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人的閱讀技巧,但願對您有用

導讀

讀書究竟該不該求快?保證閱讀速度的前提下,如何能記住一些要點呢?我結合了《快速閱讀術》一書的幾點內容,以及我自己的理解,寫下了這篇短文,分享給諸位夥伴。

01 閱讀量固然重要,但不能只求快

我之前也很疑惑為什麼那麼多人想要學習速度法,常規狀態下養成的每天閱讀的習慣,也足以支撐我們年讀100本書以上,只是養成閱讀習慣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

於是人們便開始追求速度,而非效率,他們期盼著掌握某些速讀技巧,並以此來快速獲取大量的知識,或者提升閱讀量。恨不得只要拿起一本書翻個十分鐘,就可以快速掌握書裡的所有要點和經典語錄。

這不禁令人生疑,難道讀書的速度得到了快速提升,就真的能使人的境界或是成長速度也能得到相應的提升?這倒不盡然。

書評人的閱讀技巧,但願對您有用

每一本書的遇見都是一次邂逅,今天讀的這本書,出自年讀700本以上的日本書評人印南敦史的筆下,它就是《快速閱讀術》。

通過這次閱讀,我更加堅定自己之前的想法,讀書不能光追求速度,而不去考慮自己能夠讀懂多少。

02 閱讀對常人來說並非工作,但作者的閱讀經驗卻值得借鑑

作者印南敦史先生之所以擁有如此快速且獨到的閱讀力,是因為他每月要寫近60本書的書評,單就這一點,就與大多數人的閱讀方式有著巨大的區別。

作者為了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而掌握了快速閱讀的技巧,也令自己在閱讀中不斷遇見驚喜,可見他是個熱愛閱讀及工作的人。

書評人的閱讀技巧,但願對您有用

可對於那些只想通過學習快速閱讀的技巧,來達到那種只要抽出點時間便能達到某種超高的閱讀水平的初學者來講,這不是熱愛讀書的表現,而是急於求成

兩者出發點不同,對於後者,再多的速度法也無法令他們擺脫囫圇吞棗的局面。

不過作者的閱讀(也算是工作)經驗,還是值得讀者學習的,當然這種方法也不一定適合所有讀者,因人而異吧。

03 堅信只要讀書,就會有收穫

作者認為讀的內容再多,也不見得都要記下來,況且這也不可能做到,因此與其糾結哪些是重點、哪些需要記住,還不如趕快把投入到閱讀當中。

其觀點摘錄在此,“讀書的真正意義,並不在於‘複製100%的原文,而是在於‘邂逅1%’的收穫。”

也就是說,每讀完一本書,總會記住點什麼,只要我們持續閱讀,大腦就會為我們保留一少部分記憶,按照這個原理,讀得越多,能夠被記住的內容自然就多了。

讀的書越多,讀者自身的滿足感和保持閱讀的動力就會得到增進,讀者也就會更加珍惜和期待閱讀的時光。

為了接觸更多讓你有所收穫的文字,讀者必須使閱讀量得到保證。

04 把輸出當作習慣

碰到令你有所觸動的語句,就摘抄下來,同時寫下一點自己對這句話的理解或是感受,作者評論的經驗也源於此,邊讀邊寫,不但容易銘記,還會使你的表達能力得到提升。

重點是,一句摘要,配上一句評論或是感受,摘要和你得到強化的記憶是成正比的,那麼這樣也就做到了有針對性地去理解與鞏固。

書評人的閱讀技巧,但願對您有用

作者更是直言要“為了寫而讀”,只是很多讀者還沒能體會到單純地從閱讀中收穫知識的樂趣,讓他們把“寫”當作目的去閱讀,恐怕難度不是一般的大。要知道作者從小就很愛讀書,他對於閱讀的熱衷可不是來自於“工作所迫”。

我倒是更希望諸位讀者能夠先把閱讀這件小事做下去,不要真的為了寫而讀,如果說寫和讀的習慣都沒有建立,那麼共同建立兩個習慣的難度的確會擾亂讀者原本就不太平靜的心,事還得一件一件地做不是?

因此,對於文字工作者,他們只要具備一定的自主性,就很容易做到“為了寫而讀”;而對於常規的讀者,還需要先把自身對閱讀的興趣調動起來才好啊。

05 跳讀

逐字逐句讀完每一本書,對於大部分讀者來說,還是很有挑戰性的,於是作者給出了跳讀的建議。

通過詳細閱讀目錄及小標題,來篩選自己感興趣的內容,以此來進行內容的取捨。能夠激發讀者興趣的內容必定會促進理解力及自主性的提升。

對於正文中的內容,作者同樣給出了取捨的建議,他認為很多通過案例(故事)來佐證某些觀點的內容,完全可以跳過案例,直接去看觀點性的總結。

他主張的跳讀法,雖說我之前也曾在其他閱讀術中見識過,但從未做過。我自己對此也有一些思考,那就是作者的閱讀經歷實在太過豐富,每天保證閱讀兩本書,同時還需撰寫兩篇書評,熟能生巧倒是不難理解,畢竟他每天都要做這件事。

06 對以上方法的一點思考

就我個人而言,我會認為閱讀全書,是自己對文字的一種尊重,並且我一直保持著每本書都儘可能讀完的習慣,拿這本《快速閱讀術》來說,這一本書總計6萬字,大概閱讀時長不到一小時,具體時間我沒有計算。

就算是字數達到三倍以上的書籍,無需三小時也能完成閱讀,倘若閱讀尚未養成習慣,便採取跳讀的方法,那麼人們本該通過閱讀來達到的、對耐心及專注力的栽培,是否會遭到破壞呢?

書評人的閱讀技巧,但願對您有用

我能理解作者的方法是為了騰出更多時間進行閱讀與寫作。但是對於廣大讀者來講,他們若是在閱讀上的時間花的少之又少,被釋放的時間是否也能像作者一樣拿來繼續閱讀其他書籍呢?這誰又敢打包票呢?

我倒是認為如今的人們缺少閱讀大段文字的耐性,而閱讀整本書正好是個培養耐性的機會。

07 小結

像作者一樣讀書——做摘要——寫評論,對於我們普通讀者來說,也不乏是個磨練表達能力的好時機。

我們不是書評人,也無法像作者一樣,保持著年讀700本書的記錄,但我們卻能夠通過他的個人經驗來改善自己的閱讀方式,至少我們也瞭解到書評人的文思泉湧,原來是來自於他們對某個段落或某一句話的熱衷,從而引發了自己的思考,也形成了我們所看到的書稿。

速讀法並不適合所有人,不過有明確速讀需求的讀者(不包括那些既沒耐心、又不喜閱讀之人)可以試著採取作者的經驗,一邊閱讀、一邊創作,想來也是很有趣的閱讀方式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