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州市世紀學校總校長吳建國:好校長的四個“三”

校長是學校的靈魂,是辦好學校的關鍵。好校長意味著好學校,發展著好學校,引領學校走向成功,而平庸的校長,只能導致學校平庸。所以,現代校長要使學校全面發展,走向成功,必須養“三心”,育“三氣”,提“三力”,立“三品”。

一、“養”三心

心態決定著你的幸福,記得有一位名人說過:“我們不能選擇我們的學生,但是我們可以改變自己的心態”。作為校長,只要你擁有陽光般的心態,涵養自己的平常心、寬容心和感恩心,將教育教學視為一種藝術,你就會樂此不疲,雖苦猶甜。

平常心 平常心是一種冷靜、客觀、理解、忘我的心態。如果校長缺少平常心,就會對師生提出過高過嚴的要求,就可能失去耐心、細心、冷靜和理智。海明威曾經說過,現實不一定總是美好的,但我們必須擁有一顆面對美好的永恆的心。面對客觀存在的問題,校長不能一味沮喪和抱怨,而是應該接受現實。如果校長能夠擁有一顆平常心,不急不躁,在尊重師生的基礎上去發展教師、教育學生,在面對諸如教研氣氛不濃,升學率不高,生源質量較差等情況時,就會冷靜客觀地對待師生,理智分析問題出現的原因並作出恰當合適的決策。

寬容心 寬容心是校長的重要心理品質,是校長成熟、形成威信、獲得成功的重要條件。一個人要做事,難免會犯錯誤,校長要能容“人”,容“人”的實質就是容才。要樂意看到學校裡許多師生專業方面超過自己,樂意看到幹部的領導能力有較大的提高。一是要寬容對待與自己有不同意見,甚至有反對意見的人。許多校長容易犯錯誤的原因之一就是願意聽奉承話,喜歡聽順耳之言,而導致下屬迎合心理。實際上,真正對提高校長水平,實現可持續發展有意義的往往是那些提出不同意見或者反對意見的人。二是要寬容師生的缺點,大的問題校長不能馬虎,但如果是一些小事特別是屬於性格等方面的問題,則不必太計較,“人無完人”,如果校長能夠懷著一顆寬容之心多發現他們身上的一些閃光點,而不是一味盯著他們所犯的錯誤不放,作為校長,也就會少些煩惱多些快樂,少些狹隘多些豁達,才會使累、煩、苦的學校管理生活才會變得有滋有味。

感恩心生活中值得我們敬重與感激的人或物很多,感恩是一種樂觀的人生態度,是知足常樂的心態,作為一名校長,如果能懷著感恩之心去看待師生,你會被學生眼中包含的渴望和純真所鼓舞;被師生對你的尊重和認可而感到身心愉悅;被節日裡學生的卡片、小禮物所深深感動……你也會發現學生是如此可愛,生活是如此美好。反之,總是埋怨、指責、敵視、不滿,會讓自己的心情變得很糟糕,自然沒有幸福感可言。所以,常懷一顆感恩的心工作,一定是時常面帶笑容,挺直腰板,給師生們力量與信心的校長。

二、育“三氣”

作為校長要自覺培育“三氣”,對於和諧教育來說,教師與學校的共同發展是其最終目標。而正氣、才氣和大氣是和諧學校的三要素,其中正氣是靈魂,才氣是動力,大氣是基礎。作為校長眼中關注的不僅僅是領導的喜與怒,不僅僅是升學率的高與低,也不是僅僅學校的名與利,更應該關注的是教師的幸福,學生的成長。

正氣 正氣濃厚是學校健康發展的標誌。公道正派、講正氣是校長的立身之本、為人之道,是校長的第一修養,第一準則。正氣存,邪不犯。校長必須率先垂範,以身作則,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教師不做的,自己堅決不做,模範遵守學校各項規章制度, 嚴格自律。校長必須品德高尚,人品一流,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經得起沖刷和洗禮,經得起誘惑和考驗,要堅守常在河邊站就是不溼鞋的道德底淺。必須淡泊名利,在榮譽和利益面前,要堅守高風亮節的精神,不與教師爭名利,在責任與困難面前,敢於負責,迎難而上,要自覺成為個人品德、家庭美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的模範。

才氣才氣既表現為一種內在知識涵養,所謂“腹存詩書氣自華”,也表現為一種處事辦事能力,即所謂“世事洞明皆學問”。才氣源於平時的積極準備,厚積薄發。校長要加強才氣修養,把學習放在第一位,一要做到“識學”。校長要不斷提高對學習重要性的認識,把學習作為履職的第一要務,作為知識脫貧、脫俗、脫愚的途徑。二是做到“思學”。要確立積極理性的學習態度,注重克服和糾正學習上的盲目、淡漠、自我滿足等思想,多看多聽多思考,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學用相長,成為提筆能寫,上課能講,伸手能幹的複合型校長。三要做到“知學”。即知道正確的學習方向,通曉所應學習的內容,懂得科學的學習方法,活學活用,保持向師生、向實踐學習的良好學風。四要做到“治學”。學習制度化是加強學習的有力保障,要建立學習質量管理體系,制定學習督查制度,強化學習領導責任制,打造學習型校園,提升自己和班子的決策與管理水平。少一點應酬,多一點學習,增長才氣,使自己溫文爾雅,這應該成為一個比較純粹的校長的終身追求!

大氣 大氣乃海納百川之氣,昂揚向上之氣,是內涵豐富的象徵,是正氣,才氣的昇華。校長要育大氣,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刃,無欲則剛。校長要有厚德載物的精神,豁達大度的氣量,鼓勵冒險,寬容失敗的胸懷。校長處人要大氣,待人坦誠,虛懷若谷,要學會寬容、尊重、理解和換位思考,要善於團結,求同存異,補長補短,互利共贏,努力創造出1+1≥2的最結團隊效應。校長處事要大氣,古人云: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校長謀事創業,必須用統攬全局的寬闊視野謀劃工作,要以可親的態度,可行的方式,可取的品質和可信的工作作風務實工作,不求光彩照人,但求發光發熱。校長處己要大氣,鄧小平說過:“正確對待自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校長必須牢記“兩個務必”,高調做事,低調做人,始終保持樂觀平和的心態,才能以高尚的人格去塑造人、引領人。

三、提“三力”

校長之道,首要的是思想上的領導,校長的領導力首先取決於校長思想上的引導力。學校管理,統攬全局是上策,核心是情感的人性化管理,校長必須具備人格的感召力和敏銳的洞察力,才能使學校躍上新的臺階。

引導力 思想領導是第一位的領導,學校尤其如此。辦學的宗旨是育人,育人的事業首先靠教師。要帶出一支有思想的幹部和教師隊伍,校長的引導者的地位至關重要。教師工作在一線,每天都直面著每一個鮮活的學生個體,所以先進的前沿的體現著學校文化的教育思想只能靠學校的領導層,靠校長去建構和引導,從這個意義上講,校長是教師的教師,是學校的靈魂。好學校必須要有好校長,高品質的教育,必須要有高品質的教育思想。校長不能只是簡單的文件和上級指標的傳聲器,而是要善於把黨的宗旨、人民的需要、國家和民族未來發展的要求融為一體,再結合學校的定位和辦學實際,通過思考分析,提煉成切實可行的教育和管理思想,這才是校長的第一主業和正事。

感召力 校長作為一校之長,絕不只是組織上的一項任命,也不僅僅是幹部和教師中的一個頭,更重要的是要成為教師心目中的精神寄託和精神領袖,成為師生共同成長的引路人。蘇霍姆林斯基說得好:“離開了情感,道德教育只能培養出偽君子”。教育的第一力量是情感,事實上,只有有情有義的教師才能教出有情有義的學生,而有情有義的教師更需要一位有情有義、敢擔當的校長來引領。校長必須熱愛自己的事業、才能真誠真心地面對自己的學生,面對自己的教師,只有內心對學生充滿深情,才能有“愛學生就是愛自己和自己的事業”的氣度。作為校長,尤其要公平、公正地為教師創造一個更好更廣大的發展空間和平臺。只要校長對教師的情和義是真摯的,教師就會逐步團結在校長的周圍,為學校的發展而自覺主動地工作,這就是校長的魅力和感召力所在。

調察力 在幾千名學生、幾百名教師每天聚集的學校裡,每天都處於瞬息萬變之中,小小的,細微的言行舉止,都可能千鈞一髮。校長處於學校管理的最高點,具備最宏觀的視野,察幽洞微,透析人心,至關重要。校長不僅要經常設身處地地想學生之所想,思學生之所需,更需及時地、超前地把握教師群體或個體的心態和情緒,使他們的每一天,都能用陽光的心去面對陽光的學生。教師群體是中小知識分子的群體,他們的共性是重尊嚴、好面子、追求個人的人生價值,這本是好的方面,但也易形成不合作,相互輕視的不利局面。校長要善於把握教師的心理,身體力行,行為示範。高視點、高視野、細觀察、重調理,這是校長治校之策的重要之策。

四、立“三品”

品質是指品行與氣質,教育的品質是執著與真誠。一所學校重在教育的品位,教育的品位取決於教育者的品質,所以,一個校長的教育品質尤其重要。而品牌,是品質與品位的綜合和提煉以及昇華,品牌的根本是品質,只有具備高品質的校長才能有資格談品位,也才能體現品牌的價值和意義。

品質 強烈的使命感、責任感和同情心,是校長必須具備的重要修養和品質,也是校長髮展工作的內在動力。一個真正有使命感的校長,一定是“敢探未發明的新理”和“敢入未開化的疆界的人”。校長的強烈的責任心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要“站崗位”。站在自己的崗位上,守牢自己的崗位,在本崗位上努力,把本崗位的職責做好,這是盡責任的第一步。二是要“敏捷正確”。做事需要熟練、精細和講究效率。三是要“做好為止”。有些人做事有頭無尾,常常半途而廢。校長做事應當按照計劃,依限完成,努力堅持,一直到做好為止。校長要有強烈的同情心。同情心既是一種品質,更是一種“好習慣”,它只能在現實的生活和教育過程中形成。校長擁有了這些優良品質,對教師才能放得下架子,不孤芳自賞,也不唯我獨尊。對上級不惟命是從,也不畏首畏尾,保持獨立平等的人格(事實上,明智的上司也不歡迎那些卑怯猥瑣的校長)。以此,成為教師的追隨者和敬佩者。

品位 品位就是質量、檔次。它是形象的展示,是內在氣質的外化,是綜合實力的體現。要打造出品牌學校,校長的品位至關重要,其特有屬性主要體現在:一是深厚的文化根基。有品位的校長是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積澱和創造中孕育而出,其思想逐步為其他成員所認同和遵循的價值觀念體系,行為規範準則和校園環境風物。二是鮮明的辦事特色。有品位的校長能根據先進的教育理念,以時代發展為取向,個性化地貫徹教育方針,在整體性、基礎性中營造出一種區別於他校的教育教學特色。三是濃厚的研究氛圍。有品位的校長十分重視教育科研,從學校實際出發確定科研課題,經驗總結與理論研究,出科研成果與推動實際工作,教育科研與教師培訓等有機結合,推動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四是眾多的名師、名學生。有品位的校長能培養一批在全國、本地區或在本學科領域內存一定知名度的優秀教師和優秀校友(學生),並贏得社會上廣泛的讚譽。

品牌 一個品牌產品,通常是有質量保證的商品。校長要形成品牌,必須有做教育家的抱負。其品牌特質主要表現在人文精神、管理水平、學術專業上的成就等方面。個人理解,特色是品牌的基礎,也就是說一個品牌與眾不同的,必須是有自己特色的;另一方面,特色又是校長品牌的具體呈現方式,也就是說,品牌是通過特色來體現的,一個品牌校長,本身就是特色資源的聚集。也首先要求思想深刻而不是體系完善,對教育有獨立的深入分析與思考,充分感悟教育的真諦所在。其次要求彰顯特色而不是全面完整,要對教育獨特感悟的前提下做好“與眾不同”。三是求內涵提升而不是外延拓展,對自己已經做的有價值的教育實踐賦予新的內涵。校長的品牌一旦形成,必然產生聚合效應、質量效應、激勵效應和輻射效應,從而推動整個學校的大發展,乃至提升地區形象。

一個有境界的校長,既要志存高遠,又要求真務實;既要總攬全局,又要細處入手;既要德正學高,又要自強弘毅;既要富有創見,又要勤於實踐;既要善於借鑑,又要勇於創造;既要立足本土,又要放眼全球。簡言之,既立志立德,又立功立言,方才成為一流的校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