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香港上市後將面臨哪些挑戰?

作者楊航系中國知名財經評論員

表面上,阿里仍在高速增長,2017-2019財年阿里營收增速均在50%以上。但阿里正面臨核心電商業務盈利能力下滑和新業務嚴重虧損的局面,導致其整體盈利能力下滑。2019財年阿里息稅攤銷前利潤(EBITA)增速僅為10%,遠低於營收增速,表明阿里營收雖然高速增長,但其利潤增速已大幅下滑。由於電商市場趨向飽和且拼多多等對手崛起,阿里核心的電商業務盈利能力可能保持下滑態勢,而餓了麼、盒馬生鮮及雲計算等新業務仍處於嚴重虧損局面下,2014-2019財年,阿里EBITA利潤率已從近60%降至28%。未來阿里巴巴集團可能繼續面臨整體盈利能力下滑的困境。未來數年裡核心電商業務仍將是阿里業績與股價的驅動因素。

阿里巴巴香港上市後將面臨哪些挑戰?

核心業務增速逐年下滑

阿里業務大體上可分為三塊:核心電商、數字媒體和娛樂及雲計算,其中核心電商是阿里惟一的利潤來源,後二者雖然高速增長,但仍處於虧損局面中。故未來數年裡核心電商業務仍將是阿里業績與股價的驅動因素。

電商的增長路徑為:用戶增長——商品成交總額(GMV)增長——營收與利潤增長,阿里亦是如此。近幾年來,阿里電商平臺客戶數量增速呈明顯下降趨勢,導致阿里GMV增速不斷下降,從2016-2019財年阿里GMV增速從26%降至18%。

阿里巴巴香港上市後將面臨哪些挑戰?

比客戶數量增速下滑更為嚴峻的是,單客消費量已停止增長。阿里為獲得更多的客戶,採取了市場下沉策略,2019財年77%的新增客戶都來源於低線城市,但由於低線城市客戶消費能力更低,導致其單客消費量不斷下滑,在2018年已停止增長。可見未來即使阿里電商平臺客戶數量繼續增長,其GMV增速也將繼續下滑。

導致阿里電商平臺業務增長走緩的,是電商市場趨向飽和及競爭者的崛起。截至2019年1季度,淘寶及天貓平臺共有6.54億客戶,而中國共有約4.48億戶家庭,由於人們傾向於以家庭為單位進行消費,故阿里6.54億客戶中有相當部分在電商平臺上不甚活躍,可見電商市場已趨向飽和。此外,拼多多等競爭者崛起亦極大地分流了阿里客戶,截至2019年1季度拼多多已擁有4.43億年度活躍客戶,而拼多多與阿里客戶有著高度的重疊率,這意味著阿里客戶已被拼多多分流。今年上半年拼多多日均包裹量已超越阿里系一半,已成為威脅到阿里生存基石的競爭對手。GMV增速下滑意味著阿里核心電商業務收入增長趨緩。

阿里巴巴香港上市後將面臨哪些挑戰?

新業務處於虧損局面中

GMV增速下滑即意味著阿里天花板開始若隱若現。在這一情況下,阿里近年來開始向盒馬生鮮、餓了麼、雲計算、數字媒體和娛樂等新領域進軍。但這些領域均處於虧損或極度競爭的局面中。盒馬生鮮作為實體店,其利潤率要遠低於阿里核心電商業務,且需要更高的資本支出。餓了麼則處於競爭極度激烈的局面中,以餓了麼最大的競爭對手美團為例,目前美團處於嚴重虧損的狀態,2018年虧損超千億元,且在可預見的未來盈利無望,目前外賣行業仍處於犧牲利潤換市場階段,故餓了麼短期內也難以擺脫虧損。阿里雲計算業務自誕生以來利潤率一直為負,數字媒體和娛樂亦年年大幅虧損。下表勾勒出了阿里除核心電商以外的業務的盈利情況。可見阿里新業務仍處於難以盈利的局面中。

由於核心業務盈利能力下滑,新開拓的業務均處於虧損局面中,且短期內難以扭虧,故阿里未來數年的業績與股價仍將由核心電商業務驅動。而阿里核心電商業務盈利能力正處於下滑階段。故應對此予以警惕。

阿里巴巴香港上市後將面臨哪些挑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