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因必有果,房地產的報應究竟是什麼?

無因不能生果,有果必有其因,萬法生住異滅,在事相中有其普遍的理性,如生必有死,聚必有散,合必有離,成必有壞,都是必然的法則。這便是因果論,樓市也是如此。

百因必有果,房地產的報應究竟是什麼?

從始到末,房價瘋漲的背後究竟經歷了什麼?有人喜歡用供需關係分析房地產的發展歷程,這其實是比較片面的。這幾年房價從一線到七線八線齊刷刷的漲了個遍,這難道都是供需矛盾導致的嗎?顯然不是,否則,3年前全國各地處於房價絕對窪地,北上廣深這四個一線城市3萬左右的均價,強二線城市天津、武漢、長沙、成都一萬多的時候,為什麼無人問津?

百因必有果,房地產的報應究竟是什麼?

還有人將上漲的原因歸咎於貨幣超發導致的物價上漲,其實也是比較片面的。3年前的CPI其實也沒有多高,2015年的大環境是實體經濟一片死氣沉沉的景象,居民收入也在不斷下降,消費能力明顯不足,3年前樓市的供需並沒有發生大的改變,全國還是鬼城遍地,除了京城中一些開發商將學區房炒上天火了一把之外,其餘都是溫水中的青蛙,大家恨不得用出七十二變來搞營銷搞促銷,但均沒有創造出水花。

百因必有果,房地產的報應究竟是什麼?

隨後,忽然有一天平地起驚雷,彷彿一夜之間這個市場就發生了質的改變,房子變得緊俏了,最後連偏遠地區的房子都被消化了。究其背後原因還是政策主導的,20%的首付以及85折的房貸利率、政府給房地產鬆綁之後緊接著加槓桿引起的。

百因必有果,房地產的報應究竟是什麼?

其次就是房地產的屬性問題。房地產除了居住屬性和投資屬性之外,還有一個金融屬性。相比前兩者,這個才是重重之重。中國的房地產行業用螺旋上升理論來解釋還是十分形象的:金融加槓桿—基礎建設—房地產開發—房地產加槓桿—向居民轉移—居民收入提高—居民自身槓桿降低—房地產泡沫逐漸消失。

百因必有果,房地產的報應究竟是什麼?

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十幾年來物價的上漲、房價的上漲、居民收入的提高這是同步進行的。樓市有泡沫嗎?大家都知道肯定是有的,但是泡沫並不可怕,欣慰它可以作為推動經濟發展的動力,只要泡沫不破滅,它便是最有效的推動經濟發展的方式。

百因必有果,房地產的報應究竟是什麼?

其次就是房產稅問題,因為房地產稅是今後幾年房地產發展的一個關鍵,成為左右今後幾年房地產填補泡沫進程的決定性因素。首先房產稅肯定是一種地方稅,作為地方稅種的房地產稅全面收取或統一收取都不現實,也無法操作,只有各地方政府根據本區域內的房地產發展狀況,採取靈活多樣的稅收方式,地方政府才有可能有積極性去收取,才可能保證收的上來。所以未來房產稅的徵收模式肯定也會“因地制宜”。

百因必有果,房地產的報應究竟是什麼?

各地方政府根據本區域內的情況自行平衡賣地收入與地產收入,各地方區域也可以採用不同的稅率方式。

前期地方財政投入多,收入高房價高的區域收取的利率高,收入低急需發展的區域可以少收或者不收。

只有這樣才能達到稅收公平,既不傷害剛需又能實現均衡發展,佔用社會公共資源多的區域多收稅肯定是最公平的方式。房地產稅既然是地方稅種,交給地方政府研究實施即可,中央政府想統一制定基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對於跨區域多套房的居民,只要是在急需發展的區域,無論多少套都不可不收或者少收。所以,今後幾年房產稅肯定是要推出的,而且會成為地方政府調節房價的一種利器。

百因必有果,房地產的報應究竟是什麼?

那麼大家關心的房地產稅推行之後,房價一定會下跌嗎?答案是不一定,因為房產稅的本質不是為了降房價。既然是調節那麼鐵定不可能一刀切,有的城市多收,有的城市少收,有的城市不收,不收稅的區域房價怎麼下跌呢?而收稅高的區域學校醫院超市配套齊全,資源更加稀缺,改善性需求巨大,想跌也難。所以房地產稅在運行好的情況下,是不會造成房價劇烈波動的。

百因必有果,房地產的報應究竟是什麼?

未來房價走勢如何?別指望房價大跌!

如果每個人都是透支自己財富創造能力且集中全家庭三代能力六個錢包去購買一套房子的話,並且這個房子的租金回報只有可憐的1.5%的年收益,那麼這種購買能力無疑是被透支的,是畸形的。所以今後至少1到2年,房價會在一定波動範圍內穩定一段時間。指望跌和漲都是不切實際的。如果接著加大供應,打破平衡,房價必跌無疑,如果控制房地產的開發,等居民收入提高逐步消化目前虛高的價格,房價基本會保持平穩運行。今後幾年,高位接手的投資者會比較難受,在限售的政策下,因為房子的持有成本會逐步被侵蝕掉既得利潤。剛需能買的起就買,買不起就等,但是還是不建議過度透支自己的能力。

百因必有果,房地產的報應究竟是什麼?

前段時間的房貸利率調整,就很明顯就是告訴人們,炒房的使命已經完成,如果強行炒,可以,但是想帶著利潤走,不容易,這些投資客都是有錢人,讓他們為國家出點力填充下泡沫,也是應該的。而今後幾年,中國特色的房地產,再想暴漲,也沒有購買力的基礎了。想暴跌?那些沒有人口淨流入,沒有產業支撐,只能靠著土地財政的地方政府怎麼辦?只能無奈之下再多整出一些降價未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