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遙古城中最大的私人“古宅”,買時花了100萬,現如今價值過億

平遙古城以古城聞名,明清完整古建築群,街道佈局力求還原。明清是這座古城最繁榮的時期,作為當時中原地區的居民居住風貌,保留樣板實屬不易。去到平遙古城的人,都會記住喬家大院、日升昌、協同慶錢莊博物館、華北第一鏢局等。

平遙古城的晉商精神與建築

山西自古就是因鹽業發展而逐漸發達的晉商,進而有了晉商文化。如今商人奉為財神的關公,也是隨著晉商文化,從山西區域的武將從而成為全國的財神。平遙古城是晉商的起源地之一,當時這裡是通往邊疆的必經之地,糧草從這裡輸送給官兵,而鹽一樣。因此逐漸興旺的行業是做往來押送的鏢局。

由於鏢局護送真金白銀艱險,漸漸出現了更安全的方式票號,這是我國古代金融兌換的開端,這裡集中了當時全國最大的票號富商,經濟實力強勁。在清朝時期這裡是古代的華爾街,貿易交易往來頻繁。這裡的地下錢庫,曾經以蓋一棟房子來放,最多是放1600百萬兩白銀。

平遙古城是明清文化的代表與標杆。票號富商們開始修建豪華的宅子,進而影響整個城市的建築風貌、文化傳承。這裡有明清時期的晉中的民居,鑿土為窯,磚砌窯洞,木廊外簷,同時還有木雕、磚雕、石雕及彩畫等多種形式。古城、古街、古建築、古文物,都曾耗費多少人力物力累積而成。

平遙古城中最大的私人“古宅”,買時花了100萬,現如今價值過億


渾漆齋大院故事

除了常見的古院子,在4千多的古宅中,還有一處宅子渾漆齋大院,論面積、歷史、位置沒有宅子可與之相提並論。他目前屬於我國工藝大師耿保國私宅,在日升昌附近。佔地3000平方米,屋子有70多間。這麼龐大的規模,也只有富商有這底氣建造。

在耿老接手之前,它原來是日升昌票號掌櫃翼玉崗的祖業,後來被後代賣給了票號發跡的雷昌武,之後賣給了張衡堂,建國後賣給了中國人民銀行山西分行,這裡曾是工廠、黨校。1997年,平遙縣政府,申遺古城,卻無錢修繕70多間房屋,對外公開拍賣。

平遙古城中最大的私人“古宅”,買時花了100萬,現如今價值過億

耿老當時是從事漆器事業,一來渴望有自己工作室完成信念,另一方面,也希望2個兒子,可以繼承這非遺手工藝,不分開。於是耿老,除自己畢生積蓄外,另外向親戚和銀行借款,湊齊了100萬,買下了整個古宅子。

耿老1949年出生,15歲開始學習推光漆藝和繪畫,到如今有56年,他希望能把畢生所學通過漆藝都能展現與昇華,而這宅子是他的居住、創作與發展的地方。保存宅子的古風,是耿老一直在做的事情。

從剛買下的那刻,他從平遙四處看古鎮、畫圖、設計花了花了4-5個月,後來前後花了20年,從建設、建築外圍復舊,找來明清的古建磚瓦、石雕,到請懂古建設的師傅修復如舊的效果。

平遙古城中最大的私人“古宅”,買時花了100萬,現如今價值過億


耿保國和他的古宅

他們一家一邊靠買漆器一邊一點點修復,到如今花費已達到400-500萬。因為窮,還不成是作為平遙古鎮的景點對外開放。另外也是一種堅持,對於把70個房間變成顧客住宿的地方,變成有70個廁所的地方,是耿老,不願意看到了。

在這個古宅中,你可以欣賞耿老的漆器作品,還可以感受一下,明清富裕階段的居住風貌。這個古宅,豪華度可比四品官階的格局,總體是三進兩院過道廳。第一進院主要是看家護院,下人的住地,第二進院一般朱管家、財會,第三進院,先是過道廳,用於待客之地;

之後主院是主人居住的,有五個窯洞,上面七根梁,這裡房間冬暖夏涼。老大住東廂房,老二住西廂房弟弟住。其他的院子作為展廳,放作品。最後禮堂改為工作室。他的兩個兒子都繼續了他的漆藝,輪流在工作室做漆器。

其實早在2000年香港拍攝一檔風俗節目來此採過風,馮小剛拍攝電影《1942》,非常喜歡這古宅的古風古味,來這拍攝場景。在拍攝中想局部改造,耿老拒絕了,不能新,要做到跟舊一體。文物不能亂動,你只能完整。

平遙古城中最大的私人“古宅”,買時花了100萬,現如今價值過億


總結

修舊如舊,這個院子還能留給大家一點念想,這是耿老一家恪守的信念,在如今快速發展的潮流中,難得匠人精神,藝術之魂還在。平遙古城中最後一點精神的理想地,如果有時間,去走走,去看看傳承漆器,還有花了3年完成的畢生之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