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讀中國傢俱“尊嚴第一,舒適第二”

馬未都講過:“我們講傢俱一直在說尊嚴第一、舒適第二。當尊嚴和舒適發生衝突的時候,舒適讓位於尊嚴,所以中國傢俱有時候你說,坐著不舒服啊,這就對了!它不能讓你舒服了,對吧。”這充分表明了古典傢俱的設計原則,就是尊嚴第一、舒適第二。

如何解讀中國傢俱“尊嚴第一,舒適第二”

古典傢俱的設計原則為何會這樣呢?這裡就要說下古人對於個人財富這塊的觀念,古人評判富有的標準是室外看屋宅大小,室內看傢俱陳設。古人的財富是比較直觀的體現在室內外上,而不像現今,有錢人的鉅款都在銀行卡里躺著,或者是投資的股份。而古典傢俱的尊嚴指的是傢俱的體積、器型、質量、材質都是能給人帶人一種極具威嚴或者尊嚴的感覺。

如何解讀中國傢俱“尊嚴第一,舒適第二”

乾隆1比1完美復刻大紅酸枝雲龍紋大寶座

這裡舉幾個簡單的例子,快速瞭解。比如寶座,座面面積寬大,有點像小小號的羅漢床,如果正常人要坐得有氣勢,就得正襟危坐,這樣就靠不了背了,扶手兩側距離你較遠,扶得不舒服,靠背靠不到,從清朝的乾隆寶座就能看出一二,何況背部還高浮雕龍紋,即使靠上去也不見得會多舒服,皇帝的寶座真的坐起來可能還沒有平頭百姓家裡的靠背椅來的悠然自得,這就是典型的捨棄了一定的舒適,讓坐者坐上去更有氣勢,畢竟天子自認為天命之子,全天下的領導者,怎能沒有尊嚴氣勢。寶座這件傢俱就將尊嚴第一,舒適第二體現的淋漓盡致。禪椅也是如此,禪椅的尊嚴就是要適合結跏跌坐,參禪冥想,所以扶手簡單,甚至是不帶扶手的禪凳,完全沒考慮舒適性,只是考慮了是否適合冥想,帶有參禪的尊嚴。古人正是認為傢俱在給外人的感官上一定是要尊嚴大於舒適性,才會流傳下這樣的傢俱設計原則。

如何解讀中國傢俱“尊嚴第一,舒適第二”

大紅酸枝百寶嵌松鶴延年四出頭官帽椅

以上只是對於傢俱尊嚴的一些解析,那麼來說說“舒適”。在傢俱在有“尊嚴”的情況下才會去考慮舒適性,需要尊嚴的基礎就如同人們看重臉面這樣類似的象徵,寶座如此,太師椅如此,官帽椅可能也是如此,但就一定會缺失舒適性嗎?記住前提,是尊嚴與舒適性衝突了,才會出現所謂的讓步,你覺得軟屜傢俱坐著不爽嗎?當然不是,還很舒服!如同那皇宮椅,器型還是圈椅,只是在扶手和靠背板的角牙還有四足間進行了一些華麗的改造,就變得又有皇家的尊嚴氣質,坐者也能享受圈椅的自然環抱。所以也不是說所有古典傢俱都只有尊嚴而沒有舒適性,可能像一些官帽椅為了保證文人傲骨的氣質,就用直立的靠背板來象徵表達尊嚴,實際上讓人靠上去不大舒適,但古人工匠還是在一些細節上面保留了舒適度,比如高直靠背上搭腦的中成枕形,方便靠搭,座面下的軟屜也是能有效緩解久坐疲勞。

如何解讀中國傢俱“尊嚴第一,舒適第二”

舉了挺多古典傢俱實際上在尊嚴和舒適性上的例子,其實還有一類傢俱是很好的把握了這兩者的平衡。那當然就是用來待客的羅漢床了!置一小几在羅漢床中間,約談會客,寬大的坐具,小几上的茶杯,此等主座在待客時特別會讓主人感到尊嚴,讓客人感到威嚴的主次分明。而當無客時,也可撤下小几,躺在上面小憩一會也是樂哉悠悠,畢竟躺著比坐著舒服,如果是軟屜羅漢床,那就更妙了。

如何解讀中國傢俱“尊嚴第一,舒適第二”

中國古典傢俱的這種設計理念雖然有時候會被人吐槽為中看不中用,但現今古典傢俱的存在已經是意義大於一切,更多的是一種象徵,一種紀念,一種財富價值,一種留存於我們骨子裡的傳統觀念。老祖宗留下的這些“家產”,並沒有隨著時代的變化而改變,你家買一堆紅木傢俱,客人上門肯定會驚歎於你的財富實力和文化素養,畢竟中國人一直是中國人,傳統觀念可能會發生變化,但不會消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