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排聯賽引援的思考:各隊競爭白熱化,外援的加盟越多越好嗎?

打到第五輪,八強形勢已逐漸明朗,2019-20賽季的女排聯賽正打得如火如荼。在朱婷迴歸的背景下,多數球隊在本賽季或多或少都有引援來補強,但聯賽是不是真的需要外援,外援是不是越多越好,關於這一思考,我認為可以分成兩個方面來說。

女排聯賽引援的思考:各隊競爭白熱化,外援的加盟越多越好嗎?

美國外援巴奇加盟的北京女排

第一部分:引進外援利遠大於弊

總的來說,我們的女排聯賽整體水平包括商業包裝、硬件設施等不算太好,與排壇頂級的意大利、土耳其、巴西等聯賽相比仍有比較大的差距,雖然中國女排國家隊排名世界第一,但是聯賽層面確實是落後的。這一賽季的比賽從11月初開打以來,關於外援的利弊一直眾說紛紜,但我認為總體上是利遠大於弊的,為什麼這麼說呢?

  • 1.高水平外援的到來為聯賽帶來了更多的可看性、關注度以及商業利益

2019-20這個賽季得益於備戰東京奧運會,朱婷迴歸國內聯賽,各隊都有不小的引援動作,美國球員巴奇、拉爾森,德國球員利普曼,俄羅斯球員科舍列娃等正處於當打之年的外援紛紛加入,使得聯賽整體的可看性有所加強。

朱婷目前是女子排壇第一主攻,當然要說她是第一人也未嘗不可,她的迴歸確實帶來了一大波的關注度以及贊助商的支持,各隊也看出了時機藉助東風果斷引援加強競爭,高水平的外援們的到來確實能夠使得聯賽看上去更加國際化,至少不再像以往那般給人以“自娛自樂”的感覺。

女排聯賽引援的思考:各隊競爭白熱化,外援的加盟越多越好嗎?

天津女排球員朱婷

本賽季聯賽開始前,中國女排在日本再次奪得世界盃冠軍,女排精神再次重燃,等11月份國內聯賽開打,這時候國家隊優異戰績的熱度仍未消減,加上朱婷與各外援的加盟,女排的關注度可以直接再上一個臺階。

  • 2.“見賢思齊焉”,高水平外援能夠帶動和促進國內球員的進步

由於國內聯賽的球員基本都在國內各隊效力,與外界的交流很少,球員們只在國際比賽中才會接觸到其他國家的球員,所以相對來說是比較封閉的,這就會使得到了國際賽場上很不適應歐美強隊的高攔網和強攻。中國女排靠的是自身的頑強意志和努力的拼搶,才能一代一代傳承下來優秀的底子。

而外援的到來,當打之年的球員可以帶動本隊球員的訓練模式和進攻、一傳、發球的手法,更加的多樣化,如阿塞拜疆的瑪瑪多娃,美國的胡克爾等老將則可以讓我們的年輕球員學習到豐富的實戰經驗,這是相當寶貴的,也是除了外援之外,我們的球員原無法接觸到的“盲區”,正視差距,“見賢思齊焉”,國內的女排小將們需要有機會更好地學習。

  • 3.既然說引進外援“弊大於利”,那麼弊端是什麼?

引進外援是聯賽要走向國際化,走向職業化所必需的邁出的一步,也是第一步,而這一步確實會有一些弊端,主要一點就是壓縮了國內球員的上場機會,以及外援們的“水土不服”。

本賽季的女排聯賽已經決出了8強席位,其中採用“全華班”陣容的江蘇隊和山東隊順利晉級,而引入外援的浙江隊和雲南隊等慘遭淘汰,所以有球迷認為有資金去請外援不如多多鍛鍊本隊的年輕小將,給他們成長的空間。

女排聯賽引援的思考:各隊競爭白熱化,外援的加盟越多越好嗎?

遼寧女排外援瑪瑪多娃

其實聯賽本就是需要競爭的舞臺,有潛力的上來,適者生存,這就是競技體育的魅力,如果請了外援就等於壓縮了年輕球員的位置,那麼這批年輕球員又有什麼潛力可以繼續挖掘呢?

例如浙江隊,沒能進入8強的問題主要在於自身實力,一傳和進攻均沒有太大的亮點,而江蘇隊擁有張常寧、龔翔宇兩大國家隊主力,其邊攻的進攻能力甚至是高出了外援的。

另一點,天津隊曾請過塞爾維亞球員米哈伊洛維奇加盟,那個賽季這名主攻猶如換了個人,在中國聯賽打得磕磕絆絆,但這畢竟是少數,不能作為可以不請外援的理由,或許是陳友泉指導沒有拿到米哈的正確的“使用說明書”呢?

第二部分:引進外援不是越多越好,但引進外援是聯賽走向職業化所必須邁出的一步

我們的聯賽其實一直被省隊的模式所束縛,以4年一屆的全運會為基礎和框架打造球隊,而不是真正的職業化和市場化。在引進外援這個問題上球迷們一直都有正反兩方的意見,確實,引援不是越多越好,畢竟需要保護本國球員的的空間,即便是土耳其聯賽也有每場上外援人數的限制,所以重要的是找到適合球隊的外援,如果沒有,或者相信本隊球員的能力,可以不引入,如江蘇隊,有“三叉戟”的強大邊攻加上準國家隊實力的二傳與自由人的串聯,球隊確實沒有必要非要隨大流和趨勢引入外援,反而容易適得其反。

女排聯賽引援的思考:各隊競爭白熱化,外援的加盟越多越好嗎?

張常寧領銜“全華班”的江蘇女排

但是對於在某個位置上很薄弱的球隊來說,引入外援是提高球隊競爭力和實力的關鍵,是有必要這麼做的,如果每支球隊都進行補強,總體上聯賽的水平就相應的提高地,久而久之,聯賽的大門打開了,發展得好,就能夠朝著爭取的職業化的目標前進,不是嗎?

再拿本賽季的情況舉例,如果沒有利普曼、科舍列娃、拉爾森等外援的加盟,而僅有朱婷迴歸,或許聯賽的關注度也就沒有那麼大了,朱婷加盟天津隊那麼天津隊就一定會是冠軍,但是正是由於北京隊、上海隊等勁旅的投入,才使得聯賽更加的好看,勝負更加的難以預測,這都是相輔相成的。和足球比賽一樣,我認為女排賽事同樣如此,各隊需要有本隊的班底,在某些位置上進行引援,這是最為合適的做法。


當然拋開外援來說,國內的女排聯賽在包裝、商業化等層面也處於剛發展的階段,尤其是招商引資,聯賽開打後四川女排仍沒有贊助商,等到四輪之後才有企業願意投入,這也折射出了各隊的運作能力,而排協將引援的窗口關閉期定在了12月底,想必也是考慮到了這一點,不過屆時正是各聯賽的關鍵期,除了一些老將之外,想要再找到合適的外援,也很難了。

女排聯賽引援的思考:各隊競爭白熱化,外援的加盟越多越好嗎?

王者之師:中國女排

中國女排是一塊金字招牌,在國內有著眾多的球迷和粉絲的支持,國家隊的成績優異,聯賽卻發展得舉步維艱,這其實是“不平等”的,而最應該邁出第一步的我認為是排協,打破固有的省隊化的模式,解開枷鎖,才能真正的激活女排項目的魅力。期待在國內這片豐沃的女排土壤上,能夠早日開花結果,這陣溫暖的春風可以早日到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