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靈光一閃的經典發明

人類歷史上許多最著名和最飽受世人歡迎的發明,其實都是 ” 運氣 ” 的偶然產物。

珍妮紡織機:

那些靈光一閃的經典發明

“珍妮紡織機”的發明者詹姆斯哈格里沃斯(英國發明家)是一個普通工人。他既能織布,又會做木工。妻子珍妮是一個善良勤勉的紡織能手,她起早貪黑,一天忙到晚,可紡紗總是不多。哈格里沃斯每次看到妻子既緊張又勞累的樣子,總想把這老掉牙的紡車改進一下。

一天,他無意中把家裡的紡車碰翻了,他看到原來水平放置的放車錘變成了垂直豎立,仍在不停地轉動。這一偶然事件,使他得到啟示:既然紡錘豎立時仍能轉動,要是並排使用幾個豎立的紡錘,不就可以同時紡出好幾根紗了嗎?他說幹就幹,終於試製成裝有8個紡錘的新式紡織機,並給它命名為“珍妮紡織機”。這項發明比舊紡織機提高效率幾十倍,被恩格斯作為“使英國工人的狀況發生根本變化的第一個發明”。

微波爐:

那些靈光一閃的經典發明

微波爐給烹飪帶來了許多方便,然而鮮為人知的是,微波爐是由美國高級工程師珀西斯潘塞 ” 無心插柳柳成蔭 ” 意外發明出來的。斯潘塞是電子方面的天才,曾供職於為美軍制造雷達設備的國防承包商 ” 雷神公司 “。1946 年,斯潘塞在麻省理工學院輻射實驗室工作時,試圖發明一種功能更強大的微波發射磁控管——這是一種用於雷達設備的真空管。

一天,當他站在一個測試模型前面實驗時,他發現自己口袋中發出了噝噝的異樣聲音,他馬上停下實驗檢查口袋,結果發現口袋中的一根巧克力棒居然融化了。斯潘塞立即意識到可能是磁控管的微波輻射烤化了巧克力,他又將一包玉米粒擺到了測試模型上,結果玉米很快被烤成了爆米花,炸得滿屋子亂蹦。斯潘塞意識到這項技術能在烹飪上派上大用場,世界上第一臺微波爐就這樣誕生了。如今,微波爐已經走進千家萬戶的廚房,成了急性子和單身一族的必備廚房用具!

X 光:

那些靈光一閃的經典發明

1895 年的一天,德國物理學家威廉倫琴在德國維爾茨堡大學的實驗室中忙碌地研究陰極射線管的特性時,突然注意到一束光投射到了屋內另一頭的 ” 氰亞鉑酸鋇 ” 熒光紙板屏幕上,接著他發現紙板屏幕上出現了一隻形同骷髏的手掌骨骼,他最初的驚訝頓時變成了震驚。

倫琴很快意識到,一些神秘的輻射光不但穿過了空氣、並且穿過了他的血肉,從而使他的手掌骨骼投影在了光線暗淡的紙板屏幕上。這種光的粒子顯然能夠穿過固態物體,倫琴接著發現,他可以藉助這種超乎想像的輻射光來產生清晰的體內圖像。就這樣,世界上第一幅 X 光片誕生了。X 光之所以叫 X,是因為 X 是未知事物的代稱。沒多久,世界各地的科學實驗室都開始複製出 X 光機,20 年後,X 光開始大量用於醫學目的。由於 X 光是大自然的一種現象,所以準確地說,倫琴是意外發現了 X 光,而不是發明了 X 光。

糖精:

那些靈光一閃的經典發明

很多廉價的甜味零食,都會使用糖精來模擬甜味,雖然這種比蔗糖甜 500 倍的物質,其實是從又黑又臭的煤焦油裡提煉而來的。

糖精的發明,源於一個俄國人 ” 飯前不洗手 ” 的經歷。1879 年的一天,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俄國化學家康斯坦丁法利德別爾格正忙於一項化學實驗,卻突然想起夫人在家備好了晚飯,便匆忙趕回。這一天,他發現自己吃下的牛排和沙拉都帶上了奇怪的甜味,在確認夫人並未放糖之後,他猛然悟到這甜味很可能來自他從實驗室中帶出的一支鉛筆:鉛筆沾上了實驗室的試劑,繼而又通過他握過筆的手,沾到了餐具和食物上 !

想到這裡,法利德別爾格匆匆吃完晚飯,回到實驗室繼續研究。他仔細檢查了當天所有的試劑,最終發現甜味來自一種叫鄰磺酰苯酰亞胺鈉的化學物質,這也就是今天人們熟悉的 ” 糖精 “。法利德別爾格立即宣佈了他的發明,並在美國獲得了專利。

超能膠水:

那些靈光一閃的經典發明

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伊斯曼柯達實驗室的化學家哈里庫弗博士帶領一個科學小組試圖調和研製出一種透明塑料,用來製造軍事飛機槍炮的瞄準器,結果實驗相當失敗,他們調配研製出來的東西粘性太強,它無論碰到什麼東西都會死死粘住,根本無法實現他們最初的實驗目的。庫弗博士認為這一發明是個令人痛苦的失敗之作,那種失敗感就像我們不慎將超能膠水粘在了自己的幾根手指上一樣,庫弗博士很快就將這種膠水拋之腦後了。

事實上,庫弗博士發明出來的是一種名叫 ” 氰基丙烯酸鹽 ” 的粘合劑,直到 6 年後,當他負責飛機座艙蓋的一項新設計時,他想到了氰基丙烯酸鹽粘合劑這個最初認為毫無用處的 ” 老朋友 “,庫弗發現,這種物質無需加熱便擁有令人難以置信的粘性,他和實驗室研究人員在不同物體上測試該膠水的性能,結果發現這是一種粘性令人發狂的超能膠水。

不粘鍋:

那些靈光一閃的經典發明

我們現在之所以能用不粘鍋來煎蛋,可要好好感謝美國化學家羅伊普朗克特和法國工程師馬克格里瓜爾的妻子科萊特,因為普朗克特在 1938 年意外發明瞭一種不粘材料 ” 特氟龍 “,而 16 年後,科萊特又異想天開地建議將 ” 特氟龍 ” 塗在煎鍋上,從而發明出了讓無數家庭主婦拍手叫好的 ” 不粘鍋 “!

首先是 1938 年,美國新澤西州傑克遜實驗室的化學家普朗克特希望利用氟氯化碳氣體來為杜邦公司研製一種新型製冷劑,他將一些裝滿四氟乙烯氣體的儲氣罐塞在乾冰裡,以防它們受熱發生爆炸。不過當普朗克特後來想使用這些氣體的時候,他發現儲氣罐中的氣體離奇消失了,可儲氣罐卻仍像裝滿氣體一樣重,出於好奇,普朗克特用鋸子鋸開了儲氣罐,結果發現罐中掉出了一些白色蠟狀的小薄片。這些神秘的化學物質讓他丈二和尚摸不著大腦,普朗克特立即通過實驗來研究它們的特性,實驗證明,這種新物質是一種奇特的潤滑劑,並且熔點相當高,它不怕熱、不怕水、不怕酸,不粘材料 ” 特氟龍 ” 就這樣意外誕生了。特氟龍最初被用於製造軍事裝備,直到 1954 年,法國工程師格里瓜爾的妻子科萊特突發奇想,覺得丈夫用來塗在釣魚線上防止打結的不粘材料 ” 特氟龍 ” 如果可以塗在煎鍋上,效果一定很不錯!丈夫格里瓜爾聽了妻子的建議立即開動腦筋,廢寢忘食研製出瞭如何將 ” 特氟綸 ” 和鋁結合在一起的辦法,世界上第一隻 ” 不粘鍋 ” 由此應運而生。” 特氟龍 ” 和不粘鍋,可說都是意外的產物!

尼龍粘扣:

那些靈光一閃的經典發明

在中國,維可牢魔術貼通常被叫做 ” 尼龍粘扣 “。這種由兩片塑料製品組成的衣物系束工具,有著相當於紐扣、按扣、插銷、拉鎖或者帶子的功能。

” 尼龍粘扣 ” 的靈感,來源於瑞士工程師喬治 德米斯特勞遛狗時遇到的不便。每當他帶著愛犬走過一片生長著蒼耳的綠地,狗身上都經常會沾有蒼耳的果實。經過仔細觀察,米斯特勞發現蒼耳的果實上生有很細小的 ” 鉤子 “,並與狗毛絞在一起,因而難以從狗身上摘下來。他對這兩種自然界中的結構進行了模仿設計,” 尼龍粘扣 ” 因此而誕生。

小夥伴們,你們還知道哪些類似的意外發明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