣,通過管道送入船底空腔的氣室內形成氣墊托起船體,並由發動機驅動推進器使船貼近支撐面航行。氣墊船的航行阻力很小,可使航速高達60〜80km/h。目前,多用作髙速客船、交通艇、貨船和渡船,尤其適合在內河急流、險灘和沼澤地使用。

ZMC:裝甲氣墊船

ZNN-G:G級別氣墊船

ZNN-J:J級別氣墊船

ZNN-L:L級別氣墊船

ZNP-K:K級別氣墊船

ZNP-M:M級別氣墊船

ZNP-N: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