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日報頭版聚焦重慶經開區:南山之南有個綠色智慧谷 ——重慶經開區努力打造全市高質量發展南部增長極

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

重慶經開區一直在努力!

昨日

重慶日報頭版聚焦重慶經開區

具體關注了哪些內容?

一起來看看吧!

重慶日報頭版聚焦重慶經開區:南山之南有個綠色智慧谷 ——重慶經開區努力打造全市高質量發展南部增長極

1

以下是《重慶日報》報道原文

南山之南有個綠色智慧谷

——重慶經開區努力打造全市高質量發展南部增長極

  在商務部最近一次發佈的219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綜合發展水平排名榜上,重慶經開區排名升至31位,創歷史新高。

  對於這個西部地區最早設立的國家級經開區而言,殊為不易,也體現出其搶抓機遇、堅持高質量發展的決心。

  隨著重慶經開區與南岸區深度融合,隨著廣陽島、重慶東站等重大項目的落地,隨著我市以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斷深入推進,重慶經開區新一輪創新創業全面展開。

新引力:

吸引眾多新技術、新產業、新模式

  “值得一說的項目很多,你想知道哪一個?”這是重慶日報記者在重慶經開區採訪時,最常聽到的“開場白”。接下來的一句話則是:其實很多項目和企業,你們都知道或聽說過,只是可能沒和重慶經開區對上號。

  不久前,來渝參加中新雙邊合作機制會議的新加坡代表團一行,在位於重慶經開區的飛象工業互聯網公司參觀考察。對這家擁有全球領先的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三大核心技術能力,以及超過2000個物聯網應用解決方案,旨在打造工業互聯網“重慶標準”的企業,代表們大加讚賞。

  除了“飛象”,重慶經開區許多項目背後,都有國家級乃至全球頂級品牌、企業、機構、院校的支撐,比如重慶經開區·高通中國智能物聯網聯合創新中心、重慶中交通信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中移物聯網有限公司等。至於中交興路、藥智網、醫渡雲等,在各自的行業領域也是權威或一線水準的運營平臺。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項目中幾乎沒有一個傳統意義上的製造項目,它們給重慶經開區帶來的,不只是統計學意義上的經濟存量盤活、增量創造,更是一個由眾多新技術、新產業、新模式有機組成的引力場、生態圈。去年掛牌成立的中國智谷(重慶)科技園,則為這無形的引力場、生態圈,提供了一個重要平臺。

  中國智谷(重慶)科技園先導區佔地2.47平方公里,規劃有特色智能產業集聚區、數據運營平臺集聚區、智能製造創新集聚區、智慧生活新城和智能化生態圈“三區一城一圈”。通過加速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這裡將力爭建設成為領先西部、輻射全國、影響全球的科技園,到2025年,要帶動大數據智能產業總規模2000億元,匯聚國內外知名智能企業30家,聚集全國性數據智能平臺30個,引進培育國家級研發機構20家。

新角色:

從“智谷”轉換到“綠色智慧谷”

  今年4月,也就是中國智谷(重慶)科技園掛牌14個月後,重慶經開區又一次迎來高光時刻——

  市委、市政府對重慶經開區體制機制進行優化調整,把兩江新區、高新區、重慶經開區定位為拉動重慶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打造全市高質量發展的南部增長極,成為經開區這駕“馬車”的全新使命。

  重慶經開區現明確管轄面積為93.95平方公里,其中,55.55平方公里納入廣陽島片區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示範,這意味著重慶經開區將一改過去26年的產業園區式功能定位、思維方式和發展路徑,切換到既要培育發展產業,又要建設城市、運營城市,更要推動產業、城市、生態融合發展的全新角色。

  隨即,重慶經開區以“幹一年、看三年、謀五年、思十年”的總體思路,編制了《重慶經開區發展規劃研究報告》,確定了高質量發展路線圖、時間表,總體定位越來越清晰明確。

  歸納為十個字就是:綠色智慧谷,品質生活城。

  “綠色,就是依託廣陽島片區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示範,大力推進生態產業化和產業生態化,積極發展綠色製造、環保、農商文旅等產業;智慧,就是以中國智谷(重慶)科技園為支撐,大力發展大數據、大健康相關產業,構建創新發展、產城融合、功能互補、生態秀美的智能創新發展谷。”重慶經開區相關負責人表示,“智谷”和“綠色智慧谷”,雖只有三字之差,但內涵卻已發生了巨大改變,“大數據智能化、智能終端、智能製造是風口,綠色環保、生態文旅、康養醫療更是風口,而且未來重慶經開區發展所呈現的遠不止這些。”

新內涵:

智能創新發展的“谷”,宜居宜業宜遊的“城”

  “綠色”概念引領的重慶經開區引力倍增:在前不久結束的第二屆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上,京東醫藥西南區域總部項目、智慧健康重慶項目,以及華人文化集團擬投資150億元打造的長江夢中心項目,已落子重慶經開區。

  同期簽約進駐的,還有一長串如雷貫耳的名字:華為、國網信通、甲殼雲、法國埃頓、美國SAS、航天科工、中國建築科技……智博會上宣告開建的重慶軟件園、重慶市5G產業園,則為經開區的“綠”與“智”,提供了更大空間、更多可能。

  隨著一系列項目的簽約、發佈,重慶經開區所聚焦的“三大一新”產業(大生態、大數據、大健康、新經濟)已初現脈絡。按照“一島一谷一走廊”三大片區的規劃設置,這些產業將在重慶經開區各得其所、各展所長——

  廣陽島片區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示範,以廣陽島、廣陽灣為載體,大力推進生態產業化和產業生態化;

  智能創新發展谷,以中國智谷(重慶)科技園、重慶東站高鐵商務區、長生橋健康園為支撐,以集聚智能運營平臺、智能終端產業和智能製造創新為功能定位,大力發展大數據、大健康相關產業;

  南濱路新經濟產業發展走廊,串聯重慶自貿試驗區南岸片區、重慶經開區西區片區和雞冠石片區,大力發展新經濟產業,打造重慶主城的“城市客廳”“城市窗口”和“歷史人文風景眼”。

  謀定而後動。定位升級後的重慶經開區,視野更寬廣、步伐更輕快。

  今年1—9月,重慶經開區工業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20億元、增長6.8%,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6%,電子信息、裝備製造、其他產業產值比例為39∶35∶26;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60億元,其中工業投資23億元,增長12.3%;財稅增幅在兩位數以上;實際利用外資5.6億美元,增長228%。

  重慶經開區未來可期——基於“綠色發展示範區、內陸開放先行區、智能經濟創新區、三生三宜品質城”的功能定位,2022年,重慶經開區將力爭實現地區生產總值、稅收收入、外貿總額翻番,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達到160家左右,成為全市高質量發展的南部增長極;2027年,力爭打造3個千億級產業集群,綜合實力大幅增強;2035年,成為全國一流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

The end

監製 廖 倩

內容源自重慶經開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