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的前九世,到底是不是沙僧吃掉的?如來為什麼不除掉沙和尚?

上一文說道,如來主動放棄蟠桃會,費盡心機自己舉辦“小蟠桃會”——盂蘭盆會,就是為了能甩掉包袱,在地上世界發展佛教。

所以,所謂的唐僧師徒去西天取經,倒不如說是如來選出來得力乾淨來到西天傳經。作為如來二弟子的金蟬子,自然就成為不二的人選。

西遊記文中,多次說過,唐僧是“十世修行的好人”,除去這一世,唐僧還有九個前世,文中關於他的九個前世,只能兩點是確定的。第一,前九世,都是修行體,按照他金蟬子的身份,肯定是和尚無疑;第二,前九世,都是好人。

唐僧的前九世,到底是不是沙僧吃掉的?如來為什麼不除掉沙和尚?

(一)傳經的開始節點

雖然佛教的傳教計劃十分重要,但是這卻是一個極需要耐心的事情。如來從把猴子壓到五行山到策劃取經,中間隔了五百多年,那麼如來真的是等了五百年才採取行動的嗎?當然不是,文中有一處十分重要的證據:

西遊記99回,記錄老唐九九八十一難的災難簿子,第一難是“金蟬遭貶”。換句話說,從金蟬被貶開始,取經計劃就已經開始實施,金蟬子化身為唐僧的時候,已經是“十世修行的好人”了。

也就是說,從如來把自己的二弟子金蟬子貶下凡間那一刻,取經計劃就進入了真正實施的階段。這個開始的節點,就是老唐的第一世,這個結論在文中特別不明顯,讓微言給你一一揭開。

(二)觀音的第一站

在老唐第十世的時候,如來正式為取經任務,選了一個總負責人。這個人就是神通廣大的觀音菩薩。西遊記第8回,如來一將取經任務分給觀音,觀音就立刻動身勘察取經線路。這第一站的選擇,不是被數萬計妖怪佔領的獅駝嶺,不是寸草不生、乾旱荒蕪的火焰山,也不是寶貝成群的平頂山。

觀音選擇的第一站,就是流沙河!原因其實就在沙僧給觀音的回話中:“我在此間吃人無數,向來有幾次取經人來,都被我吃了。凡吃的人頭,拋落流沙,竟沉水底(這個水,鵝毛也不能浮),惟有九個取經人的骷髏,浮在水面,再不能沉”。

唐僧的前九世,到底是不是沙僧吃掉的?如來為什麼不除掉沙和尚?

(三)九骷髏與九前世

九個取經人不正是金蟬子的前九世嗎?!

我們先暫且放下這個稍顯武斷的判斷,先看看沙僧吃取經人這事,到底有多少疑點:

其一,沙僧自己說在流沙河吃人無數,但他並不是每天都吃人,“三二日間,出波濤尋一個行人食用”,也就是去西天取經的人,有很大幾率能逃離沙僧的魔爪的,可是為什麼沒有取經人再繼續下面的行程了?

其二,沙僧竟然知道自己吃的是取經人,難道他每次吃人之前都要跟被吃的人聊聊天?他似乎能從廣大人群中分得清楚誰是取經人一樣;

其三,去取經的人在流沙河被吃了一次兩次三次之後,還繼續有取經人源源不斷的到達流沙河,送給沙僧吃,難道那些後來的取經人都是傻子嗎;

其四,被吃掉的取經人,他的骷髏浮在水面,沉不到地,還被沙僧川成串掛在頭上,這些取經人之間真的沒有什麼聯繫嗎?

唐僧的前九世,到底是不是沙僧吃掉的?如來為什麼不除掉沙和尚?

只有兩個比較合理的推論能解釋上述沙僧和取經人怪異的行為:

其一,沙僧是帶有任務的,他的任務就是用肉體消滅的方式,不讓取經人繼續西行;

其二,這些取經人故意給他吃,每次還都能找對時間點。

什麼樣的取經人會故意給他吃呢?如來對於取經的那麼多次失敗真的一無所知嗎?他為什麼不派人除掉沙僧,讓取經路途更加通暢一些呢?

三、如來的耐心

佛教中強手如雲,要去打敗一個沙僧,真是易如反掌,而如來,為什麼不立刻去做呢?如果把這九個取經人想象成金蟬子的前九世,那麼一切就變得順理成章。如來在等待三個時機:

1.大一統的中土

最關鍵的時機是必須有一個大一統的東土。從文中我們可以知道,猴子被壓在五行山下,是王莽篡漢的時候(公元6-21年),之後的五百多年,是中國歷史上戰亂最為頻繁的五百年,東漢宦官外戚干政,末年黃巢起義、三國大戰,減少了中國百分之九十多的人口,接著是玩樂無極限的東西晉朝,一點也沒消停,南北朝、隋朝也是繼續打仗,直到唐朝的建立,國家才日益穩定。

對於西遊世界來說,大唐是絕對的天朝上國,世界的中心,對於宗教來說,最重要的就是統治者的需要,確切的說是中華上國統治者的認同和需要;

唐僧的前九世,到底是不是沙僧吃掉的?如來為什麼不除掉沙和尚?

2.久經考驗的金蟬子

不能沉下的骷髏,就是轉世九次的金蟬子,作為如來的親徒弟,被貶之後,唯一能夠回到佛教的途徑,就是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通過取經的方式打通佛教傳播的東部大通道。

所以,作為轉世的取經人,他的取經意志堅不可摧,因為他知道,這世被吃完了,下世還能繼續再來。

文中對九個不沉的頭顱來暗示,這九個人其實都是一個人,這個人就是金蟬子。那如來為什麼不設計一下,讓老唐前幾次轉世就取經成功呢?雖然他對於這位二弟子寵愛有加,但是金蟬子犯下的錯可不僅僅是聽經的時候走神那麼簡單。對於那麼簡單地讓他迴歸佛教隊伍,未免會給他人留下護犢子的口實。

轉世十世就是對金蟬子的歷練,金蟬子也知道自己的罪孽,不如索性認命,一次一次往沙僧嘴裡送,這樣堵上了悠悠之口,自己還有迴歸也就理所當然;

唐僧的前九世,到底是不是沙僧吃掉的?如來為什麼不除掉沙和尚?

3.猴王歸來

猴子對於取經來說至關重要,作為如來又一名親傳關門小字輩弟子,他已經完成了大鬧天宮的使命,如來之所以把他壓在五行山下,不僅是為了保護他,還為了收收他的叛逆性格,他這性格,對大鬧天宮的計劃是有利的,對於取經來說,是大大的不利。因此,就必須磨礪他的性格,讓他對自己更加敬畏,收起自己的不臣之心。

這三個時機,對於取經來說都是必要條件,缺一不可。

唐僧的前九世,到底是不是沙僧吃掉的?如來為什麼不除掉沙和尚?

所以,如來不是不除掉沙僧,是因為取經的時機不成熟,而且取經路上還有比沙僧更難的障礙。時機成熟之際,就是向全世界宣告取經之時,觀音當然要過來看看,到底是誰成了取經路上的第一個障礙。然後,沙僧就變成了取經隊伍的一員。

沙僧與取經的淵源其實從他在玉帝后面當捲簾大將的時候早已註定,沉默寡言的他早已看透世態炎涼,默不作聲並不是一種人生態度,而是一種無奈的人生選擇。

同樣,金蟬子的選擇亦是如此,他犯的錯誤,足以全部摧毀他的一切修煉,然而如來願意給他第二次機會。但這個機會,只有被動的承受,金蟬子沒有辦法,也只能逆來順受。生存從來不易,生活更加艱難。

總會有些光在其中閃亮,沉睡在人性之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