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木桶效應”教育孩子,哪裡薄弱補哪裡?孩子值得更高端的教育

老師經常苦口婆心的教育學生不要偏科,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這是因為“木桶效應”,木桶能裝多少水取決於它最短的那塊木板。木桶效應是美國管理學家彼得提出來的,木桶象徵著人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最短的那一塊板就是薄弱環節,人有多大的成就往往是由薄弱環節決定的。

木桶效應可以應用在很多方面,為了不讓最短的板影響大局,人們會取長補短,想辦法克服薄弱環節。很多家長也把木桶理論應用到培養孩子身上。孩子性格內向,對帶他去參加活動結交新朋友;孩子膽小說話緊張,報個主持人培訓班讓孩子練練;孩子文科好數學不好,報幾個數學輔導班補習補習……

家長的出發點是好的,讓孩子的短板變長,孩子就能有更好的成就。結果卻往往事與願違,內向的孩子更加內向,數學成績也越來越糟糕,文科優勢也不明顯了,短板沒變長,長板卻變短了。

用“木桶效應”教育孩子,哪裡薄弱補哪裡?孩子值得更高端的教育

為什麼木桶理論應用到孩子的教育上就不靈了呢?這是因為這種“取長補短”的方法忽略了孩子的天性。

“木桶效應”不適合用在孩子身上

美國著名社會哲學家邁克爾·古裡安認為,孩子主要由三股力量構建而成:天性、教養和社會文化。天性是基石,而後才是我們根據每個孩子的天性去制定教養計劃,而教養的過程又是在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中進行的。我們只有充分了解一個孩子,才能給予這個孩子最好的教養和關愛。

孩子的天性,就是從孩子一出生就具備的東西,每個孩子都有他的核心天性。邁克爾·古裡安說,我的孩子是帶著他的核心天性來到這個世界上的,帶著他的人格氣質和內在的目標感,他並非白紙一塊。這段話針對的是“白板說”。“白板說”認為,孩子出生就是一張白板,一張未曾著色的畫布,孩子變成什麼樣子,完全取決於後天的著色,取決於家長用什麼方式教育孩子。

“白板說”的典型代表就是華生,華生在《行為主義》中寫的那樣,“給我一打健康的兒童,如果在由我所控制的環境中培養他們,不論他們前輩的才能、愛好、傾向、能力、職業和種族情況如何,我保證其中的任何一個人訓練成我所選定的任何一種專家—醫生、律師、藝術家、富商,甚至乞丐和盜賊”。

用“木桶效應”教育孩子,哪裡薄弱補哪裡?孩子值得更高端的教育

如果白板理論是無懈可擊的,孩子天生就是一塊白板,那完全可以用木桶理論補足孩子的短板,把孩子培養成一個完美的人。但是,孩子並不是白板,孩子是有核心天性的。邁克爾·古裡安在《核心天性教養法》中用7種科學證實孩子是有核心天性的,孩子的核心天性是先天固有與生俱來的,是人格發展和成功潛能的獨特源泉。

科學證明孩子具有核心天性

1.遺傳學

自從2001年科學家破解出人類基因組圖譜後,遺傳學的發展就進入了快車道。現在科學家已經能夠通過分析孩子的特徵來判斷這些特定特徵是來自母親還是父親。同時,遺傳學雙胞胎研究機構也研究基因的強大力量。即使有些雙胞胎從出生時就分開,但仍會表現出某些令人驚奇的行為,比如沖廁所的方式,微笑或皺眉的程度等。

遺傳學的研究顯示,個性和脾氣,包括這個孩子是外向還是內向,爭強好勝還是害羞,走路、說話和跑步的風格,甚至身體和心理的優勢和障礙的,都在很大程度上由先天決定。

所以,不要再覺得孩子的內向或害羞是有問題了,他們並不是因為自卑,這是先天遺傳的孩子的核心天性而已。

用“木桶效應”教育孩子,哪裡薄弱補哪裡?孩子值得更高端的教育

2.精神創傷科學

新的遺傳學研究顯示,孩子經歷精神創傷後的自愈能力水平,源自他的遺傳基因預設。科學家已經可以通過研究一個人的DNA,來分析他從不同的壓力中恢復的先天能力。

醫學博士、神經精神病學專家丹尼爾·阿曼說,“大腦曾經被認為是一個黑匣子,太過複雜以至於不可理解,但現在的神經科學家正用驚人的速度不斷揭示出大腦的功能。在大腦中,有很多系統在協同工作,形成了我們的性格、關注傾向、夢想和志向。”

精神創傷科學的發展,也讓人們意識到,人的性格,應對壓力的能力也有部分是先天因素決定的,而不是隻要“堅強一點,振作一點”就能解決的。現代科學對大腦複雜結構的的進一步認識,也說明了孩子的核心天性是有科學支撐的。

3.性別研究

男孩和女孩的很多不同是我們能直觀感受到的,比如女孩子更擅長語言表達,男孩子的動手能力會更強一些。而科學家們通過對大腦和生物化學的研究,能夠用大腦掃描的方式從科學的角度揭示男女先天存在的差異,給我們的直觀感受提供了科學依據。

4.依戀和親密連接的科學

依戀和親密連接的科學,主要是研究人和人之間的依戀關係。科學家們已經可以通過神經成像的技術看到,當孩子缺少特定種類的親密連接和依戀時,孩子大腦的特定部位表現的不夠活躍。

嬰兒和他的主要照顧者建立穩固安全的依戀關係,會有助於孩子大腦左右兩個半球之間的聯繫充分形成,這也說明了建立親密連接是人的天性。

用“木桶效應”教育孩子,哪裡薄弱補哪裡?孩子值得更高端的教育

5.荷爾蒙生物學

荷爾蒙生物學是對人類內分泌系統的研究。孩子的憤怒、嚴重的行為問題、飲食障礙或者是抑鬱,都有可能跟體內的荷爾蒙水平有關。

通過研究在男孩和女孩身上的荷爾蒙水平,可以幫助家長更好應對養育青少年時遇到的問題,瞭解先天遺傳在孩子情緒和行為上的表現,特別是處於青春期的孩子。

除了前面這5種科學之外,還有青少年腦科學壓力和壓力應激科學,這些領域的研究都為孩子具備核心天性提供了理論支撐。

因材施教,才是最高端的教育

也正是因為孩子具有與生俱來的核心天性,家長一味的拔苗助長,取長補短的行為違背了孩子的天性,讓孩子處於前所未有的壓力之中。尊重孩子的天性,選擇符合孩子天性的教養方法,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

  • 接受孩子的天性,改變對孩子的期望

你對孩子的期望,是不是被所謂的“社會主流教養方式”牽著鼻子走了呢?你期望孩子能彈琴,會畫畫,能文能武,能說會道,期望孩子有很多才藝,學業上也有優異表現,這些都是因為社會在傳達這樣的教育理念: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要讓孩子接受精英教育,所以你對孩子有很多近乎完美的期望,這些期望不但折磨著孩子,更折磨著你自己。

用“木桶效應”教育孩子,哪裡薄弱補哪裡?孩子值得更高端的教育

每個孩子都有獨一無二的核心天性,所以從孩子一出生,孩子的起跑線就是不一樣的,有的孩子外向,在社交場合得心應手,有的孩子內向,不擅長在社交場合敞開自己。

孩子的天性沒有好壞之分,接受孩子與生俱來的天性,不要用統一的模板教育孩子,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孩子的教育方式,換個努力方向,改變對孩子不切實際的期望,孩子和你的生活都會額外的輕鬆幸福。

  • 改變對待孩子的方式

邁克爾·古裡安在《核心天性教養法》中提出,教養孩子,一半是科學,一半是直覺。科學的部分,就是孩子的核心天性,由孩子的大腦機構和遺傳基因決定,而直覺的部分,則是我們作為父母,根據科學的建議選擇的和孩子相處的方式。

科學家們通過對孩子的腦部掃描,告訴我們,孩子需要建立穩固安全的依戀關係,孩子需要足夠的安全感;通過性別研究和對荷爾蒙水平的評定,讓我們知道男孩女孩在很多方面是不同的,這些都有助於我們採取正確的方式對待孩子。

用“木桶效應”教育孩子,哪裡薄弱補哪裡?孩子值得更高端的教育

因為核心天性的原因,男孩很容易被誤解。比如,男孩的語言能力滯後,男孩更喜歡動手,男孩精力充沛蹦蹦跳跳,男孩子過於“狂熱”的行為很容易引起家長的煩躁。

我就曾經被我家精力充沛的孩子弄得崩潰,玩具拆得零零散散,見到夥伴就推推搡搡打打鬧鬧,拽都拽不動。但這些都不是孩子故意搗亂,是他的核心天性就是如此。我們可以做的,是給孩子提供更能釋放他精力的環境,比如帶他去踢球,去爬山,在安全的限度內讓他和夥伴打鬧,換個角度對待孩子,就能解放自己,也解放孩子。

  • 引導孩子對意義和目標的追尋

在物質生活極度豐富的現在,如果內心缺失目標感,生活就會變得空虛。所以,不管孩子的核心天性是什麼,父母都要引導孩子對意義和目標的追尋。在《核心天性教養法》中,邁克爾·古裡安指出,孩子在5 歲的時候,就開始思索“我是誰”的問題,這也提醒家長要把握時機,引導孩子建立目標和使命感。

比如,孩子會對自己長大後做什麼有很多的想法。他今天想做消防員,明天想做宇航員,後天又想當光頭強。孩子提出想法之後,我們不要隨便否定他,而是要進一步的引導。孩子想做消防員,我們可以告訴他,消防員很偉大,救火救人無私奉獻,孩子想做光頭強,我們也可以告訴他,因為有了伐木工人,我們才可以有木頭做傢俱做地板,讓孩子意識到人活著的意義在於奉獻,在於對社會有價值。

用“木桶效應”教育孩子,哪裡薄弱補哪裡?孩子值得更高端的教育

孩子的目標和使命感,很大程度取決於家長的引導。孩子會學習父母待人處事的方式,如果父母是金錢至上,孩子也會攀比拜金,如果父母樂善好施,積極陽光,這種心態也會感染到孩子。

木桶效應的“補短板才能更好”並不適合養育孩子,就像生活嚴重不能自理的大數學家陳景潤,數學考15分的大文學家錢鍾書,如果他們把時間和精力放在彌補短板上,大概也就不會出現在我們的課本上了。

孩子就像一棵樹,決定他高度的不是最短的樹枝,而是最長的那一個。在尊重孩子天性的基礎上教養孩子,就相當於順水行舟,孩子的天性能得到更好的發揮,成長更順利,家長也會因此收穫自信心,讓家庭中始終母慈子孝,遠離雞飛狗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