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這個土豆不一般……

瞧,這個土豆不一般……

依託電商,小土豆“飛向”全國各地。

瞧,这个土豆不一般……

村民包裝土豆。

木場村的王佔平,今年是又喜又憂,喜的是馬鈴薯大豐收,憂的是馬鈴薯滯銷,不得不往粉條加工廠送。

“要是全部馬鈴薯送到粉條加工廠,連我種植的人工費都出不來,更別說掙錢了。”王佔平看著倉庫中堆積如山的馬鈴薯無奈地說。

平安區古城回族鄉木場村村民王佔平,2011年成立了平安區金鼎農畜產品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專門從事馬鈴薯種植收購銷售,多年來形成了穩定的銷售渠道,種植規模也逐年增加。

沒成想,今年種植規模擴大到25公頃,加上雨水充足,馬鈴薯大豐收,畝產達到了3000公斤,但是之前穩定的市場份額完全被另一種馬鈴薯取代。

王佔平今年種植了21公頃的青薯9號,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紅洋芋,種植了4公頃的青薯2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白洋芋,馬鈴薯銷售主要是青薯9號,銷往雲南、內蒙古、四川等地。

今年由於各地馬鈴薯產量都高,市場出現飽和,導致馬鈴薯出現滯銷。

王佔平的合作社,有木場村51戶村民的8.7公頃耕地入股,除了自己種植的和村民入股的,王佔平以當時的市場價每公斤0.8元收購了村裡散戶種植的馬鈴薯,最後下來將近800噸青薯9號。

省外銷售市場飽和,王佔平就想著在省內銷售,別說掙點錢,青薯9號以收購價出售,依然是無人問津,無可奈何之下,王佔平就以收購價將400噸馬鈴薯銷售給了粉條加工廠。

“如果不盡早出手,馬鈴薯遲早要爛掉,到那時候我真的就‘冰了’。”為了最大程度的減少損失,王佔平還是選擇以低價出售部分馬鈴薯。

王佔平想著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今年馬鈴薯種植上開出去的勞務工資就達到了30萬元,再不想點辦法,可就真的血本無歸了。

王佔平找村黨支部負責人,找鄉黨委領導,尋求幫助,他說:“我虧損倒是小事,但是還有入股的很多貧困戶啊,我不能拉著他們和我一起虧損啊,貧困戶們辛苦一年,就指望著這些馬鈴薯呢!”

當前,正值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時期,古城鄉黨委得知此事後,積極與平安區商務局、供銷聯社對接,想出了通過電商銷售馬鈴薯的辦法。

郵政物流提供5公斤裝的包裝盒,王佔平負責包裝,以每公斤1.16元的價格出售,很快,滯銷的400噸青薯9號銷售一空。

“我看天貓上的銷售記錄,最多的一天銷售了5000多單,我還算了一筆賬,通過電商銷售的400噸青薯9號,比之前送到粉條加工廠的400噸,增收了14萬元。”看著滯銷的青薯9號銷售一空,王佔平才算舒了一口氣。

靠政府牽線搭橋,王佔平的青薯9號銷售一空,他又重新為收購散戶的馬鈴薯每公斤補貼了0.16元,對於入股合作社村民種植的馬鈴薯,以電商銷售價格分紅,只是每公斤扣除了幾分錢的裝載運輸費用。

石延科是木場村建檔立卡貧困戶,上有兩個老人,下有三個孩子,青壯勞動力只有石延科和妻子。王佔平合作社成立之時,石延科就入股了合作社,合作社免費提供種子,今年下來僅種植馬鈴薯就掙了將近2萬元。

“除了耕地入股到合作社,我還可以到合作社務工。種洋芋每天將近100元,洋芋豐收後,我裝卸洋芋每噸能掙30元,妻子撿拾洋芋一袋1元,包裝一盒0.3元,一天下來也能掙個130多元。”石延科說。

如今,王佔平剩餘的350噸青薯2號也正在進行包裝,過幾天就可出庫銷往全國各地。“以前也沒在網上出售過,如今通過黨委政府,給我搭建了這麼好的平臺,明年我也該重新謀劃一下。”今年的馬鈴薯還未銷售完,王佔平就忙著打算明年再增加種植規模,依託電商平臺再增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