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貢菜”原來是這樣得出來的

“貢菜”光聽其名就知道來頭不小,沒錯,它就是被進貢給皇帝吃的菜。貢菜又叫苔幹、山蟄菜,應為它吃起來嘎嘣脆又叫“響菜”,肯定有很多人都不知道它是何物?更不知道是什麼東西加工出來的,見過的人一定會說,這不就是“萵筍”嗎?我告訴你,它真不是萵筍。

“貢菜”原來是這樣得出來的

書上記載:貢菜,清乾隆年間曾進貢朝廷,後年年進貢朝廷,故稱之為“貢菜”。因其食之有聲音,清脆爽口,六十年代被周恩來總理形象地稱之為“響菜”,亦稱之為“山蜇菜”。

貢菜,屬綠葉類蔬菜,秋季取其梗剝皮劈條曬制而成跟萵筍同科,但是兩個品種,從外觀上看差不多,色澤鮮綠、質地爽口、味若海蜇,食用價值極高。說簡單一點它就是一種高級脫水蔬菜。說它高級一點都不假,去年過年的時候,在菜市場看到想買來吃,問老闆:“這怎麼買?”老闆:“五塊”,我心想這麼便宜就拿了兩把(像豆角一樣捆起來的),老闆稱了一下說50塊,當時嚇我一跳,原來老闆說的是五塊一兩,後來還是狠心買了,回家用溫水泡了泡,切成小段炒臘肉真的很好吃,那是我第一次吃貢菜。

“貢菜”原來是這樣得出來的

【有人會問,這不就是一種脫水蔬菜嗎?為什麼會賣這麼貴呢?原來貢菜不緊加工工序繁瑣還營養價值豐富。】

貢菜是如何加工的呢?

貢菜收割是按批進行,不能過嫩,也不能太老,太老外皮纖維太粗還容易空心,增大加工難度,影響口感,一般都是沒抽心之前砍回家製作,將根葉去掉剝皮,然後兩刀切四塊,頭部不能切,留著好晾曬。說到這剝皮、切條真不是一般人能幹的,沒有多年操作經驗的人根本不敢動刀子,前段時間看火山視頻裡有人就發了貢菜剝皮的視頻,刀法真的是又快又穩。

“貢菜”原來是這樣得出來的

切成條後就掛起晾曬,不要曬太久,略曬去一些水分即可,然後用刀橫切成條,再讓烈日曬至半乾,放進木桶,逐層敷鹽,壓上大石頭,經過一夜之後,將其苦澀汁水瀝出,再稍晾乾,即可進行醃製。醃製時將貢菜放入木桶或瓷盆中。邊揉邊加上食鹽、白糖、黃酒,不斷揉搓,再伴以香豉或南薑末,即可入甕密封,讓其慢慢滲透腐熟,經過一兩個月即可食用。其色味濃香,入口酥脆、鹹甜適宜。

“貢菜”原來是這樣得出來的

看來想吃美味著實不易啊,貴有貴的道理啊,在說貢菜本身名氣就很響,更不是任何地方都可以種植,畢竟物以稀為貴嘛,可以理解哈。不過除了江西、安徽可以種植貢菜,四川也是可以種植的哦。

我是鄉下二妹子,感謝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