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高中生,下過崗、蹬過三輪,38歲復旦特招讀博,44歲入職高校

考研,一直是無數上進學子的人生夢想。然而,現實總是無比的殘酷。全國高校每年招收的碩士研究生僅八十萬左右,而作為頂尖人才的博士研究生,每年的招收人數更是少之又少,不到十萬人。所以,無論是錄取到哪所高校就讀,只要能考上研究生的都鳳毛麟角,尤其是考上清華、北大、復旦、浙大等頂尖高校的博士研究生,那更是頂尖人才中的頂尖所在。

當然,讀研究生除了我們熟知的參加全國統一招生考試這一條路之外,還有推免生,也就是俗稱為“保送”,很多博士生也是由“保送”而來。這裡為大家分享的這名博士生,他既沒有參加全國研招考試,又不是高校推免的“保送生”,卻取得了復旦大學博士研究生的就讀資格,而且順利畢業。他,叫蔡偉。

他是高中生,下過崗、蹬過三輪,38歲復旦特招讀博,44歲入職高校

可能很多友友很是疑惑,既沒參加研招考試,又不是推免生,怎麼就能讀復旦大學的博士研究生呢?這還得從蔡偉的複雜經歷說起。出生於遼寧錦州的蔡偉讀書的成績並不怎麼樣,因為高中階段學科成績嚴重偏科,無緣大學繼續深造。只有高中文化的他就到膠管廠裡謀得了一份生計,後來因為企業不景氣,工作才幾年時間就被迫下崗、擺攤謀生。

但是,蔡偉喜歡讀書,酷愛古籍。即使是下崗失業、擺難為生,也依然保持著閱讀古文字書籍的習慣。人生有些時候就是這樣奇妙,一個小小的習慣,就足以改變一個人的生活軌跡。在下崗之初,蔡偉絕對想不到,就因為他愛讀古文字有關的書籍,後來會成為頂尖高校的博士研究生,還當起了高校的正式工作人員。

他是高中生,下過崗、蹬過三輪,38歲復旦特招讀博,44歲入職高校

在蔡偉下崗後的第三年,復旦大學博導、中國古文字學泰斗裘錫圭先生在《文物》上發表文章《〈神烏賦〉初探》,文中提及尹灣漢墓出土的簡牘篇目《神烏賦》,其中的“佐子”不明其意。擺地攤的蔡偉讀了裘教授的這篇文章,並且通過書信告知裘教授“佐子”應讀為“嗟子”,亦即“嗟”,是嘆詞。

讓人沒有想到的是,這樣一個民間的落魄高中生的來信,竟然引起了古文字學泰斗的重視和認同,並且裘教授再次發文稱蔡偉“其言甚為有理”。就因為這樣一次“解釋”,讓只有高中文化的蔡偉與中國古文字學泰斗而結緣。

他是高中生,下過崗、蹬過三輪,38歲復旦特招讀博,44歲入職高校

在爾後的生活中,蔡偉也在國學網上時不時發表一些文獻類文章,嚴謹而富有見地,深得裘教授的欣賞,並鼓勵其考研。蔡偉認為自己的英語基礎太差,擔心考不上。後來蔡偉的妻子生病了,為了掙到更多的錢,蔡偉蹬起了三輪車,沒有時間繼續讀書和研究古文字學。

惜才的裘教授認為蔡偉就此放棄古文字這門學問甚是可惜,於是在裘教授的力舉之下,只有高中文化的蔡偉在2009年4月參加了復旦大學的博士生特招考試,經與會專家和校招生領導小組決定,時年已經38歲的蔡偉被特招為復旦大學2009年度擬錄取博士研究生,成為裘錫圭教授的弟子。

他是高中生,下過崗、蹬過三輪,38歲復旦特招讀博,44歲入職高校

用坊間的話說,考博容易讀博難。考上博士研究生還相對比較容易,想要順利獲得博士學位,卻是難上加難。的確,現實就是如此,挖挖機的弟弟讀博士也延遲了半年才獲得了博士學位。這樣的順利畢業,還是建立在由本專業的碩士考上博士研究生的基礎之上的。

試想,一個只有高中文化、已近不惑之年的中年男子,在復旦大學這樣的頂尖學府裡讀博,將要遭遇什麼樣的辛苦和努力付出啊。無論是英語、計算機等基礎能力,還是專業知識的全面性、系統性,都是讀博過程中亟需解決的知識結構性問題。簡單地說,蔡偉需要在讀博期間,完成本科、碩士的全部學業,相當於本碩博連讀。

他是高中生,下過崗、蹬過三輪,38歲復旦特招讀博,44歲入職高校

儘管知識結構上存在明顯“短板”,儘管年齡已經不小了,但蔡偉格外珍視這次難得的讀博機會,通過自己刻苦的學習、頑強的拼搏,歷時6年時間,終於在2015年底博士研究生畢業,並順利入職貴州安順學院,成為該學院圖書館的一名工作人員。

就這樣,蔡偉這名九十年代初期的高中生、企業下崗職工,因為酷愛古文字書籍,因為善於刻苦鑽研,而被特招為復旦大學博士研究生,師從中國古文字學泰斗裘錫圭教授,經過長達六年時間的勤學苦修,終成資格的名校博士,併入職高校,譜寫出一曲當代落魄高中生的完美逆襲之歌。

他是高中生,下過崗、蹬過三輪,38歲復旦特招讀博,44歲入職高校

從蔡偉完美逆襲的成長故事中,我們看到了一個基於興趣愛好而學習的奮進者,看到了一位學界泰斗識才的慧眼和惜才的真心,看到了復旦大學貴為頂尖高校的開明開放姿態。有了這些,即使我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又有什麼理由不學習、不努力、不奮爭呢?

蔡偉的完美逆襲,正如裘錫圭教授讚賞的那樣:不計功利,刻苦潛修!願我們每一個人,都做“不計功利,刻苦潛修”的人。

(圖片源於網絡,若有不妥,聯繫速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