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幹部離世前最後留言 仍是惦記著他的扶貧事業

扶貧幹部離世前最後留言 仍是惦記著他的扶貧事業

■馮永成(右一)生前在地裡指導貧困戶李樹興種植。受訪者供圖

■記者 何生廷

“疾病無情,我已無法戰勝惡疾,不能在扶貧的道路上繼續奮鬥,幫助更多的人。願大家一切安好!”2019年10月8日,43歲的扶貧幹部馮永成因患肝癌不幸去世,留下最後一條朋友圈,內容仍是惦記著他最愛的扶貧事業。

2000年,馮永成從廣寧縣石咀鎮來到縣城,成為廣寧縣扶貧雙到辦的扶貧幹部,2016年4月,他再次投入扶貧工作,擔任肇慶市自然資源局駐懷集縣梁村鎮鎮武村第一書記兼駐大崗鎮扶貧駐村工作組組長。

截至2018年底,擔任駐村扶貧幹部的3年裡,馮永成與隊員幫扶的懷集縣大崗鎮四個村中,達到“八有”標準預脫貧戶超540多人,脫貧率達88.8%。

“我是農民的兒子”

裸露的紅磚牆體,略微泛黃的牆面,顯眼的是十來張小孩的獎狀,無更多的裝修,這一棟20多年前重建的位於廣寧縣古水鎮兩層老房子,正是馮永成居住的家。

從小並不富裕的馮永成一家,全家人的收入只能靠父親在水電站打工維持。“家裡很窮,永成從小就吃過不少苦。”比馮永成大3歲的哥哥馮向前說,他很能理解永成為何一直堅持扶貧事業,“就是為了幫助貧困群眾,過上好日子。”

1995年,馮永成在肇慶農業學校畢業後回到廣寧石咀鎮,在石咀農技站當起一名基層農技員。廣寧縣石咀鎮水利站站長馮政遠認識馮永成20多年,馮政遠回憶說,馮永成見到有困難的人,總是伸出援助之手,“大家都說他是個大好人。”

1995年,當時石咀鎮正推廣水稻拋秧新技術,很多群眾對此項新技術一無所知。剛參加工作的馮永成利用自己在農校學到的專業知識,捲起褲腿走進田間地頭,向村民示範講解拋秧農技知識。

馮政遠說,跟馮永成一起工作的8年時間裡,他常說“他是農民的兒子”,在工作中,他總是利用下鄉的機會,為農民解決難題。在一次下鄉時,兩人經過一片稻田,馮永成發現禾苗得了稻縱卷葉螟,擔心影響農民的收成,他汗流浹揹走了半個鐘頭,找到農戶,告知禾苗病蟲害情況,還教他施藥噴殺害蟲,由於除蟲及時,禾苗長勢良好。

正是對農村有著特殊的情感,他從廣寧石咀鎮來到縣城,成為基層辦的一名扶貧幹部,開始了他的基層扶貧工作。

紮根農村不當“過客”

“駐村扶貧的關鍵是‘駐’,要紮根農村,彎下腰來與村民們‘結對子’。”這是馮永成生前對精準扶貧的理解,他要求自己,要先當“村民”後當“扶貧幹部”,不當村裡的“過客”。

2000年,馮永成成為廣寧縣扶貧雙到辦的一名扶貧幹部,後來已在肇慶市國土資源局(現肇慶市自然資源局)任職的他,於2016年4月回到農村,擔任懷集縣梁村鎮鎮武村第一書記兼懷集縣大崗鎮扶貧駐村工作組組長。

由於負責的扶貧工作點多、面廣、線長,為了摸清情況,剛到懷集縣梁村鎮鎮武村和大崗鎮大崗村、大鐘村、富樓村、四保村,馮永成就帶領駐村工作隊隊員奔波在村頭小巷,花了6個月的時間走訪了兩個鎮五個村的3000多戶群眾和扶貧戶,摸清所有貧困戶情況。

脫貧致富,就得解決農村耕種大事。在馮永成的帶頭組織下,51戶貧困戶成立了扶貧機耕服務隊,幫助貧困戶在耕好自己責任田的同時,進行有償耕種增加收入,據統計,春耕期間,每個貧困戶到田地裡機耕服務15畝以上,一年機耕服務純收入達到4500元以上。

“白天他到市場瞭解需求,晚上他研究土質,分析適合種植什麼農作物。”肇慶市自然資源局懷集扶貧工作組組長梁藝榮告訴記者,在解決耕種上,馮永成運用農校學的知識,舉辦農技知識大講堂,幫貧困戶出謀劃策。

“我本來就是一名土生土長的農村人,村莊田野養育了我,我不能在鄉親們需要我的時候,視而不見。”馮永成生前接受採訪時曾說過這樣一段話,他也真真正正做到了。

在十多年的扶貧經歷,馮永成同志多次榮獲省級表彰,並先後被評為“優秀省定貧困村黨組織第一書記”、“2016-2018年脫貧攻堅突出貢獻扶貧幹部”、“2019年廣東省百名優秀村黨組織第一書記”。

逐戶走訪貧困戶瞭解原因

“脫貧不能只脫一時,要脫一輩子”,在逐戶走訪中,馮永成了解到,不少貧困戶因為經濟困難,催促子女放棄學業,出去打工幫補家用。可馮永成知道,這樣治標不治本,“再窮也要送子女讀書。”

鎮武村貧困戶覃福興患有二級殘疾,在兩個女兒初中畢業後,覃福興就催促她們到佛山打工賺錢。

在得知覃大妹、覃小妹兩人很想繼續讀書的情況後,馮永成主動上門找到覃福興,前後上門了十幾趟,說服覃福興。為了不讓覃福興為難,馮永成推薦姐妹倆人到廣寧衛校就讀護理專業,親自為覃大妹、覃小妹跑學校辦理“0元入學”,免學校的住宿費、學費、校服費和水電費等。

如今三年過去了,今年7月,覃大妹、覃小妹從廣寧縣衛生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畢業,考取了護士執業資格證,並在肇慶市復退軍人醫院實習。覃小妹回憶說,在讀書、實習過程中,馮永成還常常在微信上鼓勵她,要有一技之長傍身,才能更好幫助家庭。在看到馮永成去世的最後一條朋友圈之後,這一對雙胞胎姐妹覺得很心痛,“就像親人去世一樣。”

在駐村扶貧三年中,馮永成把貧困戶當自家人,不斷上門動員,目前幫扶村已經有41名貧困戶子女就讀中專和技工學校,繼續自己的讀書成才夢。

“我無怨無悔。”馮永成生前曾對媒體說,看到幫扶村的變化和貧困戶臉上的笑容,回想與他們一起奮鬥拼搏、歷練人生的經過,慶幸自己一路堅持了下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