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來了 界首就是這樣會越來越火!

計劃投資20億!

南都電源擬在界首建設區域總部

中國鉛酸蓄電池龍頭企業南都電源動力股份有限公司,計劃投資20億元在界首建設新材料儲能項目,並擬建設區域總部、研究院,推進鋰電池項目佈局下一步向界首重點佈局落地;

全球新能源企業500強浙江天能電池集團擬在界首市建設分總部,進一步擴大投資……

作為我市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成果之一,長三角新能源電池知名企業乘勢而動,加大向我市產業轉移力度。

經過多年培育和發展,我市動力電池循環利用產業已擁有較為完善的發展基礎,天能、南都、超威、風帆等知名能源企業均在我市投資新建項目。

作為全市“554”產業格局中五大支柱產業之一,未來我市還將延伸綠色儲能電池和動力電池產業鏈,重點發展汽車蓄電池、鋰電池產業,打造全國知名的動力電池循環利用高質量發展示範基地。


高鐵來了 界首就是這樣會越來越火!

龍頭企業大規模投資

在位於界首田營科技園區的安徽華鉑再生資源科技有限公司,總投資31.16億元的二期項目已經全面投入生產。這套包含蒸汽利用、廢酸廢水廢氣處理的項目集中了國際先進的技術,僅在環保設備上的投入就超過11億元。

我們一直採用的是最高的標準,不論是生產工藝指標,還有能耗指標、汙染物排放指標,可以說是都是行業領先的。” 安徽華鉑再生資源科技有限公司負責同志介紹。

過去,傳統的再生鉛產業普遍存在能耗高、汙染大的特點。比如原先的工藝對廢氣的處理,就是把廢氣轉變為廢渣,發生二次汙染。踐行綠色發展理念,華鉑科技在主打鉛產品的基礎上,不斷延長再生鉛產業鏈條,發展循環經濟,現在經過先進的治酸工藝,把廢氣轉變為有效益的硫酸,銷售到相關的化工、電池企業。

在官網的企業介紹中,南都電源稱“2015-2017年,公司收購安徽華鉑再生資源科技有限公司,進入環保型資源再生產業,打通了蓄電池產業鏈。”

華鉑公司以廢舊蓄電池的回收、加工為主導,先後主持和參與制定了3項國家標準,先後被評為“國家級綠色工廠”“安徽省創新型企業” “安徽省民營百強企業”等榮譽稱號。2018年,華鉑公司實現產值162億元,成為我市唯一百億級製造企業。

高鐵來了 界首就是這樣會越來越火!

在界首,天能集團也在大規模新上項目。“去年天能在界首實現產值70多億元,今年隨著一批新項目的運營,產值預計可突破90億元。”天能電池集團(安徽)有限公司負責同志表示。

目前,天能正在界首建設百億產值基地,項目總投資約5.9億元,項目建設內容包括新型電池研發、投資,電池生產線技改和擴產項目等,其中投資1.8億元的轟達電源年產480萬千伏安時的鉛酸蓄電池技術裝備升級改造項目部分已調試生產。所有項目實施完成後,可實現產值120億元以上。

高鐵來了 界首就是這樣會越來越火!

天能集團生產車間

培育千億產業、百億企業

界首田營科技園是一個以回收利用廢舊蓄電池為主導產業專業化園區,目前已集聚規上企業20家,入駐國內知名天能、南都、駱駝等上市公司3家,全國民營製造業500強企業2家,安徽省百強企業4家。

園區已先後獲得“國家級綠色園區” “國家動力電池循環利用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等國家級牌子,成為《國家再生鉛及合金鉛錠標準》《電動助力車用密封鉛蓄電池標準》《電動道路車輛用鉛蓄電池標準》等制定單位,成為引領產業發展的樣板。

高鐵來了 界首就是這樣會越來越火!

“動力電池循環利用產業是國家、省支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具有較強的發展潛力和市場需求。”園區有關同志表示,田營科技園將牢固樹立創新發展、綠色發展理念,力爭到“十三五”末實現產值500億元,稅收20億元,清潔生產達到國家一級水平,成為全國最大最好的動力電池循環利用高質量發展示範基地。

精準招商壯大產業集群

今年起,我市開始實施產業發展五年行動計劃,將著力構建“554”產業格局,也就是打造五大產業集群、壯大五大特色產業、培育四大高成長性產業。其中,五大產業集群中的節能環保產業集群,即包括再生金屬產業。

下一步,我市將立足現有再生鉛、再生鋁產業基礎,優化界首田營產業佈局,完善再生金屬產業鏈條,提高產業集聚度。依託華鉑科技、天能電池等龍頭企業,以再生鉛綜合利用等項目為牽引,推動再生鉛精煉及深加工發展。延伸綠色儲能電池和動力電池產業鏈,重點發展汽車蓄電池、鋰電池產業。


高鐵來了 界首就是這樣會越來越火!

據瞭解,目前這一產業正在推進實施駱駝集團再生資源項目、大華能源年產20萬噸再生鉛精煉及深加工項目、安徽超威環保年產20萬噸再生鉛項目等重大項目,下一步還將瞄準長三角等地區相關企業,精準對接開展招商引資,引導企業集聚發展。


“界首建有國家動力電池循環利用高新技術產業基地,有產業基礎才有招商引資延鏈補鏈強鏈的方向和重點,才有又好又快發展的基石。”

界首市有關同志表示,下一步將抓住“融入長三角、高鐵全覆蓋”機遇,圍繞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等,引進關聯度高、集群化、帶動性強、競爭優勢明顯的優質項目,實現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

(馮啟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