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感覺我這身邊的朋友好像都沒有存款,大多數都是負債累累,我也是,到底怎麼了?

A傳奇人生1


負債累累的原因很多,有人買房買車而負債累累,有人濫賭成性而負債累累,有人虛榮膨脹而負債累累,有人創業失敗而負債累累。

但大部分人沒有存款負債其實很平常。

比如剛畢業的學生,身上大部分兜裡都是沒有錢沒有錢的。但畢業要找工作,要吃飯,要住宿,要奔跑來回的面試等等都需要錢。

這種時候,如果沒有父母的資助就只能去借。向身邊的朋友借或者借互聯網的一些消費貸等等。當然,這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現在大部分人生活其實都沒有看上去的那麼優渥。

很多東西透過互聯網被放大,加上一些一些分期、貸款、美容娛樂消費的廣告鋪天蓋地,明著或者暗著讓人踏進消費主義的坑,覺得一定要高消費才能稱得上是有品質的生活。

《2019胡潤財富報告》(Hurun Wealth Report 2019),顯示目前大中華區擁有600萬人民幣資產、千萬人民幣資產、億元人民幣資產和3000萬美金資產的家庭數量和地域分佈情況。

達到中產的的家庭有3320萬戶,這個數字看起來很高,但其實以全國人口數據來看,比例不算高。

全中國有14億人後,按照每戶5口人來假設,全國大概就有2.8億戶,中產家庭的比例大概是11.8%。

也就意味著剩下的88.2%屬於資產低於600萬的人非常多。

另外有意思的是,《經濟日報》發的一份報告:《中國家庭財富調查報告2019》,

1)2018年,我國家庭人均財產為20.88萬。

2)93.03%居民家庭擁有1套住房,3.82%的家庭有兩套或以上住房。

3)房產淨值佔家庭人均財富71.35%。

然後很多就會發現自己被平均,說明房子佔家庭資產的比例非常大,而大家手中真正有錢的卻很少。因為其實年收入在20萬以下的佔比是最多的。


多多說錢


你的圈子而已。不同的圈子,生活水平不一樣。我們單位同事,基本每個家庭兩套房起步,孩子百分之九十大學後在國外留學。 所以,雖然說讀書不一定改變命運,但是看看這些同事,大多數是農村出生,夫妻二人都是農村出生的也不少。只是因為讀了大學,不但改變了自己的命運,連農村父母,兄弟姐妹的命運也一起改變了。


dlsyyy


人都是三起三落的,我88年的,去年開始創業,今年7月份徹底失敗,負債二十多萬,現在已經來上海工作了,一個月二份工作,一萬多點,加油吧,男人女人都不容易,有沒有想一起的,加油,相互鼓勵。只要不怕辛苦,不怕累,可以挺過來的,相信上帝給我們關上一扇門,會為我們打開一扇窗的。


v程媽媽66


圈子不同吧,我周圍大部分都是家裡四五百萬存款三套以上房產的家庭,只要是公務員,教師和醫生,沒覺得誰家缺錢,一個比一個有錢。


一念無明生三源


我們可以進行一個模擬:一個人向中國銀行貸款100元,開了一個小攤,然後又用這個攤作為擔保向建設銀行借了500元,擴大了小攤的面積,再用這個新的店到工商銀行貸款1500元,租了一個店面,把小攤改成了小賣部,再這個小賣部作為抵押,再到農業銀行貸款5000元,開一個飯店。

看上去這個人很有錢,但其實都是借的!這就是典型的泡沫經濟的例子。如果這個人賺了,就能還上銀行的錢,銀行就不虧。但如果這個人虧了,銀行的錢就還不上,最終虧的就是銀行,也就是國家。

再用支付寶舉個例子,你用著花唄——沒錢還花唄——進行花唄分期——分期不夠,考慮借唄——借唄不夠,再考慮備用金,那麼到了換錢的日子,備用金還借唄——借唄還花唄——借唄已還額度再來換備用金。那麼這個月你就可以安穩了,那到底你欠錢沒有?答案顯而易見。這裡只是說了支付寶的借錢應用,可能有些人還有著大量的借錢軟件,依靠著套現生存下來。

看似一片繁華的景象,其實是一場空。這也就是為什麼有些人看起來很富有,實際很貧窮,甚至負債累累的原因。


股靈經探


感謝提出這個問題的朋友,因為這個問題現在困擾了很多人:GDP還在以每年超過6%的速度往前增長,按理大多數人口袋裡的錢也要不斷增長才對,怎麼感覺越來越多的人不僅口袋經常空空,甚至負債累累呢?

在我的線下課程裡,這也是經常學員們問到的問題,大家覺得錢越來越難賺了,物價不斷上漲,大多數行業都在勒緊褲帶過日子,工資兩三年來基本維持在原來的水平線上,買房成了奢望,買輛車子甚至一些稍大的消費都要通過透支信用卡或者通過一些金融平臺借款解決,錢到底去哪兒了?這個問題要放在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進行回答。

一、宏觀層面

1、錢的流動。錢和流水一樣,儘管水量在增加,但它只會往有價值的窪地流動,朝有能量的地方流動,如果你沒有處於價值中心,你的錢就是過眼雲煙,它會不斷被洪流裹挾,滾滾而去。如果經常關注福布斯或者胡潤財富排行榜,你會發現,普通人的錢不僅沒增加而且留不住,但你看看那些排行榜上的人,他們的財富增加了多少,他們很多人一年財富增長几十億,幾百億,甚至上千億。他們創造了和普通人生活工作方方面面的平臺,你的一切和他們息息相關,你的一切支出都在匯聚在他們的碗裡,而且,市場經濟越發達,信息越通暢,你被動消費的身份就越明顯。

2、行業或企業屬性受政策影響。經濟波動一旦較大,從政府層面來說,財政手段和金融手段是最常用的調控手段。現在全球經濟下滑,中國也難獨善其身,那麼為了刺激市場,通過財政和金融調控把錢更多放到市場裡,會刺激經濟發展,帶動投資和消費,但金融的屬性是厭惡風險,所以大型金融機構更願意把錢投放到抗風險能力強的行業和大型企業,它們可以拿到市場最低成本的資金,而中小企業或者小微企業,只能眼巴巴看著它們,即使能融到,也是高成本的資金,甚至是超出公司利潤率的資金。所以如果普通人沒身處在相關的行業和企業裡,收入就會受到影響。

3、信息不對等,普通人容易跌進投資陷阱。最近幾年來,打著各種旗號的投資平臺如雨後春筍,層出不窮的冒出來,因為信息獲取的不對等,很多人辛苦積攢的一點錢甚至借貸來的錢,在高利潤的誘惑下尋求一夜暴富,紛紛投入跌進坑裡,而且很多人跌了一個坑,就更希望在下一個坑裡扳本,於是越跌越深,跌得傾家蕩產還不收手,坑坑都要命又坑坑不一樣。

二、微觀方面

1、你所在的圈層。你的圈層決定你看到的東西,一個人如果現在身處低谷,不僅沒錢還負債累累,那麼他會發現,他身邊的人都是如此,一地雞毛,哀鴻遍野。這就是圈層定律,脫離你的圈層加入向上的圈層,你會發現你的思維和財富的改變。

2、感性消費和過度消費。同樣100元錢,在物質匱乏的時代和在物質豐富的時代,給人的價值感是不一樣的。所以在物質豐富又物慾橫流的今天,很多人根本沒有正確的消費觀,提前透支大量的身體和金錢來娛樂當下,還美名其曰要活在當下。所以毫無節制的消費讓很多年輕人還未走出校門,已經負債累累。各位童鞋可以查看一下中國的儲蓄率的變化就知道錢的變化和流動。

3、大量低質的信息充斥大腦導致了學習力的下降。

每次講到這樣的話題,我都要反覆重申學習的重要性。喪失學習力是最可怕的事情,因為你無法接近事實的真相。下面這段話送給所有看到這篇文章的童鞋:

在這世界上,一定有人長得比你醜,個子比你矮,學歷比你低。但就是這些各種條件和狀況都比你差的人,卻在自己的領域,取得巨大的成就!你知道為什麼嗎?因為他們有超強的學習力,他們在不斷學習,你可以停止學習,但你的競爭對手不會!

所以,從當下開始,通過學習改變自己的思維,跳出原有禁錮你的圈子,向上努力攀爬,錢其實一直都在,你的錢沒有去到哪裡,它就在你的腦袋和行動裡。

關注我,或者在評論區留言,惠森財商達人會將和你一起成長!


惠森財商達人會


這問題我感覺提問的非常棒,要回答這個問題恐怕涉及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嘗試解答一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第一滾滾的社會大潮攜裹著每個人不由自主的負重前行。人是具有社會屬性的,亦有從眾心理,社會的發展倒逼著每個人都在焦慮中相互張望:誰家孩子上了重點小學,誰家換了一輛豪車,誰家買了一個別墅豪宅......,只要凝視周邊,我們都很難做到內心平靜,如果父母妻兒再不時流露出抱怨之意,那對於一個男人而言,必將是一種莫大的壓力, 這種壓力足以吞噬已經獲得的成就——如果冷靜的思考,而不是盲目攀比,這已經獲得的成就,其實並不差,足以體面的生活在這個繽紛的社會。當你不安於現狀試圖打破現狀的時候,危險也已經伴隨而生。任何試圖打破現狀的努力,都意味著對已經得到的放棄。成功了皆大歡喜,不成功負債累累,但是在社會化分工如此細緻的今天,成功的難度是非常大的,因此社會上也就出現了很多有理想,有抱負,不怕吃苦的失敗者、負債累累者。

第二消費需求的多樣化、等級化、新型化、快捷化榨乾了你的貨幣財富。這已經不是一個僅僅滿足於吃穿的年代,而是一個綜合性、全方位的服務滿足的時代,你有多少財富就可以享受對應的品質服務,甚至是可以說是社會地位。欲求被無限開發,消費創新與日俱增,縱觀當今社會,產生了多少新型行業,每一個行業背後都是龐大的消費群體支撐起來的。在絕對收入(購買力)增加不明顯的當今社會,每一個行業的產生就意味著財富的分流又增加了一條渠道。比如裝修房子,從最初的水泥地,到後來的貼瓷磚,再到木地板,甚至又衍生出了瓷磚美縫、花紋雕刻等等,這些人造的需求,無不推高著生活成本。

第三賬面財富的封閉性,讓人具有天然的負債。房產吞噬了大量的社會財富,在老百姓身上體現的更為明顯,這種貨幣財富轉化為房產價值的過程本質上也是一種財富的封閉。房子作為基本需求,購房本應該是一種稀鬆平常的事情,如今卻成了財富的沉澱或者說是封閉,是非常不正常的事情。大量的流動收入被投入這個封閉池,自然而然會影響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產生負債。這種投入具有不可抗性,房子作為基本需求品卻被賦予了很多社會屬性,影響就業、落戶、子女上學等公共資源的配比,幾乎可以說是這是一種自上而下的具有強制力的消費,沒有拒絕的權力。

第四借貸的便利性,削弱了對負債的足夠敬畏。借貸機構投其所好,簡易而無需面對人情的消耗,輕鬆點擊,簡單的資料上傳,讓貸款變得具有極強的隱私性和便利性。慾望的無窮,加上借錢的便利,沒有多少人可以抵制這種誘惑。


半子一諾


與你感覺恰恰相反。

我個人感覺,我身邊的朋友都比較富有,存款有沒有不清楚,但感覺比較有錢。和他們比較,自己就是個窮光蛋,呵呵。

一、自己確實窮。

這個沒說的啊,就是賺錢少,來錢的途徑少,偶然所得、別人的贈予和支持都沒有。

前幾天去大潤發,在買魚片時,服務人員看我用食物夾夾了10多片時,服務人員說:“先生,這個魚片的價格是136元/KG。”


到現在,個人還沒明白服務人員的話是什麼意思。看來,個人不但窮,而且笨,呵呵。

二、周圍的人確實有錢,無論年輕還是中年人

無論看其穿著、飾品、房產、車子,還有朋友圈和談吐,感覺就是有錢人,至少比我有錢。無論是工資收入、生意收入,還是其他收入。

高中的同學,沒有考上大學,但自己做生意。因有保險行業從業的經歷,而且還算是財務專業人士,同學問我哪個保險公司的投資類產品比較好,我提供了T康人壽的一款投資產品,因為這個人壽公司的資產管理公司投資運作的投資收益一直不錯。

我說完後,他拿過手機來,讓我看了這個保險公司的投資賬戶 的一款產品,年收益率是6%,他每月的投資收益是4700多元錢,通過這兩個數字,你可以計算出他僅這一款產品的投資額。

當然,這個同學,在賺錢方面在高中同學中是佼佼者。

三、感覺周圍的人有錢,也許與其消費觀有關

比較、面子、虛榮的心理都會促使過度消費,自身經濟不足,其他資助不夠,只能利用各種透支或借支工具來滿足自己不斷增長的過度消費。

這種過度消費,給人的感覺確實是有錢。但至於是否有錢,是否有債務,債務是5毛還是一塊,只有自己知曉。

但這種過度消費,一旦控制不住,如同飲鴆止渴。在負債的道路上,漸行漸遠。

四、有錢人真的是多,但比例太低

網上數據顯示,在2018年,我國住戶存款餘額72.44萬億元,按照我國人口14億來計算,人均存款約為51743元。

當然,人們的款項可能理財了。但是,只人均5萬元的存款這一指標和二八定律,估計大多數人沒有想像的那麼有錢。

所以,感覺不一定是符合事實的,像本文開頭的感覺。

過度消費、持續過度消費是導致負債累累的一個原因,但應該不是唯一的原因。也許還有創業、疾病、購房、教育等一個或多個因素的影響或疊加影響。錢多也好,錢少也罷。個人認為,要量入為出,今天的錢要為明天的事做準備。


東嶺財經


你感覺自己身邊的朋友都沒有存款,而且大多數負債累累,其實這只是你所在圈子的特性而已。每個人的圈子都不同,我會感覺自己身邊的朋友一個比一個有錢,開豪車,有多套房,怎麼追都追不上。這就是老話所講的“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至於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我認為有五個原因所導致:

1、貸款

現在很多人的都是負債的,最主要的就是車貸、房貸這兩樣,無法全款購買又必須購買,只有貸款這條路。貸款之後,每個月的收入都用來還貸了,哪裡還有什麼存款。

2、過度消費

過度消費也是很重要的原因,特別是年輕人佔到多數,因為虛榮心作祟,在消費上的支出遠遠超過自己的收入水平,不僅沒有存款,還會去刷信用卡等。

3、不理財

很多人沒有理財的觀念,更沒有儲蓄的意識,因此賺多少花多少,沒有財務管理這一過程,也就沒有“小金庫”。

4、生活壓力大

成家立業的人才知道柴米油鹽貴,生活壓力有多大,現實生活中要花錢的地方非常多,基本的生活費、小孩教育、老人贍養、社交支出等等,加起來就是一大筆數目,工資只能省著花。

5、特殊情況

有時候會存在家道中落的變故,例如大病支出、賭博敗家等等,會直接導致家庭負債,沒有存款很正常。

總之,我認為身邊的朋友沒有存款,而且負債累累的情況是比較多的,而且慢慢形成了一種趨勢,若不控制得當,未來的努力將是為自己的負債打工。


商界書生


不請自來!

其實不止你,很多人都這樣。

月初,經濟日報社發佈的《中國家庭財富調查報告(2018)》中有一組有意思的數據:

2017年房產淨值佔家庭財富的66.35%。城鎮地區的比重更高,達到了69.70%;農村相對比較低,達到了51.34%。

房產淨值分佈也呈現出一定的地區差異,東部和西部地區房產淨值佔到了家庭財富的三分之二左右,中部地區房產淨值佔比略低,但依然達到了家庭財富總額的58%。

什麼意思呢?

就是說目前中國家庭財富中房產所佔的比重城鎮已經佔到了三分之二!尤其是東部,這與房價的地域差異直接正相關了!

如果是隨時可以折現的還好,可很多家庭掏空了家底、借了一屁股債買了一套房子不管升值到多少那都僅僅只是一個賬目數字而已。

舉個例子。

筆者身邊一朋友,2018年在某準一線城市入手了一套二手房,房屋總價240萬,首付100萬,貸款140萬,週期30年。

因為市場環境問題,公積金貸款和組合貸都沒法使用,純商貸,利率5.94%:

每個月還貸8339元,30年下來利息已經超過了本金的140萬,達到了160萬元!

而在目前這套房子市場總價已經上漲到360萬元。

至少賬目上,我朋友賺了120萬元!

可問題是,他現在連館子都不敢下了。

不是他摳門,而是這“賺的120萬元”對他來說就是個賬面數字而已,他壓根不會賣因為就這一套!

留給他的是什麼呢?一身的債務:首付裡借七大姑八大姨的錢、銀行貸款!

雖然他賬目已經“賺了”百萬。

想必這也是很多人目前的現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