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空缺7年的奖项今年再度颁发,从清华看编程教育

中国未来社会需要的,是那种逻辑思维缜密,能够应对变化,提出独特想法的创造性人才。——清华前校长陈吉宁

1

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最高荣誉再度颁出,花落清华。

11月18日,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宣布,将2019年度“吴文俊人工智能最高成就奖”,授予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中国科学院张钹院士

曾经空缺7年的奖项今年再度颁发,从清华看编程教育

吴文俊人工智能最高成就奖,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设立于2011年,这是中国首个以“人工智能”命名的奖项之一,也被称为中国智能科学领域的最高荣誉

这一奖项并不轻易颁出,之前曾空缺七年,直到2018年才颁给陆汝钤院士。

当然,作为中国人工智能领域奠基人之一,张钹获奖也被认为是实至名归。

曾经空缺7年的奖项今年再度颁发,从清华看编程教育

根据不完全统计,在张钹60余年的教学生涯中,已经培养出了近80名博士生,遍布学界与业界。

比如清华大学教授、ML领域新星朱军、Hulu全球研发副总裁诸葛越都出自其门下。

现在,张钹已经84岁,仍旧活跃在人工智能科研一线,担任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院长,为科研发光发热。

作为最高学府,清华大学汇集了全中国最优秀的一批人,一直是所有孩子和家长的梦想。

大家不知道的是,在清华有个神秘的班级,就连省级状元都不一定会被录取。

曾经空缺7年的奖项今年再度颁发,从清华看编程教育

这个班就是清华的传说——姚班。

2004年,姚期智教授受杨振宁邀请回国,为国家培养计算机人才,成立了姚班。

这个班已经被誉为中国计算机“天才集中营”,在去年,清华超越MIT(麻省理工学院),成为计算机专业世界第一

随着国家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除了培养专业人才之外,清华还瞄准了青少年的编程教育

2

就在今年,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朱震霆,就凭借在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金牌,而被保送至清华大学计算机系

曾经空缺7年的奖项今年再度颁发,从清华看编程教育

朱震霆的经历,并不是特例。

早在之前,就有非常多的孩子因为出众的编程能力获得了名校的青睐。

前段时间,杭州女孩郭文景刷爆了很多人的朋友圈。

因在北美编程邀请赛上获得第二名,成为浙江省第一个被哈佛提前录取的学生。

哈佛面试官毫不吝惜对她的赞美:“我在中国区面试6年,她是最优秀的学生之一。她的计算机水平,放在美国同年龄的女程序员中,也是最顶尖的。”

曾经空缺7年的奖项今年再度颁发,从清华看编程教育

在大多数学生为了5分、10分的考试分数焦头烂额的时候,他们已经通过编程获得了第一波升学福利

尤其这几年,不止清华,国内很多名校甚至明确表态,愿意降分录取那些编程成绩优秀的学生

曾经空缺7年的奖项今年再度颁发,从清华看编程教育

时代在变化,国内外名校的录取标准也在不断更新,紧跟时代发展的孩子,才更有可能在成堆的申请文书中脱颖而出。

而那些只让孩子埋头苦读,不让孩子抬头看看世界的家长,或许正在影响孩子的未来。

3

一位教育专家曾说,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比教会他知识点更加重要。只有让孩子学会独立解决问题,才能让他们走得更远。

其实,编程的本质,正是一套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编程的过程中,孩子需要把一个复杂的大问题,拆解成一个个可以解决的小单元,逐步解决整个问题。

因此,编程是极佳的思维训练方式。孩子学会了编程,也就学会了一套解决问题的方法,打开了通往未来的大门。

但在很多人的印象里,编程又枯燥又难学,其实这和编程的教学方式有关。

曾经空缺7年的奖项今年再度颁发,从清华看编程教育

孩子天生就充满好奇心,只有用正确的方式引导,才能让孩子喜欢编程,并从中受益。

而“和机器人一起学编程”正是乐博乐博的核心理念,从简单到复杂,我们的机器人课程体系始终站在寓教于乐的基础之上,3-16岁无缝衔接,而且3岁起我们的课程就已经融入了编程。

任何一家企业做的越大,它的社会责任也就越大,我们也一直在努力,将我们的价值观和社会发展想结合,帮助更多的小朋友通过机器人的学习来实现人生的逆袭。

随着乐博乐博课程体系3.0的发布,我们的课程也开始紧跟时代步伐,与AI相融合,让我们的教育体系更加符合时代的发展和需要。

部分图文来源网络 ,若有侵权联系删除。

曾经空缺7年的奖项今年再度颁发,从清华看编程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